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开发新技术——分布式发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常规能源的紧张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之相适应的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技术因此得到快速发展.对DG的背景、概念和分类进行了介绍;对不同种类DG(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对DG与电力系统的并网方式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展望DG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布式电源(DG)越来越多的引入配电网系统,DG将对电力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对配电网谐波的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电力行业中能源利用领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建立DG的谐波计算模型,理论分析DG接入理想配电网后谐波电压畸变情况;并仿真计算33节点链式配电网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的应用规模不断增大,在电力系统中实行远动控制技术是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远动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远动控制技术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运用,且对于电力系统来说自动化管理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远动控制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电力系统中厂站处于节点地位,厂站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与稳定而言,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中十分广泛,所占比重很大.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我国电气系统的正常工作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很多重要的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阶段,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未来发展的大体趋势,旨在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性指导.  相似文献   

6.
含分布式发电配电网企业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评估接入分布式发电(DG)后电网企业的综合效益成为指导企业决策的主要依据,为日后电网整体规划挑选最优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在研究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的综合效益的基础上,从DG接入对系统网损、扩容投资、售电损失、生态环境等综合社会效益方面产生影响出发,分析各个部分相应模型,完善整体综合效益量化模型.以电网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经济性约束条件,保证DG的合理运行.由算例分析可知,电网企业整体社会收益增加,可实现经济接入并带来利润.既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又为电网企业应季规划电力分配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系统安全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作为继电保护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充分发挥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使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处于异常运行状态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做出反映,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中发挥了异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通过电力电子装置并网,其接入位置的不同将给电网谐波特性带来多方面影响。以在配电网中引入谐波电流最少为目的,先将DG进行谐波源等效,再依据最优点选取原则,利用Matlab中提供的电力系统模块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仿真模型,通过类比分析,归纳DG在不同接入点对配电网谐波分布特性影响,为后续进一步提出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电源(简称DG)是第二代能量系统的核心,但DG与现有配电网的并网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难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城市配电网的各种接地方式的分析,并结合DG可能的4种变压器选择方案,指出DG机组应根据不同的配电系统选用适当的接地方式与之并网.为了对各种方案进行研究比较,在Matlab平台上搭建了仿真系统,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DG机组接地方式选择的一般性原则,为DG机组并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并网后,其间歇性、不稳定性与用电负荷的周期性、季节性相结合会加剧电网的功率波动。为抑制由DG并网造成的功率波动,研究了用于平滑功率波动的储能系统(energy storage system,ESS)容量优化办法。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方法,对含DG的配网功率样本进行EMD处理。基于分解结果,考虑ESS运行效率及荷电状态的约束,确定所需的ESS最小容量。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使含DG配网功率的波动明显降低,其中按曲线3配置的ESS可使含DG的配网功率在30 min内最大波动率由53.46%降低至24.67%,且系统可正常稳定地运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削峰填谷"作用,减小电力系统"调峰"压力。  相似文献   

11.
在制定发电计划和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过程中需要将电力负荷预测作为前提条件,若能够保证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将会给电力系统经济、安全、可靠运行带来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各种形式的负荷预测方法的不断更新.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分类,进而对电力负荷预测技术的发展动态做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电力设备检修是电力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设备运行水平、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第一道防线,在保障电网安全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无论从电网发展还是社会需求出发,都有必要对继电保护检修模式进行优化,实行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和检修体制.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安全保障的主要内容就是继电保护技术,它对减少电力系统损失和电力系统故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进步.基于此,本文对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已经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营销管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负荷控制在电力系统管理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探析了创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负荷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力作为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型能源之一,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确保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方可确保整体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促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电力系统调度是确保其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调度工作却时常会造成电网系统发生危险故障,使得整体电网系统难以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电源是安装在系统负荷附近的小型发电机组,合理设置分布式电源的位置和容量对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将分布式电源视为PQ节点,首先利用电压灵敏度方法确定其最优位置,然后通过遗传算法(GA)确定其容量,以达到整个系统损耗最小的目的。最后为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以IEEE-33节点径向配电网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所有的母线电压保持在适当范围内时,分布式电源(DG)的优化配置对网络损耗最小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运行来说非常的重要,甚至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操作和运行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智能化的先进技术都开始被逐渐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并为此进行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AS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在日前时间尺度上解决有源配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实现网架结构与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出力的协调调度,采用改进模糊聚类分析对负荷-DG等值负荷曲线进行时段划分,根据DG出力优化值对分段结果进行动态调整;采用机会约束方法处理不可调度DG随机出力问题,采用二层规划模型处理网架结构与DG有功出力协调问题,建立日前协调调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网络重构与可调度DG的出力调整相互影响.调度DG出力能减少开关动作次数,延长开关设备的寿命;网络重构能增加DG的渗透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配电网消纳DG的能力.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应对负荷变化,在提高配电公司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配电网资产与DG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中应用软件(PAS)的应用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AS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