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沉淀池中沉淀区和污泥区设计新方法的基本机理。笔者分析了沉淀池进水悬浮颗粒沉降速度累积频率分布情况,给出了数学证明。用图解法准确地、简便地计算出沉淀区的面积和估计出污泥在池底的分布情况,从而使沉淀池设计更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正> 活性污泥法的二次沉淀池,应该说它与曝气池同样的重要。它担负着把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成的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废水分离,从而获得最终清洁的出流,同时。二次沉淀池还为曝气池提供浓缩的活性污泥,满足污泥回流的需要。在一定含义范围内,二次沉淀池污泥浓缩愈好,则相应的回流率也可愈小。当然,二次沉淀池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蓄泥功能。 1958年Fitch曾叙述了四种本质上有区别的沉淀类型:(1)无絮凝倾向或弱絮  相似文献   

3.
<正> 活性污泥系统是由曝气池、沉淀池、供氧设备和污泥回流设备所组成。曝气沉淀池是把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曝气池和沉淀池合并在一个构筑物内,省去污泥回流设备。在这座综合构筑物内,分曝气区、导流区、沉淀区和污泥区,如图1所示。工作时,污水和  相似文献   

4.
<正>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随着污水的净化、沉淀下大量污泥,一般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含水率为95%左右,生物滤池后的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含水率为96%左左,活性污泥的含水率则高达99%以上。由于含水率大,污泥量多,给污泥的处理和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需要浓缩、脱水或干化,以减少污泥体积。例如含水率为95%的污泥经脱水后含水率降到70%时,污泥重量仅为脱水前的16.7%;如果含水率为99.5%的污泥经浓缩和脱水后含水率降到70%时,污泥重量仅为脱水前的1.67%。  相似文献   

5.
本设计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泥处理装置及工艺,主要包含污泥轴流泵、污泥运输管道、污泥处理池、溢流堰、臭氧消毒系统、膜蒸馏系统、冷却循环系统、太阳能加热系统。该装置首先由污泥轴流泵通过污泥运输管道与污泥处理池连通,溢流堰设置于污泥处理池内,且将污泥处理池分隔为污泥沉淀区、膜蒸馏区;其次,污泥运输管道与污泥沉淀区连通,冷却循环系统与所述膜蒸馏区管道连接;最后,太阳能电池板设置于所述污泥处理池外部,两根加热棒分别设置于所述污泥沉淀区、所述膜蒸馏区。该设计主要优点是:减少污泥内含水率,无有毒有害物质产生;通过臭氧氧化分解污泥中有机质,并对污泥中病菌进行了高效消毒杀菌,降低污泥对环境的危害;实现绿色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效应,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6.
利用复合型无机凝聚剂替代PAM对剩余污泥的处理技术,有利于污泥与水的高效分离,经凝聚减容沉淀后的浓缩污泥具有很好的压缩性和脱水性,产生的泥饼含水率大幅度降低至60%以下,便于后期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沉淀池中污泥会因为没有及时排泥等原因都会导致沉淀后的污泥上浮,上浮的污泥会导致沉淀池的出水水质变差,提高沉淀池表面浮泥的去除效果,不仅关系到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成本,在保护环境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种气吹式沉淀池表面浮泥清理装置的研究,该装置通过气体吹扫管对沉淀池表面的浮泥进行清除,该装置不仅效率高、能耗低,而且能够彻底清除沉淀池表面浮泥。  相似文献   

8.
张大鹏  徐亚同 《上海化工》1998,23(23):39-41
沉淀是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常用于废水的预处理工序、生物处理构筑物之前的初次沉淀、生物处理后的二次沉淀以及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等工艺中。  相似文献   

9.
给水车间污泥处理工程设计及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给水车间沉淀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排水SS较高的特点,设计采用沉淀浓缩及离心机脱水的方法,使排泥水处理后的清水回用或达标排放,脱水后的干泥外运填埋。系统试运行结果表明,沉淀池出水SS约7mg/L,离心机脱水后污泥含固率达到30%,离心机分离液SS≤200mg/L,处理能力和效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实现了节水、控制污染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处理专利     
专利名称:强化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装置 申请号:200720103280.4 强化内源反硝化生物脱氮装置属污水处理领域,解决现有装置脱氮效率低、运行能耗高、占地面积大、污泥产量高等问题。该装置由进水管、格栅、沉砂池、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出水管组成。特征在于:沉淀池底部与水解酸化池底部由回流污泥管连接;水解酸化池底部与沉砂池出水管连接,顶部设有与缺氧池进水管连接的集水装置,还包括悬浮污泥区、泥水分离区、生物膜强化区;悬浮污泥区设有循环泵;悬浮污泥区设有排泥口。该装置有节能、高效、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江西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的设计特点.新增"高密度沉淀池+纤维转盘滤池+纳米催化电解消毒",利用机械浓缩+高效智能板框污泥脱水机工艺改造污泥处理系统,新增生物滤床除臭系统.实际运行表明,提标改造后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污泥含水率小于60%.  相似文献   

12.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4):34-34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化复合生物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进水端连通一污水进水管的强化复合生物反应池、布设在该强化复合生物反应池内的布设有曝气器和辫帘式生物膜载体软性填料、设于该强化复合生物反应池进水端前的带有污泥排管的污泥浓缩池、连通该强化复合生物反应池出水端的沉淀池、架设于该沉淀池上层的带有出水管的集水槽、连通所述沉淀池底部和污泥浓缩池底部的排泥管。  相似文献   

13.
不同污泥回流工况下沉淀池的生化净水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污染源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后,出水中携带的硝化细菌和异养细菌等微生物在后续沉淀单元产生的生物作用使沉淀池净水效果得到强化;通过采取沉淀池部分污泥回流措施,使得生物净水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对比.试验期间,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Mn平均值为4.24 mg·L-1,在无生物污泥回流、有生物污泥回流工况下,沉淀池出水CODMn平均值分别为2.81 mg·L-1、1.98 mg·L-1,沉淀池出水相对生物预处理出水CODM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33.6%,53.4%,去除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采取污泥回流后沉淀池对浊度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也较采取污泥回流前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枣庄市污水处理厂高效混凝沉淀池的工艺流程、设计参数,重点分析了进水量、凝聚和絮凝搅拌强度、药剂投加点和投加量、絮凝区污泥浓度和污泥回流量、污泥停留时间和污泥位等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建议应控制进水量均匀稳定,凝聚搅拌强度控制在80~120 r/min,絮凝搅拌强度控制在15~20 r/min,PAM投加量为0.6 mg/L,除磷时Fe Cl3与磷的物质的量比为1.4,絮凝反应区污泥质量浓度控制在120~180 mg/L,沉淀区污泥位控制在1.0~1.8 m。  相似文献   

15.
对全厂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中的关键处理单元进行工艺优选。选择固定螺旋混合器作为絮凝沉淀系统的絮凝剂与处理水的混合装置,选择旋流混合反应器作为絮凝反应系统装置,采用斜管(板)式沉淀池作为絮凝沉淀系统的固液分离沉淀装置,厌氧处理系统选择两相厌氧工艺,好氧处理系统选择DAT-IAT工艺、污泥处理系统采用板框压滤脱水等设备及工艺处理废水。使企业在节能、降耗、提高废水处理后水质程度等方面发挥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4):49-49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利用循环流化床进行污水脱氮除磷的装置。包括位于下部的缺氧流化床、中部的厌氧流化床和上部的固液分离器.厌氧床出口接好氧流化床,好氧流化床另一侧接斜板沉淀池,该斜板沉淀池下部分别为载体回流沉淀区和富磷污泥沉淀区,载体回流沉淀区通过载体回流管与好氧流化床连接,以上各有关部件间有管路连接。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某污水厂二期工程扩建规模4.0万m3/d,对一期工程整合利用后总规模达到5.0万m3/d,二期工程污水处理采用A/A/O+高效沉淀池+转盘滤池工艺,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调理+高压板框压滤深度脱水工艺,运行模式灵活多样,可供同类城市污水厂改造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用浓缩脱水一体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浓缩脱水已被广泛用于城市及工业污水的污泥脱水中,目前被广泛采用的脱水设备有带式压榨过滤机、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板框厢式压滤机等,由于脱水工艺的要求,为了减少因浓缩过程时间较长,结合在污泥中的氮磷重新释放后进入水体,造成藻类的繁殖和对水系的进一步污染,要求机械脱水设备能够对沉淀池中底流进行直接处理,即浓缩脱水一体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小氮肥》2016,(10)
正A/O法生物脱氮工艺在处理含氨废水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A/O法生物脱氮工艺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污泥膨胀。其主要表现为:污泥结构松散,沉淀性能差;污泥沉降比SV值增大(有时达95%以上,污泥容积指数SVI达到200以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导致大量污泥流失,出水中悬浮物含量超标;回流污泥浓度低,好氧池经常伴随着大量的泡沫产生,会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申请号:CN201610878284.3申请日期:2016年9月30日一种化工废水处理站尾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收集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一沉池、A/O池、二沉池、芬顿氧化池、混凝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所述的一沉池与水解酸化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的二沉池与A/O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的一沉池与二沉池还分别与污泥浓缩池一连接,所述的芬顿氧化池和混凝沉淀池还分别与污泥浓缩池二连接,所述的污泥浓缩池一和污泥浓缩池二均与压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