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防止引起发生地质结构的变化和对坡面及山体的冲洗,必须保证排水系统能够将地表及地下水顺畅、及时地排除.山体下渗水量对坡面结构的损害主要包括沟内杂草、沟体沉降裂缝、暴雨形成沟体坑槽以及防排水系统设置不完善等,及时排除地表水,减少山体下渗水量便是地表排水系统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南高陡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频发,长期地下采矿活动是该区域崩滑灾害的重要诱因之一。采动作用下,坡体后缘深大结构面扩展演化控制着高陡岩溶坡体稳定性和失稳破坏模式。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揭示了地下开采扰动下覆岩裂隙扩展演化规律,阐明了深大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讨论了坡体变形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地下开采扰动对斜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下采动卸荷引起覆岩应力重分布、山体变形诱使裂隙扩展;地下采空后,斜坡体在二维剖面上形成类似“悬臂梁结构”,坡体原有深大结构面控制坡体稳定性;下行开采条件下,采空范围在断层之前,山体高度较小,在自重作用下“悬臂梁结构”岩层向断层及采空区方向协同变形,不会产生大量离层裂隙,煤层顶板仅发生断裂坍塌并充填采空区,采空至断层后,左侧山体已发生塌落,山体应力重分布,覆岩在自重作用下形成大量张拉裂隙,直接顶塌落高度与裂隙带高度也随采空区范围增加而增加。其变形破坏演化过程可概化为:地下开采卸荷–应力重分布→覆岩断裂下沉–裂隙扩展→坡体裂隙贯通–悬臂破坏→坡中变形挤出–岩桥剪断→坡体整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3.
南村镇某花园滑坡由白垩系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夹粉砂岩组成,因开挖建设用地,破坏了原山体边坡的地质环境,削坡坡度远大于该岩层的允许坡率值且未及时治理,岩土体长期裸露,风化崩解,在长时间降雨和暴雨后出现整体滑动。滑坡体主滑动方向为NE50°,主滑动轴长度70m,呈扇形展布,面积约3300m2,滑坡体中部厚度14.70~17.00m,总体积大于3万m3。采取紧急削坡卸载后,滑动体暂时停止滑动。通过现场对滑坡体的特征地质调查及结合钻探找寻滑动面,查明发生滑坡的原因,并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滑坡体仍需采取削坡、抗滑桩、锚索加格构梁支护,同时做好排水系统、坡面防渗及绿化治理,方能彻底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相似文献   

4.
地震动山体地形效应易加重山区震害,威胁山区基础设施安全,研究山脉震中距对山体地形效应的影响对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有重要意义。基于谱元法,定量研究山脉与断层走向平行时,山脉震中距与震源埋深比值改变对山体地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0△l/h5时,迎侧坡面PGA小于背侧坡面PGA,坡面PGA放大系数可达1.7。△l/h≥5时,坡面PGA呈明显缩小现象;(2)△l/h≥5时,坡面PGD与PGA响应规律有明显差异,坡面PGD出现明显放大现象,PGD放大系数最大可达1.7。  相似文献   

5.
云南三江矿山2~#排土场渣土堆积区降雨充沛、三面环山,排水系统常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加之检修维护不及时,使得排水系统部分失效,堆渣体内部水压升高,自身稳定性下降,且局部已出现坡面泥石流化。因此,本文以云南三江矿山2~#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排土场渣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岩土体力学参数,对渣体边坡防治前后进行稳定性计算,并提出防治措施设计。  相似文献   

6.
毕威高速公路K85+020~K85+240R段发育一个岩质(玄武岩体)滑坡,玄武岩体中的似层状的层间错动结构面和层内错动结构面是坡体稳定性的控制性结构面,构成了山体滑坡的内因。该段路堑开挖深度最大约25 m,边坡开挖至滑带位置时,诱发了该路滑坡整体复活滑动。经计算分析,如果仅采用抗滑桩或锚杆进行加固,其工程量大、成本高,因此,提出以削坡减载为主结合其他防护措施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某大型种植顶板工程,采用4 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耐根穿刺层、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为隔汽层、XPS保温板为保温层,并设置了结构找坡,与隔汽层一起组成有组织排水系统,能保证及时排除保温层内积水,工程完工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高陡复杂岩质边坡由于其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其三维建模和稳定性计算一直都是边坡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运用Midas GTS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对边坡坡面的地表地形和坡体内部的断层、软弱结构面等复杂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并考虑降雨、地震等影响因素,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其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对类似的边坡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岗山水电站地应力高、地震烈度高,右岸边坡卸荷风化强烈、结构发育,其中发育倾坡外的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不利。从右岸边坡的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岩组、控制性结构面、控制性结构面与临空面关系出发,开展了右岸边坡坡体结构类型及破坏模式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影响边坡的坡体结构因素,得出工程地质岩组、控制性结构面与临空面的关系两个因素是影响枢纽区右岸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决定了影响边坡整体稳定的坡体结构分类。得出右岸边坡坡体结构类型主要为:块状型坡体结构中的楔体型坡体结构和构造断层型(滑面)坡体结构中的深卸荷破裂型坡体结构,相应破坏模式为块体破坏和深卸荷破裂型破坏。  相似文献   

10.
对降雨入渗条件下诱发北川县魏家沟泥石流起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模拟泥石流起动的基础上,得到魏家沟泥石流起动的临界雨强,并利用FLAC软件建立降雨在坡体中入渗分析的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坡度、雨强、土性参数以及土体饱和度对坡体失稳的影响,坡体在降雨情况下塑性区的出现与延展及坡面拉应力区的发展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降雨入渗后孔隙水压力的升高主要在坡脚附近,即距坡脚1/5的坡高范围内。坡脚处孔隙水压力最大,沿着坡面往上逐渐减小,且坡面较大水平位移也主要集中在1/5坡高范围内。因此,降雨入渗诱发泥石流的起动最先可能出现在坡脚附近,并随着坡度增加、雨强增大、土体饱和度增大,坡体稳定性降低至失稳,促进泥石流的起动。  相似文献   

11.
隧道洞口边坡发生崩塌对隧道结构及道路车辆人员构成威胁,及时分析边坡稳定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利用理正软件分析边坡稳定性,再利用Geo Studio软件分析边坡在暴雨工况下的渗流特征。由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该边坡5-5′剖面在地震工况下稳定系数为0.963,为最危险剖面。由渗流计算结果可知:该崩塌边坡在降雨初期,雨水从坡面覆盖层渗入坡体,易发生浅表层滑移;持续降雨条件下,雨水通过岩体结构面持续向边坡内部入渗,边坡抗剪强度降低,雨水软化坡脚填土,边坡底部失去支撑,易发生整体滑坡。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以下治理建议:采用放坡和锚杆格构梁进行治理,并对坡脚进行反压及水泥硬化,同时对坡面进行硬化或绿化,完善截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2.
梁伟  王飞  薛晓辉 《施工技术》2011,40(23):57-60
湘桂铁路梅子坳隧道进口段穿越长大不稳定斜坡体,斜坡体为严重浅埋、偏压地段,施工难度大,经过施工方案比较及安全性论证,先对偏压山体刷坡及喷锚网支护防护,并对开挖洞身范围内地表和岩体进行钢化管注浆预加固处理,改变土体和围岩物理化学结构,强化围岩自身强度和整体性.洞身开挖采取长管棚加CRD工法(即交叉中隔壁法)施工,进一步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5)
华南快速干线二期石门堂山隧道北出口东侧山体滑坡由于本身地质环境条件造成,强降雨诱发,它若大规模滑动将直接威胁华南快速干线行车安全。本文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证明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建议采取削坡减载、在坡脚修筑两排抗滑桩板墙、锚杆(索)—格构梁支护系统、设置截排水系统、坡体绿化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坡体结构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地质资料建立坡体结构,由此建立分析计算模型.考虑到岩质边坡所经历的浅表生改造和受到自然营力作用而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坡体结构和现有岩体结构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别,用这些差别来充实现有坡体结构的概念,由此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稳定性分析结果.首先对比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的不同之处,重点论述建立坡体结构应考虑的问题(即边坡所在岩体的浅表生改造特征)、自然营力对坡体浅层的作用程度和影响范围、坡体地质力学模型涉及的范围等;结合地勘资料建立坡体结构,在此坡体结构上既要能体现边坡所在岩体的地质结构特征,又要能反映其特殊工程地质性,例如组成坡体的岩性、节理裂隙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结构面形状及其充填物、浅表生改造形迹、风化与卸荷性等;再由坡体结构建立用于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确定模型范围、计算参数、主控结构面位置、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分析理论进行坡体的二维或三维稳定性分析就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市郊某别墅区山体滑坡为例,分析了滑坡特征,介绍了采用锚固抗滑桩结合钢筋混凝土挡墙和重力式挡墙的支挡结构并辅以滑坡地表排水措施的滑坡综合整治方案。经长期监测表明:治理后山坡体稳定,综合整治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路堑边坡顺层滑坡分析与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潭邵高速公路K90 900~K91 080段路堑边坡中有2条次一级断层与公路斜交,山体上部的岩体中存在大量的相互切割的近似垂直的节理,山体内存在顺坡向的劣质煤层和泥岩层,构成了山体滑坡的内因。该段路堑开挖深度最大约30m,边坡开挖后,地表水沿节理裂隙入渗到软弱岩层,使软岩的抗剪强度下降,诱发了该路堑边坡滑动。滑坡计算采用简化Bishop法,通过反分析计算与工程经验类比法,确定滑动带的抗剪强度指标为?=11.5°,c=8.2kPa。经计算分析,如果仅采用抗滑桩或锚杆进行加固,其工程量大、成本高,因此提出以削坡减载为主的初步治理方案。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坡顶的裂缝未及时封堵,坡面未形成有效的排水系统,以及滑动带的水不能及时有效排出,导致滑动带的抗剪强度指标进一步下滑,使削坡减载治理措施未产生明显功效。经进一步的计算分析,提出在原削坡基础上,增加长锚杆与其他防护和防水补充治理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滑坡的进一步下滑,使滑坡保持长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其独特的地表地下二元水文地质结构导致了表层岩溶带水土流失不仅表现为坡面水土流失,同时还存在水土向地下漏失的现象。为揭示岩溶坡面土壤地下漏失过程的规律和机理,利用物理模拟试验和CFD-DEM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坡面土壤地下漏失的过程中土壤颗粒运移规律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历程,坡面不同层位的土壤颗粒运移速度由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的趋势转变为整个坡面土壤颗粒运移速度趋于一致,从剖面上看,土壤颗粒运移速度从降雨初期的表层>中层>底层转变为降雨后期的速度趋于一致;随着降雨历程,坡面土壤由地表流失出口和地下漏失口率先侵蚀,随后坡面形成侵蚀细沟并加剧侵蚀最终发展到坡面整体滑移的过程;随着降雨的进行,坡面颗粒与坡面的接触数先显著降低后小幅增大,裂隙口下缘的颗粒与坡面接触数逐渐增大;此外,在降雨过程中,坡面上的颗粒与坡面在Y方向的接触力整体上始终较小,表明降雨过程中颗粒与坡面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山区普遍存在典型折线型岸坡,后缘为岩质边坡,被结构面切割成危岩带,一方面危岩崩塌威胁坡体上场镇安全,另一方面,崩坡积物堆在斜坡上,演化成滑坡威胁下部街道的安全.同时前缘受河水冲刷侵蚀,形成牵引式滑坡,直接导致坡体上建构筑物损毁,威胁着场镇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这类岸坡,需要分类调查坡体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查明坡体前后缘及其中部变形特征,分析岸坡演化过程,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加固措施.本文以江陵滑坡为实例,分别调查后缘危岩带、中部古滑坡、前缘新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采取“抗滑桩(桩板墙)支挡+地表排水+危岩治理”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岸坡进行防治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平遥木家庄煤矿滑坡区的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通过对该滑坡成因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指出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等是坡体发生滑动的主要内在因素,为内因;前缘人工挖方削坡及人工填沟等人类工程活动、连续强降雨是诱发坡体滑动的主要因素,为诱因。  相似文献   

20.
大光包滑坡为汶川地震触发的最大规模滑坡,是典型的结构面控制型的滑坡。本文以其为地质原型,考虑其坡体结构和地形地貌,建立起数值计算模型,对其进行全过程动力模拟,对坡体的应力演化过程进行全程分析,从力学演化过程来解释斜坡的地震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斜坡的应力演化特征对其变形破坏过程起控制性作用,对于结构面控制型的斜坡来说,结构面的应力状态控制着斜坡的变形破坏,斜坡破坏前,坡体的应力特征表现出整体性,结构面处的应力特征与坡体较为一致,表现出控制性作用;在结构面破坏后,其控制作用明显减弱。对于结构面,其前缘破坏以剪切破坏为主,后缘为拉张和剪切复合型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