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含硫污水水封罐失效的现状,从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运用因果分析法进行分析,找出了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水封罐工作介质使用不当,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是次要原因。针对故障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水封罐的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酸性水罐是酸性水汽提装置的关键设备。应用过程中,由于水封罐设计缺陷、操作不当等原因,出现水封罐内气相"短路"、密封水满罐、罐内结垢、结晶等异常现象,导致水封罐功能丧失,失去对酸性水罐的保护能力。结合水封罐的设备结构、工艺过程,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在设计上应保证在水封罐的排水线上形成有效水封,避免酸性水罐内气相反串形成气相"短路";由于水封罐密封水的进水量多于排水量,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密封水进水流量的监控或控制手段,避免水封罐由于液满而失效;汽提塔底产出的净化水压力能满足工艺要求时,采用净化水作密封水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以石脑油加氢装置尾气脱硫及吸收单元为研究对象,以设计数据为基础,使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石脑油加氢装置尾气脱硫及吸收单元进行了流程模拟,建立了与实际工况吻合的稳态流程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吸收温度、吸收压力、MDEA质量分数、酸性气处理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行了操作参数优化:贫胺液温度为35~45℃,酸性气进料量为2 000~3 000 kg/h,同时,贫胺液中MDEA质量分数应大于18%。  相似文献   

4.
中海炼化惠州炼化分公司污水汽提装置分为加氢型和非加氢型两个系列,共用一套氨精制系统。装置开工运行一年半后,先后出现了脱氨塔顶空气冷却器后管线、换热器腐蚀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富氨气管道内富氨气气液两相存在,介质流速远高于设计管道流速,管道和换热设备腐蚀主要原因为冲刷腐蚀。对富氨气系统管线进行扩径改造以降低流速,减少冲蚀。采取增加富氨液分液罐分凝液相,降低气液两相对设备的冲蚀、材质升级等改造措施,解决了脱氨塔顶空气冷却器后管线设备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5.
剖析了扬子石化公司化工厂PTA装置氧化单元尾气膨胀透平机前加热器,及其进口管线腐蚀的主要原因;通过详细的工艺计算,确定了氧化尾气气液分离罐的改造方案,明确了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分析了目前及今后60万tPTA装置改造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了尚需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应用N催化剂后闪蒸罐料位控制阀LV301阀易堵的主要原因是该催化剂后活性高和阀门动作不到位。提出通过稳定闪蒸罐顶部出口温度,降低粒位控制值,提高主催化剂分散效果,开工时控制开工速度,使用ATMER163,并准确掌握阀门开度,可以避免LV301阀堵塞。  相似文献   

7.
双向水封罐在原料水罐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原料水罐因负压而被泵抽瘪,宜采用双向水封罐,经过检测证明运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00万方脱水撬尾气吸收装置在安靖采气作业区的运行现状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装置投运过程中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提出了整改措施;对运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尾气吸收装置优化运行的措施及解决办法,对尾气吸收装置的吸收剂吸收效果及吸收后产物对工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选择了含硫尾气净化吸收剂WZL-3,优化了吸收剂加注制度,为后期碱液吸收装置平稳、高效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装置脱氢尾气吸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苯乙烯装置脱氢尾气中芳烃回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用多乙苯残油作为吸收剂的脱氢尾气吸收工艺,在较低的吸收剂温度下,吸收塔的操作压力和液气比对芳烃回收率影响不明显;在较高的吸收剂温度下,吸收塔的操作压力和液气比对芳烃回收率的影响比较明显;在一定的吸收压力和液气比下,吸收剂温度对芳烃回收率的影响在高温段影响明显,在低温段影响平缓。适宜的脱氢尾气吸收工艺:在吸收塔顶操作压力为43kPa时,吸收剂温度为10~20℃,液气质量比为4 0~5 5。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酸性水汽提装置恶臭气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脱臭罐压降过大及酸性水原料罐抽空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表明,脱臭罐压降过大是由于恶臭气体携带的汽、油类、固体颗粒等物质在吸附剂间的空隙积聚,造成床层空隙率下降所致;酸性水原料罐抽空是由于该罐与水封罐间的气相连接管道存在"U形弯",气体所携带的水分在"U形弯"管道中形成"液阻"所致。建议增设1台脱臭罐,当床层压降超过1.8 kPa时,将该罐切除,进行氮气、蒸汽吹扫等再生处理;水原料罐与水封罐之间的联通管线应尽可能短并畅通。针对恶臭气体治理,还可采取尽量将恶臭气体自酸性水脱气罐中密闭排出,将富含H2S和NH3的循环液返至酸性水原料罐出口,增加酸性水原料罐中油层厚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模拟了实际生产中的天然气制冷系统,对乙二醇介质的黏度、表面张力、相组成、矿化度等作了分析检测,研究了发泡原因,对适合该制冷系统的消泡剂进行了筛选优化,并进行了复合型消泡剂的研制,制备了复合型有机硅乳液消泡剂YFB。通过室内实验得出了消泡剂各组分的合适配比:二甲基硅油20.0%、二氧化硅2.5%、复合乳化剂(Span-60、Tween-60)3.0%、液体石蜡3.0%、分散剂20%,去离子水余量。该消泡剂在温度为-5 ℃时的消泡速率达到了28.4 mm/s,在-25 ℃时的消泡速率也在20 mm/s以上。实验还表明,YFB复合消泡剂在弱碱性溶液中的消泡速率更高,达到30.0 mm/s。  相似文献   

12.
介绍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氨装置PLC联锁系统的升级改造及成功实施。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平稳,联锁正常,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金陵分公司1300 k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流程改造及优化措施,对流程改进前后在分离效果和能耗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经过改造,FCC干气中液化气的体积分数由3.0%~3.2~下降到1.0%~1.3%,稳定汽油蒸气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实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制冷系统对冷冻机油的性能要求、合成冷冻机油性能特点,参照美国海军商业规范提出研制油的主要技术指标,制备一种以改性聚醚作基础油的合成冷冻机油。对研制油的理化性质、与制冷剂R134a和R22的互溶性、化学稳定性(密封管试验)、稳定性(菲利浦试验)、电绝缘性、润滑性等进行评价,并在斜盘式汽车空调压缩机上与R134a配套使用。评价和应用结果表明,研制的合成冷冻机油满足制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并可以用于R134a和R22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种新的催化裂化吸收解吸系统数学模型^[1]进行详细的模拟计算,对系统温度与压力、吸收塔中段回流流率等工艺参数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每一项工艺参数影响吸收解吸系统分离效果的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法给出了4种可供新建装置、装置改造或操作优化使用,确定其吸收解吸系统工艺参数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一种吸收塔带有侧线抽出的节能流程,通过比较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对系统总费用的影响程度,辨识了影响吸收稳定系统效益的关键参数,还考察了烯烃以及能源市场价格变化对参数辨识的影响。结果表明,凝缩油罐温度和补充吸收剂流量是两个关键操作参数,解吸塔压力、吸收塔侧线抽出量和抽出位置、稳定塔进料温度对系统总费用有着较大的影响,稳定塔进料位置、解吸塔热进料比例则对系统总费用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7.
利用KBC公司的Petro-SIM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和总体优化,找出解析塔塔底温度、补充吸收剂量和稳定塔回流量等关键参数分别对各产品质量的影响关系,提出合理的控制范围来指导生产。采用调优后的参数进行操作,实际运行情况与模拟结果基本相符,可以使装置工况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氨精制系统长周期运行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氨精制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氨液循环泵由齿轮泵改为高速泵 ,效果较好。控制精制塔温度 ,尽可能减少水、H2 S携带入氨压缩机内 ,采用氨压缩机前脱水、吸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郭东明  杨海民 《润滑油》2007,22(5):17-19
在密闭压力操作方法上,改变传统操作方法,将安全与环保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优化密闭压力控制,在保证安全气氧含量要求前提下,做到少排少补,大幅降低安全气排空量,同时降低了溶剂损失,是清洁生产工艺实施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0.
吸收稳定系统双塔流程分析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程模拟和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FCC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吸收解吸过程存在双向传质,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型节能双塔流程.该流程具有压缩富气直接进入解吸塔上部、吸收塔取热能力增强等特点,较原流程分离效率提高、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