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顶底复吹转炉脱磷最佳化工艺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远洲 《钢铁》1989,24(2):12-18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脱磷效果,在顶底复吹转炉过程中开发了新的(FeO)控制体系。通过氧平衡和每间隔10s的渣容量计算了(%FeO),并且在操作屏幕上予以监测。  相似文献   

3.
4.
对韶钢120 t复吹转炉双渣法冶炼低磷钢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转炉冶炼条件满足:铁水磷含量为0.13!,半钢炉渣碱度控制在2.0左右,TFe含量控制在15!左右,半钢倒渣量40!~60!的工况条件下,半钢平均脱磷率可达56!,最高达75!,冶炼终点钢水平均磷含量控制在0.011!,平均脱磷率为91.73!,满足了低磷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汪成义  杨利彬  曾加庆 《钢铁》2016,51(10):15-22
 为研究复吹参数对脱磷转炉混匀行为和脱磷效果的影响,根据相似原理,针对300 t双联脱磷转炉进行实验室的水模拟试验,研究了21种不同底吹元件数量和布置方式,顶吹强度、氧枪枪位以及底吹强度对熔池混匀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8支底吹元件的对称集中布置方式,同时保持较大流量的底吹强度可加强对熔池的搅拌效果。通过工业试验得出,半钢平均磷质量分数由试验前的0.024 9%降低到0.017 3%,半钢脱磷率由试验前的75.3%提高到85.4%,提高了熔池整体的搅拌效率和脱磷效果。  相似文献   

6.
某厂120t顶底复吹转炉采用双渣法进行了超低磷钢冶炼的工业试验,采用高-低-低的枪位变化模式同时增加头批料中石灰和返矿的加入量,以提高转炉冶炼前期的脱磷效率。重点分析了熔渣成分和冶炼工艺对转炉脱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制定的工艺方案,可稳定生产出w(P)低于40×10-6的超低磷钢。  相似文献   

7.
 通过冷态模拟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底吹供气元件的最优数量及布置方式:16支分布在0. 40D及0. 45D(熔池直径),两环布置。结合生产经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300t转炉长寿复吹优化工艺技术。数据对比表明:工艺优化后平均碳氧积由0. 00287降低到了0. 00263,终渣w(TFe)降低了2%,磷分配比由70. 85提高到了78. 95,硫分配比由3. 43提高到了4. 32,优化后平均终点wMn提高了0. 02%。优化工艺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斌  张娜  彭国宏  汪成义  吴伟  吴巍 《特殊钢》2023,44(2):52-55
结合某厂生产X80管线钢实际状况,对复吹转炉双联工艺的炼钢脱磷过程进行试验,研究转炉炉渣碱度和氧化性对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铁水磷含量为0.118%和0.116%,脱磷炉和脱碳炉终点渣碱度CaO/SiO2分别为1.6~2.0、3.3~4.1,T.Fe含量分别为10%~15%、20%~35%的条件下,脱磷炉脱磷率最高达50.85%,平均为38.35%,终点脱磷率最高为95.69%,平均为94.88%,冶炼终点钢水磷含量控制在0.007%以下,最低0.005%,满足X80管线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顶底复吹转炉高效脱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无铁水炉外预处理脱磷工艺条件下,于一座转炉内冶炼优质高碳钢,通过实验室研究及生产工艺优化,成功开发了复吹转炉采用单渣法高拉碳工艺冶炼优质低磷高碳钢新技术,解决了低磷、高碳出钢的工艺技术难题。采用新工艺后,优质高碳钢出钢平均磷的质量分数由0.015%下降为0.011%。出钢平均碳的质量分数由0.097%提高到0.44%。  相似文献   

10.
11.
90t复吹转炉水模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进行了90t复吹转炉水模实验,研究枪位、底吹流量对溶池搅拌、喷溅、冲击深度的影响。当底吹流量控制在0.45-0.75Nm^3/h,枪位在229mm时溶池混匀时间短,且吹练喷溅量少。顶底复吹条件下,较浅的溶池冲击深度就可达到良好的搅拌效果,有利于减少对炉底的冲击。采用铝粉示踪法显示了不同吹炼条件下熔池的流谱,同纯顶吹相比,顶底复吹时(4个元件底吹)炉壁面附近区域搅拌明显改善,凹坑下面区域的流体螺旋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2.
100 t顶吹转炉单渣脱磷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0 t转炉冶炼管线钢X70单渣法深脱磷工艺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确定了冶炼过程需要控制的原料及操作制度等关键参数。得出结论,铁水硅含量为0.3%~0.6%、终点温度≤1700℃、终渣(FeO)含量〈26.45%,且增大渣量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出ω[P]平均为0.009 0%的成品。  相似文献   

13.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180 t复吹转炉单渣深脱磷工艺,确定实际铁水条件下吹炼制度、造渣制度、温度制度等影响转炉脱磷效果的关键控制参数,并通过优化出钢模式、采用低磷合金及顶渣改质等控制回磷措施,实现了复吹转炉单渣法出钢平均ω[P]为0.007 9%,成品平均ω[P]为0.008 4%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焦玉莉 《钢铁》2014,49(10):30-33
 在复吹转炉铁水消耗1 050 kg/t(钢),铁水磷质量分数小于0.150%条件下,采用单渣法高拉碳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实现了出钢碳质量分数大于0.40%,磷质量分数小于 0.020%。分析了高拉碳的操作控制难点是脱磷效率低、易喷溅和终点拉碳时机难以精确掌握。为此,对转炉操作抢位、氧压、底吹流量以及终点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枪位配合合适的底吹压力在提高脱磷效率的同时能有效控制喷溅;建立高碳出钢终点判断模型,能将碳命中率提高到90%以上。该工艺实施后,转炉终点游离氧保持在约100×10-6。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济钢炼钢厂"铁块补炉法"技术的改进情况,包括护炉前的炉渣调整、渣补护炉的操作步骤及要点等。采用优化后的"铁块补炉法"技术后,转炉护炉时间缩短至50 min,节约了30%的补炉料,吨钢成本降低0.65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复吹转炉铁水脱磷预处理,半钢倒渣后在同一转炉内进行少渣精炼冶炼超低磷钢的工艺。结果表明:在铁水磷含量0.13%条件下,半钢和终点渣碱度(CaO/SiO2)控制在2.0和3.6左右,TFe含量控制在18%左右,半钢倒渣量40%~60%,半钢脱磷率最高达65%,平均为50%,终点脱磷率最高98%,平均为94.6%,冶炼终点钢水磷含量控制在0.007%以下,最低0.003%,满足低磷钢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复吹转炉用供气元件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智勇  李林  于力  孟宪平 《炼钢》2005,21(1):50-52
介绍了复吹转炉用供氧元件的结构形式,重点论述了定向多微管供气元件的特点,并介绍了底吹供气元件制造技术的一些发展情况.对于溅渣条件下供气元件的防堵塞和热更换技术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120 t顶底复吹转炉双渣法脱磷一次倒渣时的供氧制度、枪位控制和一次倒渣条件对脱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一次倒渣工艺条件为:一倒吹氧时间和吹氧量应分别控制在390~420 s和2 300~2 400m~3;一倒温度、碱度、FeO以及P_2O_5含量分别控制为1 400~1 420℃、≥2.06、≥10.97%和2.54%~3.0%时,可以实现一倒钢液磷含量最低为0.032%,脱磷率最高为75.57%。  相似文献   

20.
对鞍钢100t氧气顶吹转炉进行了单渣法和双渣法脱磷过程分析,在脱磷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试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脱磷反应的影响,总结出转炉出钢磷含量、脱磷率等与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定量关系,提出了优化顶吹转炉脱磷工艺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