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建设河套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特点、目标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加速灌区改土治碱进程的关系和作用,并采用 Jay W.Forrester 创立的系统动力学法对灌区生态农业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在取得系统动态平衡结果的基础上,再用常用内线性规划方法,求得不同时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成果,为宏观指导灌区农业生产和改土治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河套灌区总排干沟1965年开工,1967年建成通水,以后多次扩建逐步配套完善。总结了总排干沟工程效益;排走大量水量和盐分、地下水下降、排盐量逐年增加,从而引起改土治碱、农业增产增收。科学管理工作还待加强,走节约用水、合理排水之路,加强水盐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黑龙江垦区近年来在生态农业建设上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灌溉工程与生态农业的建设关系,对今后垦区灌溉工程与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5.
一、基本情况本旗位于内蒙古巴盟河套平原西部,东靠临河县,东北和乌拉特中旗相接,西靠乌兰布和沙漠,西北靠乌拉特后旗,西南和磴口县接壤,东南与伊盟杭锦旗隔黄河相望。南北长约87公里,东西宽约52公里,总面积1624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06万亩,其中耕地848381亩,黄河自流灌溉面积占98%。  相似文献   

6.
以小开河灌为例,浅谈灌区生态农业体系的建设,浅析灌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前景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的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长期受盐碱化危害,高耗低效,积重难返。正因如此,灌区水利和农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是制定一个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解决好灌排失衡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8.
新疆盐碱地改良与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河套灌区管理体制与农业水价体系存在问题,改革进展情况与进一步深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套灌区特定的自然条件及存在的干旱和土壤盐渍化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灌区节水农业与排水技术协调发展,是解决灌区水资源短缺、治理盐渍化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进行灌排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水土流失带来的荒漠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一个全生的社会问题而引起国际关注。世界各国在研究防治荒漠化理论的同时,对荒漠化的开发利用及生态2建设进行探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充分利用地下水,控制引黄水量,防治土壤盐渍化出发,提出河套灌区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式,并设计出相应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考虑井灌与不考虑井灌的4种灌溉方案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地面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情况下,作物生育期内地下水埋深可维持在2.6m左右,并且与纯地面水灌溉相比,当灌溉面积为53.3万公顷时,减少潜水蒸发6.3亿m~3,减少引黄水量8.6亿m~3,当灌溉面积为80万公顷时,减少潜水蒸发12.3亿m~3,减少引黄水量15.0亿m~3。 ,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河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河套灌区的引黄水量将限量引水,仅依靠引黄已经不能满足灌区的实际需水,必须开发地下水,文章就河套灌区开发地下水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河套灌区发展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总体目标的实现应该分阶段进行。用灰色理论进行河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分析,预测2010年节水潜力为10.30亿m3,2020年为13.81亿m3。灌区节水潜力有:采取工程措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开采浅层地下水、改进地面灌溉方式、发展灌水技术、提高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16.
本溪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吉林水利》2003,(9):29-31
本文从本溪市的水资源特点与存在的水问题出发,结合已实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探讨了进一步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粗放掠夺性的耕作经营方式,是造成土石山区严重的资源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探索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的优化结构、治理开发的技术组合模式以及获得最佳效益的流域生态农业系统功能锉根本上发迹土石山区的贫困面貌,1983 ̄1996年在宁城县南部土石山区铜匠沟流域进行了建设试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土地总产值为试点前14倍,人均收入净增11.5倍,探索出农林牧优化用地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河套灌区各级排水沟道的现状,对沟道工程的管理和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小流域治理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由黄河多次改道形成的河口风沙区,只有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优化布局和建设,才能使治理开发与生态农业建设目标相一致.只有努力提高小流域的治理水平,才能使这一片风沙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