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研究是振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新颖和关键发展方向之一,在实际控制机械装备的振动实践中,多维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的研究显示出了重要价值。振动传递路径系统由振动源、传递路径和接受体三部分组成,振动传递路径定义为振动产生的能量由振动源通过媒介物质传递到接受体所经历的物理介质。基于机械振动的理论,解决了多维振动传递路径的贡献量排序的问题,提出了以振动传递率为度量准则的排列多维振动传递路径的贡献量的理论方法,在频率域内清晰地阐明了多维振动传递路径贡献量的顺序。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汽车关门声品质,研究不同部件对汽车关门噪声的贡献量,采用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根据TPA的基础理论,车门和车身发生碰撞的部位均为激励源,由于激励源为环状,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建立了汽车关门的传递路径模型,并对某款车进行了关门噪声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了离散化处理和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得到车门、车身和门锁对关门噪声总体以及不同频率下的贡献量。根据试验结果,车门的噪声贡献主要集中在中频和高频,车身主要是低频和中频的噪声贡献,而门锁在低、中、高频都具有较大贡献量。  相似文献   

3.
OPAX (Operational-X Transfer Path Analysis)法是一种新型的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利用已有的数据拟合出耦合点的激励力,计算出各路径对目标点的贡献量,从而可进行传递路径分析.它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的特点.以某中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利用OPAX法对其进行了结构传递路径分析,识别出主要贡献路径,然后采取相应措施对悬置进行改进,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传递路径模型,应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针对某轻型客车方向盘怠速抖动进行了传递路径分析。阐述了传递路径分析的理论推导过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发动机悬置及排气悬吊的各条结构传递路径进行了传递函数获取以及工作载荷的识别,并最终获取了各结构传递路径的贡献量。通过综合考虑贡献量幅值及相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发动机后悬置的X向及Z向对怠速方向盘抖动的贡献量最为突出,为怠速方向盘抖动的改善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基于振动传递路径分析的钻井泥浆泵故障诊断具体过程。以MC-1500F型钻井泥浆泵故障分析为例,详细阐述了振动传递路径分析的模型建立、主要传递路径确定、单缸模型建立以及测点测量、数据对比和故障点确定等步骤,并通过现场勘验验证了该方法在机械故障点确定方面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11):1659-1663
阐明了工况传递路径分析方法(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流程;基于单路径隔振系统进行传递函数计算和精度分析;利用OTPA方法对3路径隔振系统的每条路径进行振动传递能力分析,并利用路径的振动传递贡献量确定出振动传递的关键路径。分析方法和流程能为机械系统振动或噪声源定位、传递机理分析、振动或噪声控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了指导汽车NVH工程师更好地进行故障诊断和声学设计,介绍了传递路径分析(TPA)方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传递函数和激励力的测量方法,并以某型汽车发动机振动噪声向车内传递为例,介绍TPA方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TPA方法可有效、方便地进行噪声源识别和贡献分析。  相似文献   

8.
石菲  李建华  王亮 《中国机械》2014,(22):245-247
介绍了基于传递路径的汽车通过噪声贡献量分析及前期预测方法,包括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声源的测试方法,传递函数的测试方法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较传统包裹法的全面、便捷、高效性,解决了前期无法对通过噪声进行定量预测及设计指导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水下航行器噪声源和噪声传递路径的识别、量化,利用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简称OPA)并考虑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4个关键问题,选取恰当的工况数组合和参考振源,采用截断总体最小二乘(TTLS)方法,有效地避免了矩阵求逆存在的不适定问题,由此建立水下结构的OPA模型.进行水下单、双层圆柱壳体结构的振动-声辐射试验,实现了噪声与结构振动数据的同时基采集.基于建立的OPA模型编制程序进行水下单、双层圆柱壳体结构的噪声贡献量分析,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并从传递路径的角度找出了对壳外噪声起主导作用的环节.建立的OPA方法可以识别、量化水下圆柱壳体结构的主要噪声源和噪声传递路径,并且能够指导水下航行器噪声的实时预报和减振降噪措施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列车低噪声设计,给乘客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需要对列车车内噪声贡献来源进行探究,而目前对于各个速度下高速列车车内噪声贡献来源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全面分析列车车内噪声贡献来源对于实现高速列车噪声与振动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工况传递路径分析(Operational transfer path analysis,OTPA)方法,以带有受电弓的拖车端部(转向架上方)客室内距离地板1.2 m处噪声作为目标响应点,建立列车客室内噪声的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详细分析车内噪声的传递路径贡献量以及声源贡献量。结果表明,列车低速运行时转向架区域贡献占主导地位,当高速列车速度高于300 km/h时主要贡献位置变为受电弓与顶板区域。车外噪声激励以结构传声的形式传播为主,空气传声对车内噪声影响不大。牵引拉杆振动在160~315 Hz的1/3倍频程频带内贡献量较大,受电弓区域振动在250Hz的1/3倍频程频带处贡献量最大,抗侧滚扭杆振动在630Hz的1/3倍频程频带处是主要贡献量。研究结果可为轨道交通车辆噪声与振动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心理声学指标进行声品质的客观评价,同时结合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关门声品质的优化策略.试验测试了车门板结构、门锁结构及接附点动刚度优化前后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优化措施的有效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关门声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年款及小改款车型受限于成本、质量及其它性能,车身及车门结构无法大范围更改,提升关门声品质方案具有局限性。对此,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提出在适当位置增加结构阻尼块,可以显著提升窗框刚度与模态,改善关门振颤,进而提升关门声品质。通过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试验,验证增加结构阻尼块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降低船舶机械系统低频线谱振动,采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transfer path analysis,简称TPA)对典型船舶机械设备振动沿管路系统与浮筏基座传递规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辨识各路径振动贡献量合成结果与直接测量结果一致,证明了本研究方法与测试数据的正确性。通过传递路径与输入船体结构振动功率流贡献量分析,发现设备低频段振动能量主要通过浮筏基座进行传递,整个试验模型的低频线谱成分由管路系统与船体耦合引起。该研究结果可为船舶机械系统低频线谱主动控制作动器的位置优化与频率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分析了变速器产生啸叫噪声的机理,并通过变速器啸叫噪声测试分析了空气辐射噪声对车内变速器啸叫噪声的贡献量,判断车内变速器啸叫噪声主要通过结构传递路径贡献,最终通过优化变速器选换挡拉索支架和变速器后悬置主动侧的悬置支架,有效地降低了车内变速器啸叫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出口内燃动车利用SIMPACK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刚柔耦合模型,计算了车辆在不同运行速度工况下,车辆运行平稳性和舒适性;并对车辆由轮轨激励和柴油机组激励进行振动贡献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各运行速度下,车辆的垂向平稳性等级均为1级,评定为优;在20 km/h时舒适度为1级,40 km/h和60 km/h时为2级,80 km/h和100 km/h为3级;在低速(20 km/h)时,机组激励大于轮轨激励;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轮轨激励的贡献量逐渐增大,机组激励的贡献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车内噪声的产生机理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的基本原理.针对某国产试制SUV在怠速和三档急加速工况下车内噪声偏大的问题,建立传递路径分析模型,进行传递路径分析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识别出车内噪声的主要传递路径,找出主要传递路径贡献量大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降低车内噪声的修改建议,为降低车内噪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某自主品牌乘用车为研究平台,针对其关门声品质较差的现象展开测试、评价、诊断和优化工作。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找出影响样车关门声品质差的主要原因。采用独立运行法,对影响车门声品质的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客观测试分析各因素对车门声品质响度和尖锐度的贡献量,对各优化方案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多措施集成的优化方案最终使得样车的车门声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主观评价值比优化前提高了31.9%,客观测试结果也优于对标车。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型车底盘开发设计过程中副车架与摆臂前安装点动刚度偏低的问题,建立以副车架为主体的有限元模型,运用模态贡献量诊断方法研究了影响副车架动刚度的主要模态成分,并通过模态分析根据主要模态成分的应变能分布判断影响副车架动刚度的主要区域。通过优化这些区域的结构,最终实现了副车架动刚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经典传递路径分析方法预测机械系统的振动响应和计算不同振源的贡献,不仅激励力的实时测量非常困难,而且拆解系统的工作非常繁琐耗时。为解决该问题,在经典TPA方法中对每个振源均引入一组等效力代替激励力来表征该振源激励,并利用正则化方法解决导纳矩阵病态问题,从而改进经典TPA方法。通过搭建电机工作平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正则化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导纳矩阵病态问题,改进方法即振动的等效力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可以准确地预测振动响应和计算振源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