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建筑技术》2020,(6):17-21
风景园林学科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煤矿废弃地修复、原有工业设备利用、雨水花园设计等方面考虑,将生态设计融入到煤矿废弃地设计的全过程。以平煤集团七矿为例,以煤矿业文化为主要营造空间,将功能划分为文化体验区、遗址观光区、历史博览区、休闲娱乐区、植物净化区、生态林地区、亲水游憩区及餐饮生活区等八个特色空间,分别从空间营造、景点分布、配套设施特色纪念小品设计等进行设计,形成有序递进的空间,通过合理的浏览路线将各个空间串联起来,着眼于煤矿废弃地土地生态健康景观恢复及游憩完善,对区域生态景观和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图通过第四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厦门水景园——“篑筜渔歌”的创作过程及蕴含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设计立意构思,阐述新世纪城市生态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态人居环境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3.
郭杰 《中外建筑》2012,(7):115-116
本小区设计定位为居住区配套绿地。景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周围居住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合理规划绿地布局,服务大众,为周边居民提供舒适的游憩活动空间。场地设置满足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与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功能要求。景观功能区以设计园路为界,分别为植物观赏区、自然体憩区、休闲娱乐区、人文活动区。  相似文献   

4.
《建筑创作》2009,(11):120-127
以可持续的规划设计原则为指导.规划以建筑创意产业创作为核心。以文化交流与服务为亮点,提供绿色多样的创意交流空间.创建一流的本土特色与现代空间融合、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绿色创意园区,构建泛建筑创意产业及相关行业国内外交流与展示的“桥梁平台”:高端创意机构的创作园和记录书写建筑艺术的“文化竹简”:绿色生态科技与文化交融的“创意绿谷”。通过高品质、开放式与传统文化意象的空间特色,塑造绿色生态、富有文化和交流活力的创意园区环境。  相似文献   

5.
杨勇 《规划师》2023,(4):153-16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滨水地区更应把握生态优势,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应以生态建设为基底优化发展格局,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基于此,上海虹桥前湾地区依据生态特征及区位优势开展了“城水交融”的生态城市设计,以“五分水景五分城”的设计意向为指引,塑造因水成形的生态城市、向水而居的健康城市、因水而兴的多元城市,并通过构筑空间格局、强化风貌要素管控、营造健康宜居的魅力特色空间、打造创新多元的空间单元等手段,给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城市设计前湾“答卷”。  相似文献   

6.
在解读地域旅游开发的优势及潜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内滨水地区开发的成熟经验,提出松花江游憩带开发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强化沿江风景带的公共游憩、文化解说、生态服务三大功能,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和郊野游憩空间,以期建成贯通郊野与城市、连接历史与现代、融会自然与人文的生态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7.
面对中国城市高速扩张带来的自然系统破碎、历史文脉断裂等诸多发展问题,自然与文化的价值对城市开放空间的成功发展至关重要,它是塑造生态基底、城市特色和形象的主要元素,并通过自然、文化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提供多样化的体验以创造成功的城市空间。以济南中央商务区茂岭山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凝聚自然与文化的力量,将自然引入城市核心,将文化融入设计,最终形成自然、文化、城市相融合的公共空间,串联起整个城市的生机,成为济南CBD面向未来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8.
提出人居环境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空 间评价体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生 态服务价值、空间使用功能、城市特色空间 塑造三个方面对株洲市中心城区进行了评价 分析。结果表明:一、研究区生态空间的生态 服务总价值为21 697.73万元,其中空气净化 服务价值最低,是空间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 重点;二、研究区空间服务功能良好,综合得 分为64.9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空间类型 单一、游憩空间所占面积较少、生态空间的安 全性和可持续性需加强;三、研究区“山— 水—城”整体联系性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空 间,但分布不均,且对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的使 用较少。  相似文献   

9.
福田河生态景观改造工程是深圳市政府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深圳市水环境整治重点工程之一。规划设计以综合生态治理为指导思想,增加滞洪区,满足河道防洪要求;通过污水截流,中水利用,改善河道水质;改造驳岸,恢复自然生态水岸;建立滨河交通道路,加强河道与周边公园空间关系;并在河岸种植层次丰富、四季变化的植物,营造怡人的滨水休闲空间,使福田河成为中心公园的生态水景,为市民提供亲水、赏水、玩水的环境,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与赏景游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浙江象山县生态文化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侠 《规划师》2005,21(4):51-53
象山县生态化园被定位为“突出生态又化特色的综合型城市公园”,其整体结构由生态的基底、自然的痕迹、人的脉络和结节3个层次叠台而成,布局和建筑设计均模拟自然,如螺旋曲线等,力图塑造生态与人相结合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邢忠  应文  颜文涛  靳桥 《城市规划》2006,30(1):88-92
因具有较高生态价值(如生态、景观林地)或因特殊的地貌、地质属性而不适于建设用途(如湿地、河流、山体、地质灾害区等)的非建设用地.在客观上构成界定建设用地单元的边缘环境区,与建设单元之间蕴藏源于生态关联的“边缘效应”。然而,错误的认识往往使之成为建设障碍的代名词:大城市为了达到所谓的“连片发展”.将边缘环境区夷为平地.中小城市舍弃自身的地域环境特色,费力构筑着以建设单元地理中心为核心的内敛式城市空间格局,使建设单元的边缘环境区沦为污水横流与垃圾堆放的公害区,既没得到大城市的“气派”,自身的环境与特色也丧失殆尽……。如何在城市规划的土地使用核心环节.对城镇建设单元土地利用系统和穿插其问的边缘环境区进行生态整合.趋利避害,实现经济环节与生态保护建设、地域环境特色塑造等社会文化环节的生态整合,对城市规划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徐州金龙湖景区的空间景观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金龙湖景区的设计理念,强调以水景、小品建筑、自然微地形和植物群落形成的空间关系,以丰富的景点营造静态和动态景观空间,以原有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演绎新时代景观功能和结构的设计手法,突出地区文化内涵和时代感,使人更好地体验舒适、健康、时尚、兴旺的场地特色,打造商务景区的新模式,将其建成集休闲生态、相地合宜、主题突出、静谧典雅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务景区,使其成为徐州新地标,营造徐州城市新名片.  相似文献   

13.
林毅 《城市建筑》2023,(19):204-210
山地郊野公园作为城市“双修”工作中“再生态”的重要环节已推广多年,根据现状普查,近几年建成的山地郊野公园依然存在着过度强调景观休憩性、利用率不足等问题,对于城市功能、空间、风貌的改善,以及经济性生态环境优化缺乏关联性思考。文章意图通过景观格局分析法分析现状山地郊野公园所存在的与城市修补及生态修复脱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福州溪边公园的营建实践及多年管养观测验证该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及长效性,证明山地郊野公园应以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为引领,实现区域生态防护,应通过对周边辐射地块的高效利用及再生理念实现城市经济性营运,也可通过人文历史风貌的塑造与生态环境的优化融合塑造出城市的特色风貌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三调”的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要求的提出及城乡建设用地低效扩张的持续,基于“三调”数据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区管控研究成为新热点。文章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建设用地管控历史脉络的梳理,阐述了基于“三调”数据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区管控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并构建了四级分区管控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浙江省J区为例,通过“三调”数据的分析,总结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分区内城乡建设用地的发展特征,进而提出分区管控策略,即城镇空间实行以“指标+规模”为主的管控,农业空间实行以“提质+减量”为主的管控,生态空间实行以“拆减+修复”为主的管控。  相似文献   

15.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公园作为市民主要的休憩空间,是展现文化的重要场所。然而,历史名园文化过于庞杂,无法突出主题,而新建公园则因追求建设速度和缺乏对文化景观评价手段,忽视了对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导致了“千园同质、千园同面”的现象。本文以雪樵公园为例,通过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名人文化与公园景观结合,进行了新的尝试,旨在为公园景观营造中的文化表达与展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承载着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休憩、健身娱乐、传承文化等重要功能,是生态园林城市“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徐州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秉承“生态、自然、节约”和“精品园林”建设理念,通过生态治理修复、敞园改造、规划建园等措施,建成公园绿地2761公顷(占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的26.75%),建成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177个,使25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0.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 21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全面改善和提高了城市公园的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构建了功能完善、分布均衡、便民利民、管护精细,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体系,为构建徐州“自然山水大气恢弘,园林绿化精致婉约;兼南秀北雄,显楚韵汉风”特色城市绿地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绿道突破了"块状"休憩地的想象空间,将分散的公共空间串联形成"线状",是提升城镇公共空间品质,塑造城镇风貌特色的有效手段。我国绿道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绿道规划以满足人群穿行的交通性和对城镇空间的生态修复性为主要特征,在绿道建设中融合地域历史文化创新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上海市江桥镇的绿道规划设计为案例,探讨基于文化创新视角的绿道规划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乡村旅游地的突出矛盾是人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景观规划时需要权衡游憩功能与生态功能。探究乡村生态-游憩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LSP)重构路径,旨在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旅游地景观规划提供参考思路。【方法】以江苏省无锡市马山为例,综合运用InVEST、ArcSWAT、最小累积阻力(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CR)多模型,分别模拟生态、游憩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游憩廊道,并划分景观单元;基于“权衡矩阵法”,比较各单元生态、游憩功能重要性,实现景观功能分区,识别权衡问题突出的区域及战略点,进而为各类景观功能区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设及管控策略。【结果】将马山景观功能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重要区、生态-游憩重点权衡区、生态-游憩次级权衡区、游憩核心区、游憩重要区、游憩协调区及弹性发展区8类,构建生态-游憩景观网络并识别出32处战略点。【结论】重构乡村生态-游憩LSP有利于区分不同类型景观功能区的建设侧重点与优先级,科学、精细化地管理、利用乡村景观资源,促进多功能景观的协调与增...  相似文献   

19.
日照人民广场改建设计在充分研究其区域环境和场地特征的基础上,将自然、绿色从与其相邻的银河公园等用地及其城市绿网中引入广场,并在景区设计中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市民营造一个绿荫下的文化、生态休闲空间。广场分中轴景观和两侧的自然休闲景观两大部分,又细分为6个主题园。  相似文献   

20.
杨钟亮 《中国园林》2022,(S1):102-107
城市水系多与绿色空间伴生,沿线多集中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城市景观风貌塑造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城市双修下“城市水系双修”的研究视角,以丹阳市老城水系绿化景观规划为例,探索城市河道作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重要意义,思考“城水关系”“人水关系”的和谐共生。从问题策略、总体布局、规划特色等方面探究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