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碳目标改变了风电和光伏在能源产业中的发展地位,但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储能是保证电网电能质量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随着储能市场的日益发展壮大,对储能系统协调控制和性能参数的要求更加苛刻.储能市场环境演变规律体现了储能政策呈现利好趋势.通过系统梳理储能联合火电、风电、光伏等能源联合参与电...  相似文献   

2.
邓啟熙 《中外能源》2022,(11):93-99
我国正大力推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关键技术,储能产业得以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储能市场也进入加速发展期。然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多起储能系统火灾事故,也引发了大众对锂电池储能系统安全的关注。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运行的主要风险分为起火爆炸风险、有毒有害化学物泄漏风险和电击风险,其中起火爆炸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主要风险,主要致因则是电池的热失控。防范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应从电池安全、储能系统、运行维护和事故后消防等几方面提升安全防控技术。从生命周期看,锂离子储能系统的关键安全技术包括电池单体安全、箱体热管理、主动预警监测、被动监控预警、高效消防手段等。鉴于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和安全隐患正逐渐成为制约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建议有关部门要完善政策体系,提高产业规划科学性,进一步健全新型储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快标准体系构建,建立储能系统建设及运维的指引标准,指导储能系统安全体系建立;强化消防安全技术攻关,加快关键部件转化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上海城市用电状况与发展趋势,阐述了在上海电网中设置电池储能电站的必要性,列举了目前发展电池储能电站的主要障碍,初步探讨了上海市发展储能产业,以及在城市电网中建设并推广应用电池储能电站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化学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介绍并分析了国外和国内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的现状。针对国内外电化学储能系统现有的标准体系,提出了标准制定的需求以及制定标准的路线图,并对我国电化学储能系统标准未来的方向和标准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完善优化现有电力系统,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世界主要国家均出台支持储能大规模发展的政策措施.尽管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但仍处于从政策层面向行动计划过渡的时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储能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储能应用在电力市场中的激励政策、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展政策和新能源汽车类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国家层面的储能政策进行了梳理;然后从"十三五"时期能源规划类、调峰辅助市场运营规则类、地方补贴政策、储能协同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及峰谷电价政策等方面,对我国地方政策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个企业近年储能政策方向的转变进行了研究,最后分析了我国储能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储能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储能的技术路线,展望了电化学储能系统在电力储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对目前比较成熟的储能电池如铅碳电池、锂离子电池和液流电池等不同储能电池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些储能电池的应用领域。我国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的城市建设新模式,可以有效防止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并有利于城市雨洪管理工作的开展,"十三五"期间也将海绵城市建设列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但是因为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刚刚起步,并且相关的建设理念尚不成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展望,力求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海绵城市是“化刚为柔”的治水之道,它将洪水的威胁转变为城市的改造更新契机。本文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海绵城市建设问题,进而确立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涵盖4个方面共17项建设指标。完善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为后续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是针对高渗透新能源电网能量供需平衡过程的电热多能源协调复合储能系统,具有布局分散、时域调节灵活性强的特点。为充分挖掘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运行的调节能力,文章提出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集群协调模型。首先,研究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调节特性以及调节能力量化方法,提出基于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节点调节能力的系统节点集群划分模型,将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划分为基于调节能力的若干子群落;然后,提出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集群协调调度方法,以提升新能源接纳能力,降低分布式多源储能系统运行成本;最后,采用我国北方某城市电网数据及电热联合系统数据进行仿真算例分析,验证文章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温储能系统的传热强化和参数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石墨片以强化高温潜热储能系统传热的新结构,并用Fluent软件模拟了该储能系统在释能过程中的瞬态二维传热问题.最后,对影响该潜热储能系统性能的几何和热力参数进行了参数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高温潜热储能系统中增加石墨片能有效地强化传热,并利用计算结果可为高温潜热储能系统进行性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智慧能源计算机技术在风光储能领域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风光储能发电模型的拓扑结构,包括光伏发电模型、风力发电模型以及风光储能模型。基于模型结构,探讨了智慧能源以及相关网络技术在风光储能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智慧能源建立的感知层和管理层架构,并指出了各层级具体的组成部分。最后分析了智慧能源技术在储能产业中的未来应用前景。可以肯定的是,依靠“互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思想,智慧能源作为储能系统的新兴软实力,其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是未来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科目。  相似文献   

12.
储能在未来电网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发电,传输,分配乃至终端用户.本文简要分析并总结了储能市场的经济性,重点阐述了储能应用的主要瓶颈问题----成本.通过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储能产品的目标成本,并且以历史上光伏产业规模效应的经验曲线为基础分析了能够降低储能成本的可行途径.储能应用市场将为传统能源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福利,它的应用势在必行.但是,要实现储能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诸多艰巨的任务与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降低储能系统的成本,而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储能系统电池寿命、降低用电负荷节能能力,对储能管理系统节能优化性能实现现场测试.设计包含储能管理装置与电池管理装置的储能管理系统,通过储能管理装置实现系统充放电控制与状态监测等功能,通过电池管理装置实现系统的电压均衡控制等功能,不同装置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系统的节能优化性能.将该系统应用于某集装箱储能中并展开现场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用户用电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提出一种由重力势能储能、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组成的混合储能系统,建立其数学模型.针对其不同的特性,提出基于自适应变分模态分解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策略,对混合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求解.以某风光互补电站典型日功率数据为例,对最佳储能系统的分解尺度K和高中、中低频分界点及其对应的储能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电网对各种储能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重力储能是一种环保性和经济性均具有竞争力的物理储能,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重力势能储能这一物理储能方式的工作原理和储能结构,详细分析了新型抽水储能、基于构筑物高度差、基于山体落差、基于地下竖井的重力储能系统及综合储能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重力储能...  相似文献   

16.
德国计划对太阳能光伏储能系统进行5000万欧元的补贴.根据该计划,拥有储能系统的德国太阳能业主将可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享有低利率的贷款,并且得到环境部的还款津贴,这将覆盖电池系统成本的30%. 该方案将适用于新安装的有储能系统的光伏发电设施,以及2012年12月31日后安装的设置有储能系统的太阳能发电场.30kW的系统将享受补贴.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国内的储能技术起步较晚,分布式电源中应用单一储能介质很难满足系统运行要求.基于某公司的光伏储能并网系统示范项目,以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的超级电容器和具有大容量储能特性的锂离子电池为混合储能系统,以储能控制器为控制核心统一协调控制,使电能以可控功率按需送入电网.该系统可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功率输出能力,优化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延长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越来越多火电厂改造增加储能调频系统,参与电力辅助服务,获取收益.储能调频系统接入火力发电厂的接入方案直接关系到储能系统联合火力机组参与调频的运行策略,同时影响到火力发电厂和储能设备正常可靠运行,为保证火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对储能调频电站接入火力发电厂的接入方案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的接入方案的优缺点及储能调频系统...  相似文献   

19.
低影响开发(LID)作为海绵城市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理念、技术措施、设计方法、适用性等融入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对于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步伐、推进城市绿色海绵体骨架的构建及海绵城市功效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首先介绍了LID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分层布置及LID设施在雨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然后分析了小尺度的LID与大尺度海绵城市理念的融合,提出了以流域控制为基础,以城市管网及"山水林田湖"等大海绵体为依托,以LID为建设重点,多尺度多学科交叉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同时分析了LID设施在工程应用中的难点及其发展前景,最后以临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区为例,分析了LID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综合效果,以期为LID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中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以便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实施造成地下水污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2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的影响分为3个等级,一级技术共11项,增加了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的概率,但对雨水径流的净化效果有限;二级技术共7项,有一定的概率使得地表径流进入到地下水中,同时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径流的能力;三级技术共4项技术,能降解或净化雨水径流中的大部分污染物。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潜在影响的评价结果,可为不同风险区域的海绵城市选取适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