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蜡油催化裂化装置原有CO锅炉作为余热锅炉运行时存在的能源浪费、积灰、腐蚀等问题和新建余热锅炉在结构功能上的改进,同时针对余热锅炉运行工况受再生烟气影响的特性,在减轻积灰和防止低温腐蚀方面采取了配备有效的吹灰装置、选取最佳烟气速度和控制排烟温度等措施,使锅炉的运行更安全高效。并指出不足之处及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再生烟气余热锅炉积灰成因与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烟气余热锅炉的积灰给其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带来了危害。结合再生烟气的特性,分析了余热锅炉产生积灰和堵灰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可将余热锅炉积灰分成松散性和粘结性2种型态,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讨论了防止余热锅炉常用翅片管积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催化裂化装置含CO再生烟气的处理方式,讨论各种处理方式的应用场合及优缺点;并结合格尔木炼油厂改造过程中CO焚烧炉设计工作,分析了再生烟气中CO的焚烧机理和对启燃温度的要求。根据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CO焚烧炉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燃烧器布置、燃烧时间控制、炉膛压力分布、防止燃烧器熄火以及焚烧炉和余热锅炉统筹考虑等诸多事项,对催化裂化装置内CO焚烧炉的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炼油厂余热锅炉省煤器因腐蚀产生泄漏造成损坏的原因。由于催化再生烟气中含有SO_2,H_2O和少许催化剂粉尘等,在烟气结露、存在炼油催化剂和CO助燃剂粉尘、再生器与余热锅炉中存在铁锈等条件下,再生烟气中的SO_2转换成SO_3,SO_3与烟气中的水蒸气合成硫酸蒸汽。烟气中含硫酸蒸汽5~50μg/g,烟气热力学露点的范围为129~147℃,当余热锅炉进省煤器的给水温度104℃、管壁温度约114℃时,由于烟气露点高于管壁温度,故烟气中的硫酸蒸汽在管壁外结露,造成省煤器低温露点腐蚀(硫酸腐蚀)。结合炼油厂特点,通过提高省煤器外管壁温度防止结露、控制燃烧时过剩空气及减少管道铁锈等措施来减少SO_3生成、保证省煤器管道质量以及采用防腐涂料等措施防止省煤器泄漏。  相似文献   

5.
随着RFCC装置掺渣率的提高,再生烟气及其中CO含量增加,CO锅炉不能完全回收再生烟气的热能,造成能量浪费。为了提高再生RFCC装置烟气回收利用率,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针对CO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烟气回收利用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余热锅炉是重油催化(简称重催)装置主要的产汽和节能设备,胜利石化总厂配置的燃烧式CO余热锅炉自投用以来,存在省煤器易腐蚀泄漏、受热面积灰严重、炉膛压力偏高及排烟温度偏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胜利石化总厂采取了省煤器换型、增设CO余热锅炉柴油-空气换热器、增设蒸汽吹灰器等项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30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是国内最大的催化裂化装置之一.设有两台150t/h次高压CO焚烧余热锅炉(B-901/1、2),于2003年7月投产运行后,由于在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致使含CO高温再生烟气不能全部进入余热锅炉热量回收、排烟温度大大高于设计值、受热面产生露点腐蚀等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军  罗勇 《河南石油》2002,16(6):60-61
随着RFCC装置掺渣率的提高,再生烟气及春中CO含量增加。CO锅炉不能完全回收再生烟气的热能,造成能量浪费,为了提高再生RFCC装置烟气回收利用率,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针对CO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烟气回收利用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9.
我厂余热锅炉是利用催化车间再生烟气的余热来生产蒸汽的。由于再生烟气中含有催化剂,运行中锅炉受热面严重积灰(催化剂),影响炉管传热,阻碍烟气流通,使锅炉负荷逐日下降,每隔七八天就须停炉用水冲洗炉管积灰。为此,1996年夏天在余热炉上安装了次声波吹灰器,...  相似文献   

10.
CO余热锅炉节能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公司三催化CO余热锅炉经2002年10月改造后,基本解决原余热锅炉所存在的主要问题,CO余热锅炉连续运行了500多天。在没有增加瓦斯消耗的情况下,余热锅炉产汽量增加了20t/h左右,超过原CO锅炉设计。但随之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余热锅炉过热能力略显不足。目前在装置高负荷时,尚有6~8t的饱和蒸汽不能过热,过热蒸汽温度385℃左右,对中压蒸汽管网的气温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电站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同时原设计CO含量为4%~5%,原助燃瓦斯燃烧器每台设计负荷为1500m3/h,但实际运行再生烟气中CO含量高达7%~8%,需要的补燃瓦斯量大大低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