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凯  张茂生  秦哲 《机电工程技术》2010,39(5):17-18,81
介绍了一种用于影像测量仪32路自动可调四色光源的新设计。在常规光源基础上扩大分区,加入红绿蓝三基色光。光源系统包括上、下光源和手持控制盒,上、下光源由不同颜色的LED组成,并按不同的排列方式和密度构成32路分区。通过程序控制调节,实现对光线强度的数字控制和颜色的组合控制,满足影像测量对光线强度和颜色的各种需求,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对光源系统的总体结构、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及光源本体的结构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光学测量技术在逆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光源在物体扫描时的作用,介绍了一种光强可调的白炽光源与LED光源,通过采用三端可调集成稳压器可将电压在较大范围内进行调节,并对各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LED的光谱分布可调光源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介绍了一种光谱分布可调光源的设计,该光源由积分球和大量不同颜色的LED组成.在可见波段.这种光源能产生不同光谱曲线,可以模拟很多不同光源的光谱分布.该项设计通过仿真使光源的光谱分布模拟目标光源的光谱分布,并设计了电源控制箱精确地控制每个LED模块.光源的面非均匀性为0.53%,角度特性在±10°以内,最大偏差为0.77%.这种新型光源在光辐射测量中可以作为一种传递标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rimm型辉光放电光源的结构和特性。对辉光放电光源在分析应用中的改进措施作了较详细的综述,包括采用不同的放电方式、光源结构的改造、与光源增强技术结合和改变放电气体等。展望了辉光放电光源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LED光谱分布可调光源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辐射测量和光电探测器的定标中,发光二极管显示出高辐射亮度、高电光转换效率、可组合调配光谱分布、发光性能稳定等独特优点,可作为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色度学研究的新型参考光源。本文介绍了一种光谱分布可调光源的设计,它由积分球和大量不同颜色的LED组成。在可见波段,这种光源能产生不同光谱分布,可以模拟很多不同光源的光谱分布。光源设计通过仿真使光源的光谱分布模拟目标光源的光谱分布,并设计了电源控制箱精确地控制每个LED模块。这种新型光源在光辐射测量中可以作为一种传递标准。  相似文献   

6.
对AAS仪器的关键部件光源、分光系统与光电检测器件以及实验室研发的CS-AAS仪器装置,近年来取得的进步进行了评述,结合2004年由德国Analytik jena AG公司在世界上首次推出ContrAA 300型顺序扫描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商品仪器,对CS-AAS仪器装置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作了分析讨论。此外,还对二极管激光器光源进入AAS领域后引起的变化和各种小型、微型原子化器的出现所兴起小型专用AAS实验仪器装置,以及一次测量背景校正技术的商品化等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用于天文导航设备检测的星模拟装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实现对天文导航设备的实验室检测,设计了一种星模拟装置。对该装置所采用的准直光学系统、数字可调光源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背景光模拟的技术要求。根据天文导航设备的主要技术要求给出星模拟装置的整体结构。介绍了消色差准直光学系统、数字可调光源和确定星点大小及位置的关键技术,并分析了背景光均匀性对星模拟效果的影响。最后,制作了星模拟装置,并进行了相关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模拟0~5等星,背景光均匀性为94.7%,系统焦距为1647mm,视场为28′,准直性优于±2″。该装置可以同时模拟星光和背景光变化,具有准直性好、背景光照度模拟范围宽等优点,能够满足天文导航设备的实验室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端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器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端视等离子体光谱仪器的发展,介绍了端视等离子体光源的原理,结构,分析性能和在各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贾宁  蒋水秀 《光学仪器》2012,34(5):70-74
介绍了一个由大量LED组合而成的光谱可调光源,通过不同LED的组合产生不同光谱分布,可以模拟各种光源。该光源主要由LED屏体、光谱匹配模块以及LED控制驱动模块构成。LED屏体由2 304个窄带LED组成,通过LED数据分配卡将接收到的显示数据进行分配,并驱动屏体上的LED,以PWM的方式精确控制每一个LED的电流,实现256级及以上灰度等级显示。整个系统经初步调试,已能模拟部分光谱。该光源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膏药激光透射法测量系统及双传感器补偿法的测量原理。在测量系统中,为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采用分光镜将光源分为测量光和参考光,同时采用两个光电传感器接收信号并进行补偿。在实验中,这种双传感器补偿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分析原因之后,指出光源偏振方向的随机变化,导致系统中分光镜分光比的随机变化,若保证光源偏振方向不变,分光比也不会因光源强度变化而变化,从而可达到补偿效果。为此,给出了解决方案及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实验结果可以满足系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脉冲光源光函数的测试方法,着重介绍了利用频谱分析仪,采用比对法测试闪光型救生衣灯光函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权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3):38-39,41
现代光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电力机车提供了亮度更大,照度更远而且环保节能的新型光源。文中对电力机车使用的几种光源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采用新型光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白光干涉仪中,白光光源的参数决定了干涉条纹的分布,对中心条纹的识别精度产生直接影响.采用不同光谱形状的光源或改善光源的光谱形状可提高零级条纹的可见度,利用多个白光光源构成组合光源来改变光源的光谱形状是提高零级条纹可见度的有效方法.在提出组合光源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得出了双组合光源和三组合光源优化设计的简洁公式.计算机模拟及实验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组合光源产生的干涉图,其零级条纹可见度大大增加,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测量分辨率.  相似文献   

14.
影像测量中的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像测量中现有的手动光源调节系统的缺点,介绍了一种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应用原理,给出了其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设计,并通过构建的光学系统成像模型得出了CCD器件的电荷量与光源的光强、入射角、光源到测量对象的距离关系,提出了用阈值范围内平均梯度值来评价最佳光强的新方法,实现了PID控制对光强的调节,最后对光源自适应控制系统进行了自适应控制和抗外界干扰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在此系统的调节下,影像测量在不同外界光源条件下,0.7 s内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相似文献   

15.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原子吸收使用的光源主要是空心阴极灯,即锐线光源原子吸收,每分析一个元素就要更换一个元素灯,使原子吸收分析的速度、信息量和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受到了限制。商品化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多元素分析一直是分析工作者的一个长期梦想。详细介绍了由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Analytik Jena AG)成功研制的世界第一台商品化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contrAA)的关键技术、主要技术指标、显著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LED前大灯技术被视为最优先实现造型创新的方式。从当下最好的HID光源过渡到LED光源,不能仅仅视为光源的替代。如今的挑战是传统光源的优点需要在LED光源中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IEC(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标准在太阳电池热斑试验、薄膜电池老练试验中CCC级太阳模拟器要求[1-2],本文提出了一种稳态长弧氙灯与金卤灯相结合的大面积稳态太阳模拟器。首先根据实际测量的光源光谱,分析计算了这种双光源模拟器达到C级光谱匹配要求的条件;其次,我们使用Tracepro软件建立初始结构模型,并通过宏编程对辐照均匀性进行仿真优化;然后,针对两种光源的不同特性提出了半闭环光强调节与控制的思路。最后,我们在1.2m×2m有效辐照面上实现了:光强在600-1000W/m2范围内可调,光谱匹配度达到C级,辐照均匀性达到B级(±5%),辐照不稳定性达到A级(±2%)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金颖妮  董楠 《光学仪器》2007,29(5):27-30
尿液分析仪是测定尿液中各化学成分浓度的自动化仪器,这种仪器需要一种分布均匀的大功率线状光源。简要介绍了快速尿液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和系统装置,重点分析了利用折射的方法获取线状光源的原理,对此方案进行了理论分析以及试验测试,最后对信号的采集和接收进行了探讨。实验证明系统性能稳定,工作情况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基于光透射理论的激光浓度测试系统,对其关键参数的选取和计算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分析了光源波长和吸收层厚度对浓度测量范围的影响,利用计算机仿真,给出了激光浓度测量系统光源波长、吸收层厚度等关键参数的参考值。最后通过实际测量,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蒋世磊 《光学仪器》1995,17(3):21-25
以手术显微镜为例,讨论了冷光照明系统光源的选择与设计,给出了照明光学系统的方案,分析了光源各参数间的关系,给出了提高照明的光亮度及延长灯的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