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庄  裴来虎  张波 《建筑创作》2004,(11):92-95
自1 1 世纪欧洲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以来,随时代及地域的变化, 大学校园空间规划布局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大学校园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大学校园空间规划布局随着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发展有了相应的改变,从中世纪“封闭”集中型校园, 到近代开敞分散型校园,   再到现代整体型和综合型校园。现代校园空间规划布局呈现以下特点:⑴校园布局的高度集中,各专业学科之间密切联系,跨学科综合研究在空间规划布局中得以体现;⑵大学功能的高度综合,使大学自身成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系统,校园内一…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对校园建筑设计理念有着深刻的影响,校园中隐含的地域文化内涵是激发校园活力、形成校园特色、塑造校园精神的内在动力。本文通过对厦门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实践的总结,揭示了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的深层驱动与价值基础,进而构建出基于校园地域文化视角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通过对泉州市第十一中学总体规划及教学楼单体设计的回顾 ,探索轴线在校园规划中的运用 ,强调校园规划的整体性 ,充分考虑不同地理位置及环境因素 ,创造基于场地特殊性的富有个性化的建筑  相似文献   

4.
1 工程概况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位于校园的中心点,与校园的主校门形成明显的轴线关系.图书馆周围用地开敞,形成约400m×400m的巨大校园中心绿化景观区.其北侧为教学区;西侧为生活区.图书馆位于中心区的中心,它的设计应该为整个环境添光增彩,同时又要融入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尊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南京中药学院校园的规划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校园规划的创作同时是一个环境的创作,第二,环境创作必须尊重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环境自然,第三,创作应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6.
马敏 《建筑与文化》2012,(10):82-83
本方案立足于基地所处文化与自然环境,结合校园空间环境的性格特征,提出了"山·水·院·间"的概念。院落和庭院空间不但是传统建筑组合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一种回应。规划中充分运用这一传统建筑手法,并加以提炼与演绎,创造出融于"山水之间"的现代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金山第一实验小学为例,结合现代校园设计理论,在设计策略上创造灵动的教学布置模式、人性化的交流平台、可持续的绿色空间,对校园空间进行梳理,体现校园空间的整体性、序列化和韵律感,展现新校区独树一帜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在高校建设的热潮下,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规划设计层面,过于追求校园规模、图面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缺乏对校园场所的精细设计,对师生日常生活尺度下的学习生活感受考虑较少;建筑空间层面,时代的变迁使得部分既有建筑的功能空间与使用需求不匹配,使用系数低,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优化空间配置是又一难题;景观环境层面,虽然绿意盎然,却难掩其问题,被车道切割的校园路权及活动的停留不在师生,景观设施过于重视观赏性而服务功能不足,使得校园人文公共空间进一步缺失。  相似文献   

9.
有机·有效·有情——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规划分区,应注意学生区与教学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学风建设。也避免大量的自行车流,冲击校园的宁静;建筑布局应注意空间尺度不宜过大,力求为校园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在环境规划中,应避免过大的人工水面和过大的硬质铺地。绿化宜将美化、节水、遮荫、停车等有机结合起来;宜发展立体化、综合性的单体建筑,更有效地利用校园空间;建筑艺术处理,应避免单纯追求形式,赶时髦,而忽视使用、节能、经济等方面的合理性;在大型校园教学区中,宜适当设置一些生活服务设施,以体现对人的关怀,有利于为教学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10.
政策·法规     
<正>两部印发《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试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制印发了《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试行)》。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到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组织的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验收。验收条件:(一)完成示范项目批复文件中规定的建设内容,并由建设单位完成自查自验;(二)对按监测50栋建筑核定补助资金的高校,能耗及水耗监测计量点数总和不得低于1000个(不包  相似文献   

11.
城·学     
城市校园作为一种建筑意向和形式,已经与城市肌理交织变化为一体.在21世纪的今天,校园的概念应该更为繁复和综合.它应该更加强调人的融合、功能的塑造以及组成我们学习与生活交互空间的参与. 我们的灵感来源来自美国墨西哥城.在我们学习和停留墨西哥城的期间,我们不仅注意到她勃勃生机与脆弱的并存,同时也发现其空间的不确定性和可塑造性,二者都是墨西哥城非常吸引人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墨西哥城里的校园,在我们看来,是多功能公共空间的一个最好例子.由于在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有限,我们希望能建立一个可以和城市融为一体的校园.它能够与当地的街道、社区融合,甚至成为这个城市的标志和中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教育观念的不断革新,校园建筑设计也在持续选代与创新。如今的校园建筑,已不仅仅满足于教学与学习的基本功能,一座优秀的校园建筑,本身就能成为一种教育范本,引导学生们从中探索,思考问题。从建造理念上,如今的校园建筑更倡导低碳节能、生态友好、融入自然;从教育理念上,以建筑为导向,引导学生们关注环境、建立社交甚至感知美育。本期收录的两个校园建筑项目,无论是从建筑理念、建造形态再到教育价值观,均体现了极具特色的独到之处。位于马德里的“瑞吉欧学校”将建筑视作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打破传统教育建筑的范式,让学生们通过建筑来了解生态运作,关注物种多样性,培养集体治理等能力;惠阳第七中学及附属小学“九曲园”则尝试用洞穴的逻辑来设计建筑,将园林与建筑有机融合,让学生们在颇具童趣的空间中获得独特体验,又能从日常中感知教育。寓教于建筑,已成为当下乃至未来校园建筑设计的一种趋势。作为校园建筑的设计者,应当秉持着责任意识与敬畏之心,不断突破创新,关注自然生态,为孩子们打造更多具有前瞻性与教育价值的校园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13.
建筑·空间·场所——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布局与体量组合、开敞空间的组织与场所的营造、平面组织与立面造型等方面对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进行解读,提出摆脱单一注重建筑实体形式的传统思维,从校园空间、场所认同和使用者的体验等更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校园整体性设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城·学     
正城市校园作为一种建筑意向和形式,已经与城市肌理交织变化为一体。在21世纪的今天,校园的概念应该更为繁复和综合。它应该更加强调人的融合、功能的塑造以及组成我们学习与生活交互空间的参与。我们的灵感来源来自美国墨西哥城。在我们学习和停留墨西哥城的期间,我们不仅注意到她勃勃生机与脆弱的并存,同时也发现其空间的不确定性和可塑造性,  相似文献   

15.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14,(6):137-14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应更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充分研究校园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关系,并将各要素整合形成多元有机的校园空间秩序,以提升校园空间环境品质和精神内涵。该文以深圳大学西丽新校区设计为例,从分析场地特征入手,阐释以环境、人文、教育机制等三方面要素作为设计依据,分析要素的整合和空间塑造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迎合本土特征的校园空间形态,回应当前新教育理念和开放的教学思想,建构具有场所意义的校园空间,探索新的教育机制下新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南京中药学院校园的规划设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校园规划的创作同时是一个环境的创作;第二环境创作必须尊重自然环境保护地形地貌,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环境自然;第三,创作应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地调研校园环境景观的现状,发现和总结了我国校园景观营造中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改善景观设计的对策,并为未来校园景观的创造提供前车之鉴。重视精神功能,彰显校园丰富文化内涵,坚持艺术教育和感悟教育原则,创造宜人的校园生活空间,提升校园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8.
陈文东  陈淑菲 《华中建筑》2007,25(10):107-109
河源中学试验学校新校区规划方案以中学校园的文化性建构为切入点,结合现代校园的规划设计理念,营造出"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山水园林、虚实相间"的深层空间结构,并将中学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校园空间的营造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建构出有个性的中学校园.  相似文献   

19.
标准·规范     
<正>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启动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订国家标准《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于4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汤亚军主持,并宣读了《标准》编制组成员名单,对《标准》编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沈丽坤  李明 《华中建筑》2009,27(2):59-63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规划与建筑方案立足于场所的营造,结合艺术学院的校园文化特征,创造了开放、自由、多元的校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