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群不仅是地理上的相邻性,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关联性,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在全球、国家和地区3个空间层面上,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分析方法,揭示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的主要异同所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既是全国的核心城市,也分别是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发挥向外连接全球经济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作用。3个地区的门户城市、主要城市和一般城市在各个层面的关联网络中都形成明显的梯度格局。在地区层面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两个核心和单一层级(省域)为特征,显然不同于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体系以单一核心和两个层级(区域和省域)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一是在国家/区域尺度上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节点网络空间;二是在区域/地方尺度上以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中心地体系。基于"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空间特征,提出了模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递归近邻搜索法",模拟了快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由3个世界级城市群、5个国家重点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新格局。对城市群的未来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优化我国城市群的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协作有待加强。基于企业关联网络,利用百强企业分支机构之间的关联数据,通过"总部—支部法"进行关联度测算,发现在长江中游区域的"城市圈"、省域、长江中游城市群3个尺度上,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呈现出"弱—强—弱"或"强—强—弱"的变化规律,在省域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高,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尺度上区域协作水平下降明显;在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协作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次之。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内"省域经济"的特征较明显,"省级行政边界"对企业分支机构选址行为有较大影响,从而对所在区域协作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通过分析城市群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最新发展进展,梳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动向;并从智慧城市群建设的视角,针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战略规划、IT基础设施、行动领域"3个维度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垚 《城市规划》2022,(7):68-77
面对国际逆全球化趋势,国家着力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实施全面扩大开放战略,全球要素依然是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将全球要素流动从“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均衡”,有助于破解城市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终实现区域共同富裕。本文使用国际手机漫游数据与世界500强企业数据识别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通过构建“属性-网络”的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城市群全球要素流动的网络空间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少数关键节点主导的非均衡网络显著增强全球要素流通效率,但以牺牲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为代价;第二,全球要素流动受到产业、市场、创新、制度和设施等城市属性特征的影响,城市属性的地区差异导致片面追求“效率优先”的全球要素难以自发“均衡”流动。最后,从都市圈、创新空间、基础设施与政策引导四个方面提出规划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在安徽召开的中部地区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为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新变化规律.中部地区将重点规划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四大城市群。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的国土空间演变与规划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16,(2)
"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参与全球合作的重要国家战略,该战略的提出势必对国家、区域和城市的空间格局与发展策略产生影响。文章在解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背景及其对国土空间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国土空间格局将要面临的转变,并以珠三角城市群和深圳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城市群和城市两种尺度空间格局可能带来的转变,提出差异化的发展应对战略。  相似文献   

8.
一、任务背景 随着国家中部崛起宏观战略的不断深化.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的政策性文件.指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将着重培植几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地区影响力的城市群.使之成为带动整个中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研究表明.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四大城市群的崛起.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郑州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是笔者继广州站地区后的第二个实证分析案例。在“车站关联地区”的研究视角下剖析了“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的空间格局、发展过程、动力机制及其与车站的相互关系并与广州站地区的共性与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论显示“广州东站关联地区”的空间演化体现为一种由“政府力主导+ 市场力跟进”而形成的“突变式”发展格局、其中广州东站主要扮演了“辅助加速器”的角色等。此外,研究还分析了“广州东站关联地区”案例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下,城市群作为主要的城乡空间形态左右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研究运用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趋势及其机理:在理论研究中,对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进程进行四阶段划分并简要归纳了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三种模式;采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对演化机理进行探讨,梳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驱动要素。在实证研究中,通过Kernel空间分析法总结出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演化过程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群空间演化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不同演化阶段城市群的发展动力,并对城市群未来空间演化模式及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正值我国优化区域经济格局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时期。城市群层面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区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成渝地区历版区域规划为线索,回溯了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在区域治理中的演变历程。立足当前国家规划体制改革,分析了城市群层面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价值导向,提出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要以空间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价值导向,贯穿战略性和协调性两个技术路线,要做“有限规划”,更要做“有效规划”。并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实例,从凝聚区域共识、关注重点地区、强化共同行动等重点内容,说明如何以空间格局、规划布局、事项项目、空间政策为具体抓手,实现区域规划可传导、可落地、有效用。文章最后指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尚在起步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强化“空间技术”内核,从管控型规划走向协调引导型规划,从空间资源配置走向行动引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主要城市关联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行业的资本支配视角,采用企业关联网络的总部—分支法,识别和解析中国主要城市关联网络的基本特征,包括层级、格局、方向和腹地维度。验证了城市关联网络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企业关联网络则是城市关联网络的有效表征。城市体系研究不仅要关注地理上的邻近性,更要强调功能上的关联性;不仅要关注城市作为场所空间的邻近性,更要强调城市在流通空间中的关联性。城市关联网络的本质是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企业是城市关联网络的"作用者",众多企业的区位策略界定了城市之间的关联网络。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吉林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在全省开展为期三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品位提升活动",提出重点打造延边州园林城市群、长春地区园林城市群、吉林地区园林城市群和通化地区园林城市群等四个园林城市群的工作目标。近日,延边州汪清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至此,延边州所属8个市县已全部荣获省级以上园林城市(县城)称号。其中:敦化、延吉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珲春、图们、龙井、和龙荣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一体化地区是城市群发展的先导区,是城市提质增效、在快速重构和日益扁平化网络城市体系中占据核心和节点位置的一种重要选择。从厘清城市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探究中国城市一体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空间组织模式与格局对建立更具全局性和针对性的中国城市一体化分析理论、认清我国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优化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运用定性综合集成法,架构了基质层、支撑层、功能层、智慧层、政策层等驱动城市一体化发育的分层因素集并进一步拓展为因素类,提出七个方面的驱动机制;基于中观和宏观视角分别总结了我国城市一体化地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全面梳理了我国"17+8+8+4"的城市一体化地区空间组织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指引,为促进我国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演进,以及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城市体系和全球资本体系的关联性趋于显著.从全球资本体系的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层级体系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基于全球资本支配和基于全球资本服务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并不完全一致.以福布斯2000中国上榜企业总部为表征,全球资本支配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呈现特定的国家制度语境;以GaWC 175境外公司分支机构为表征,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层级体系遵循普遍的市场经济规律.尽管如此,国家中心城市和以其为核心的国家级城市群均占据主导地位.以全球资本服务视角为主和以全球资本支配视角为辅,可以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能级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群,其它三个层级包括能级较高、能级一般和能级较低的区域性城市群.值得关注的是,能级最高的国家级城市群和能级较高的区域生城市群均位于沿海发展带或长江发展带,形成T形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形式。本文以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的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地区和成渝城市群为分析对象,从中心-外围的圈层关系视角,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考察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阶段特征和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城市群地区的要素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指向和交通指向,外向扩散表现出沿"核心都市区中心市-核心都市区外围县-城市群次圈层-城市群外围地区"的空间梯度扩散规律,且人口扩散滞后于经济扩散。进一步考察了初始规模、投资强度、经济发展、通达性以及市场分割对沿海和内陆城市密集地区空间聚散的不同影响作用,以期揭示和解释这类地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为城市群的跨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规划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兰西 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 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区域 性城市群。运用基于“流动空间”理论的城市 网络方法,从客流、货流和信息流三个角度 分析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网络结构特征,结合 统计数据与“规划”相关要求,探讨兰西城市 群的区域空间格局优化路径。三个角度的城 市网络特征分析均表明,兰西城市群的空间 结构呈以兰州、西宁为主、副中心,东强西弱 的格局,其城市网络还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规划”现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兰西地区 向成熟“城市群”迈进。构建兰西城市群空间 格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当地的自然条件,正 确把握其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的基 本原则;近期应重点发展兰州—白银都市圈和西宁—海东都市圈,注重次级节点城市的培育,逐步形成兰西城市群网络化格局,以确保其在 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区域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珠三角大城市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2005年分县(市、区)1%人口调查数据和五普分县(市、区)人口资料,对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当前区域格局,包括空间格局、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并对2000年以来的区域变迁特征进行解析,其主要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而言,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核心-外围-边缘"三大地带空间格局依然显著.核心地带主要是分布在珠江口两岸,即传统的都市连绵区;外围地带则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沿海地区:边缘地带则主要是广东省内陆地区.②在三大地带格局基础上,珠三角地区仍显示出一定的"多中心结构"特征;③200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区域趋向总体而言呈现"核心一边缘强化"特征.多中心化态势虽有进展,但不显著,且主要集中在濒临连绵区和沿海的外围地带内,边缘地带则相对而言愈加"边缘化".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9)
"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构建起一个紧密联系、活跃共生的大经济区。"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带来了新机遇,沿边地区由改革开放末梢变身改革开放前沿,自由贸易区建设稳步推进,俄罗斯政策利好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互联互通"助推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平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20.
在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主流的背景下,湾区城市群往往成为一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头部区域,对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格局态势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在对近代城市群空间关系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展开实证研究。从网络整体、节点城市两个层面,对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进行综合研判,并对跨海通道的空间关系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大湾区在整体格局、节点城市空间关系权重上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各大湾区跨海通道的建设对城市群空间关系改变显著,其影响模式与程度并不与设施距离构成简单线性关系,而是与湾区陆海空间架构、节点城市与设施的空间分布方式、路网格局等要素存在复杂关联。本研究提出的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测度方法体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湾区城市群空间关系特征及演变规律,对于湾区城市群空间发展策略的制定和优化,具备科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