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网路集成防护系统是有效防御网络攻击的一种手段,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集成响应和处理系统,并在可扩展性和快速响应之间取得折衷。本文吸收了分层框架和消息驱动框架的优点,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分层事件驱动框架风格,它在提供了较高的灵活性的同时也强调了足够的系统响应速度。该框架风格的优势在我们实现的集成防护系统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3.
软件体系结构系列文章之三软件体系结构的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现状及发展方向,读者可能会觉得“软件体系结构太抽象、太理论化,没有什么实际的东西”。然而,任何实践都必须接受理论的指导,如果抛弃理论基础,一味地追求实用,那也只能是囫囵吞枣。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能否使用重复的体系结构模式,即能否达到体系结构级的软件重用。也就是说,能否在不同的软件系统中,使用同一体系结构。基于这个目 相似文献
4.
5.
几种新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体系结构的提出对软件重用机制和软件开发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软件体系结构的使用是提高软件开发质量、减少软件开销和促进软件生产率提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采用定性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实现了几种新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剖析.给出了软件体系结构及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定义,阐述了几种新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中关键要素的定义及特性及其风格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几种新型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软件体系结构风格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体系结构研究领域中,风格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本文讨论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和风格,在此基础上特别对CORBA,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结构,领域专家系统,基于商业背景的可重用软件体系结构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它们相关风格。 相似文献
7.
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大型软件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软件体系结构也超出了传统的对软件设计阶段的支持,逐渐扩展到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通过对现有软件体系结构和风格的归纳总结,描述了软件体系结构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其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REST和RPC:两种Web服务架构风格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包括SOA在内的大量Web服务架构均采用RPC风格构建,在Web级的大规模应用中RPC风格的架构在扩展性、性能等方面存在着瓶颈.由于REST的架构属性更加符合Web的设计理念,REST成为除RPC之外Web服务架构风格的另一种选择.可扩展性、耦合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对RPC和REST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Web服务架构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该文分析了现有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描述语言的特点,并结合嵌入式实时系统的领域特征,提出了一个面向嵌入式实时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NewRob。NewRob所生成的一个基本说明书,由一个同步控制任务组成,它负责将系统作为包含各类异步组件的集合,进行动态重构。控制任务通过对各组成元件逐级细化、分解,得到进化后的低级控制任务,每个低级任务也都管理一个新的组件集合。采用时序逻辑描述和验证不同抽象级别的软件体系结构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李志华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21,(23):60-61,74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为了满足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涌现了多种软件架构模式.然而,软件架构模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情况,造成了模式之间的关系含糊.该文定义了软件架构层级,通过架构层级的划分,梳理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这些架构模式的产生动机,进一步解释层级划分,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识别和选择软... 相似文献
11.
基于C2-三层构架风格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2风格构架作为整合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基础,融入三层C/S框架原型。提出了一种C2-三层的混合结构模型,并将其运用到鲁棒PID参数自整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实践证明,C2-三层构架具有结构清晰、易修改、可移植性强、重用粒度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13.
14.
软件体系结构的发展与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该文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目前的研究方向、几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和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分析了用软件体系结构指导软件开发的优点,最后介绍了软件体系结构的理论在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个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对一个应用软件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软件体系结构风格决定着一个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本文通过比较C/S和正交两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指出这两种体系结构风格可以混合使用,并给出基于PLM系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Mikael Lindvall Roseanne Tesoriero Tvedt Patricia Costa 《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2003,8(1):83-108
Software systems undergo constant change caus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system to degenerate over time. Reversing system degeneration takes extra effort and delays the release of the next version. Improved architecture is intangible and does not translate into visible user features that can be marketed. Due to a lack of representative metrics, technical staff has problems arguing that stopping degeneration is indeed necessary and that the effort will result in an improved architecture that will pay off. We believe that architectural metrics would give technical staff better tools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architecture has improved. This paper defines and uses a set of architectural metrics and outlines a process for analyzing architecture to support such an argument. The paper reports on a case study from a project where we restructured the architecture of an existing client-server system written in Java while adding new functionality. The modules of the existing version of the system were library-oriented and had a disorganized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The new architecture is based on components and utilizes the mediator design pattern. The goal of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new architecture from a maintainability perspective. The paper describes our evaluation process, the metrics used, and provides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The architectural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e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are only loosely coupled to each other and that an architectural improvement has occurred from a maintenance perspective. The process used to evaluate the architecture is general and can be reused in other contexts.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构件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充分结合C/S和B/W/S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基于构件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的框架模型;同时,讨论了系统功能分解中的分层与分离原则。最后,以开发的通用查询系统为应用实例,说明了这种开放式体系结构带来的可扩展性、易适应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