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无论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逐渐成熟,并且广泛应用到计算机系统开发和软件开发等方面,给各行各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不断推进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串行计算机系统中,排序算法一直没有重大突破。随着新一代计算机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在多机并行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的并行处理排序算法,并给出了用并行设计语言写的实用算法。最后证明了其时间复杂性是O(n)阶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计算机软件系统又是计算机的核心,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简单介绍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保护及恢复技术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提升,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各行各业都需要建立先进的计算机系统集成以便于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因此探明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发展方向,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特点和我国目前在计算机系统集成中面临的不足,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管理网络管理打破了距离的限制,同时也加强了对计算机远程管理的需要。计算机系统远程控制的发展,可以有效的促进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一对的自动化管理,并提高管理绩效,本文通过计算机系统远程唤醒技术,计算机系统远程启动与服务器配盖技术,计算机系统多克隆技术的实现技巧及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推动了计算机远程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高速发展,对容错计算机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高可用计算机系统以其良好的性价比成为首选.本文通过一个应用实例,研究了高可用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个有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方法和计算机系统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困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资源进一步共享,在信息的传输和存储安全问题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由于计算机网络处于一种开放的环境中,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网络威胁,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事件也不断发生.所以如何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广大计算机用户提供安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系统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且深入的应用,为行业日常经营运转提供了极大地便利与保障;而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系统的深入融合,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逐渐向大规模且复杂化方向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进步与发展;下面主要对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进行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计算机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工作方式。而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多元、复杂,致使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病毒、漏洞以及木马。这给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与维护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本文就基于网络背景之下,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维护策略进行详细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cost of synchronizing a multicomputer increases with system size. For large multicomputers, the time and resources spent to enable each node to estimate the clock value of every other node in the system can be prohibitive. We show how to reduce the cost of synchronization by assigning each node to one or more groups, then having each node estimate the clock values of only those nodes with which it shares a group. Since each node estimates the clock value of only a subset of the nodes, the cost of synchroniza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e also provide a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maximum skew between any two nodes in the multicomputer, and a method for computing the maximum time between synchronizations. We also show how the fault tolerance of the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may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容错技术是提高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研究了计算机容错技术的各种方法,如硬件容错、信息容错、软件容错等,介绍了TMR(三模冗余)的原理及其缺点,详细研究了两种最基本的软件容错技术NVP和RB。这些容错技术可有效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We experimentally analyze some properties of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s (SA) and genetic algorithms (GA) for mapping data to multicomputers. These properties include sensitiviiy to user parameters, fault tolerance cap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to different multicomputer topologies. Some user parameters are included in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are architecture- or problem-dependent parameters. The others are used in the GA and SA algorithms. The fault tolerance capability is demonstrated by mapping data to a multicomputer with some faulty processors. We assume a hypercube multicomputer architecture in most experiments. However, mapping to mesh, array, ring, tree, and star graph topologies is also demonstr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 and SA are insensitive to user parameters in wide ranges, completely fault tolerant, and unbiased towards particular multicomputer topologies. These properties of flexibility and general applicability, which are lacking in other heuristic algorithms, make the GA and SA attractive for automatic paralleliz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4.
On fault tolerance of 3-dimensional mesh network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k-submesh and k-submesh connectivity fault tolerance model is proposed. And the fault tolerance of 3-D mesh networks is studied under a more realistic model in which each network node has an independent failure probability. It is first observed that if the node failure probability is fixed, then the connectivity probability of 3-D mesh networks can be arbitrarily small when the network size is sufficiently large. Thus, it is practically important for multicomputer system manufacturer to determine the upper bound for node failure probability when the probability of network connectivity and the network size are given. A novel technique is developed to formally derive lower bounds on the connectivity probability for 3-D mesh networks. The study shows that 3-D mesh networks of practical size can tolerate a large number of faulty nodes thus are reliable enough for multicomputer system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f 3-D mesh networks over other popular network topologie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5.
实时容错技术是实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实时容错调度算法则是实时容错研究领域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传统的实时容错调度算法的性能模拟是通过手工完成的,如果采用自动模拟方法,可以提高模拟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首先给出一个实时容错调度算法的自动模拟系统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自动模拟系统中的关键参数.然后,提出了实时容错调度自动模拟算法.最后,研究了该自动模拟系统的软件结构.文章研究的自动模拟系统具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参考该系统设计其他类型的调度算法的自动模拟系统.该系统的实现可大大节省用于研究实时容错调度算法的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发展,网络服务器上数据的损坏或丢失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尤其在对数据可用性、有效性和网络持续工作能力要求较高的领域,更为引人注目,该文详细分析和讨论了几种系统级容错──服务器冗余容错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杨林楠  李永强 《控制工程》2004,11(5):449-451
分析了基于CORBA的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实现容错和平衡负载能力的技术原理,探讨了容错和负载平衡的具体实献方法,详细介绍了容错和平衡负载在Delphi分布式数据库开发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结合该方法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具有更加强大的容错和负载平衡能力,工作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容错机制测评中的故障注入模型及应用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故障注入(FI)是一种有效的测试和评价容错机制(FTM)的方法,可被普遍应用于容错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中。FI技术正确的更广泛的应用依赖于对FI原理的一致理解。文中首先详细讨论了FI的应用对象即FTM在测评中所表现出来的若干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元组描述的FI模型,并对各组成元的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作为FI模型的具体应用过程,文中给出了FI独立试验算法(FI-IEA),并讨论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是实现柔性智能控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容错技术是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关键技术。本文在分析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础上,综述了容错技术的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实现的主要方法,对常用的几种容错结构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指出了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容错设计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现有的商用并行、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冗余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容错。为了提高整个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将系统中的故障结点与正确结点隔离至关重要。文章提出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系统级故障诊断算法:在利用系统中各结点机有限的故障检测能力的基础上,将所有的故障结点从系统中隔离,并测试了该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