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伪基站作为最新的高科技犯罪手段由于其高移动性与伪装性,使得伪基站技术一经引进我国就在地下市场广为流传,而公安部多次专项行动均是通过追源头捣窝点的方法对伪基站进行打击,很难直接抓到现行。文章根据伪基站的原理研究了一种综合的伪基站系统侦测识别以及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伪基站作为电信诈骗的重要手段,是违法人员经常采用的作案方式.从伪基站的工作原理入手,并分析了伪基站的信令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令的伪基站监测定位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多种制式的伪基站越来越多,它们大量发送广告信息,乃至诈骗短信,干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危及他们的财产安全.通过深入分析伪基站的工作原理及伪基站对手机的影响,提出利用伪基站覆盖区域用户位置信息及收到垃圾短信的时间定位伪基站的运行轨迹,并结合市区摄像头锁定伪基站的方法.为公安机关查获伪基站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打击伪基站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由于移动通讯机制存在的认证漏洞,不法分子利用可趁之机,使用伪基站大肆散布恶意短信。这不仅打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严重地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伪基站行为模式的分析为打击伪基站提供了有效依据。然而,现有的研究伪基站行为的方法无法更好地认识伪基站活动的宏观态势,更难以针对伪基站发送的不同类别恶意短信来探索其行为规律,把握其运动模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恶意短信数据进行可视分析的方法。通过设计基于地图的热力视图、散点视图、日历热力视图、时间堆栈视图,开发可视分析系统FBSVA来探求伪基站的行为规律。最后,使用ChinaVis2017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相比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GSM)网络,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LTE)中增加了双向鉴权机制,伪基站的防治得到了改善,但受传统硬件设施的桎梏,检测和跟踪代价昂贵、灵活性也有所不足。不仅如此,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伪基站更加偏向于智能化和小型化,难以被侦测。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对相关伪基站识别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LTE伪基站识别方案。通过搭建软件无线电平台和建立LTE下行广播信息接收链路获取基站的关键小区相关信息,并基于信息一致识别算法对基站进行判别。该方案选择了两个测试场景,正确地检测到了合法基站,也检测到了伪基站的信息,验证了本文识别方法的可行性。结合软件无线电自身的优点,本文形成的技术具有系统升级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短信服务(SMS)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不法分子可通过伪基站发送大量垃圾短信和诈骗信息,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及人们的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然而,现有的关于伪基站的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感知某个大区域内的伪基站分布态势,难以探索伪基站的活动规律,把握伪基站的运动轨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多用户垃圾短信数据进行可视分析的方法。通过用户上报垃圾短信的时间、相对位置、内容等信息,来追溯伪基站的近似活动轨迹;并通过设计多种可视化视图,实现一个多视图组合的交互式可视分析系统。最后,采用ChinaVis2017挑战赛I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和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路由侦测技术在共路信令上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调度通信网中,由于电话调度业务的特殊需求,调度业务要求在较差的通信环境下能够成功地进行呼叫。路由侦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呼叫成功率,满足电话调度业务的需求。文中结合调度机大多采用共路信令作为局间信令的实现,描述了路由侦测技术在共路信令上的实现和应用。首先给出了路由侦测技术的实现技术和方法,然后提出应用路由侦测技术的局限性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具有拦截行为的模块是非常危险的.为了侦测模块的此种行为,主动侦测模块拦截的对象,同时使用SEH技术跟踪记录程序执行的流程,并结合对内存直接搜寻所得的模块信息,对该执行流程进行分析,以确定用户空间下具有拦截行为的模块是一个有效的办法.XP系统下的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枚举相关程序所经历的模块,并根据相关信息发现具有拦截行为的模块,为进一步的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TD-SCDMA标准的单基站无线定位技术和TD-SCDMA系统中终端位置如何确定.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一种车载基站定位系统的结构、定位原理.系统硬件由GSM模块、CDMA模块、GPS接收机和笔记本组成.基站目标位置最终在数字电子地图显示.分析了使用AT指令获取基站定位数据的方法,给出了基站定位的原理及算法流程.  相似文献   

12.
基站定位已成为手机软件研发的热点。研究了手机蜂窝网络通信原理、基站信息的获取、单基站定位技术以及地图标示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通过创建Json串、激活手机GPRS、访问google服务器等获取单基站的主要信息,进而获得基站的经纬度,实现了手机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室内定位场景的非视距特点,基站布局对于蜂窝网的定位精度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基站布局仅关注容量、覆盖、信号质量,尚未考虑对室内定位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禁忌搜索的基站布局优化算法ITSA,改进了代价函数、邻域产生规则和解禁规则。对所提出的算法在相同的室内场景中仿真实验,结果说明,相比RFID读写器部署优化算法,该算法能够更好地降低定位区域的整体误差。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井下巷道单基站定位系统中无线信号受多径效应、非视距传播影响导致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次反射的到达方向(DOA)和到达时间(TOA)的联合估计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视距路径和多条单次反射路径的TOA估计值构建以基站原点和单次反射点为焦点的双曲线,利用DOA估计值构建直线,从而建立含有连续位置信息的二元多次估计方程组,通过计算直线与双曲线的交点得到移动目标的精确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视距直接定位方法的定位精度有较大提高,且当单次反射路径为3条时即可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必须由2个基站才能完成方向识别功能,导致系统成本高和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在精确人员定位系统中引入了一种由单个基站来实现方向识别的技术:由单个基站采用2个定向天线接收同一信号,根据2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差异来实现定位人员的方向识别。将该技术应用于井下工作人员所在位置的方向识别,能有效降低系统的成本和施工难度,加速推动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在煤矿井下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利用缝隙耦合技术和双线馈电技术设计了一种高增益、高隔离、双极化的H型缝隙耦合天线单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天线系统。通过实测分析不同阵元间距对MIMO基站多天线互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阵元间距,测试了此间距在频率2.14 GHz处远场方向图,实测水平极化端口处最大增益为14.89 dB,垂直极化端口处最大增益为14.78 dB,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容易制作,满足MIMO基站多天线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莘庄和鲁汇镇的实地调研走访,分析民众对于基站辐射和伪基站治理的观点 态度,得出相关问题的改善建议。消除民众对于基站辐射的恐惧关键在于行动,只有通过走进社区拿出实际的数据才能让民 众真正安心接受,而伪基站的治理除了有关部门加强打击外还需要居民对垃圾诈骗短信进行积极举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异构密集网络中基站密度增大带来的网络能耗过高问题,提出一种异构网络中高能效的微基站部署方法。首先,考虑微基站候选位置可行性以减轻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次,在不同的用户分布状态下对优化目依概率进行加权,增强了对不同用户分布场景的适应性;最后,通过对微基站部署数目、位置和功率配置的联合优化来提升系统能效,并提出了一种高能效的微基站部署算法。仿真表明,与仅优化微基站数量和部署位置的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提升能效最高达26%。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不考虑功率的部署方法,所提出的联合优化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系统能效,同时验证了微基站功率对异构网络能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无人机为空中基站, 快速构建区域无线网络, 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在地震、洪涝、火灾等突发事件以及战场作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人机基站的部署问题是通过优化无人机空间位置, 提高区域无线网络的服务效率, 这属于无人系统运作管理和无线网络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对近10年来无人机基站部署问题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 首先从服务高度、容量约束、能量消耗、连通性、干扰、用户分布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 再从选址角度对主要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 然后分析了无人机基站部署优化的求解算法和实验; 最后探讨了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仪器无法汇总和上传数据的缺点,提出了利用WSN技术建立仪器网络的方法,应用Microsoft.NET、SQLSer-ver等软件开发了PC机基站管理系统,作为此网络的汇聚节点。研究了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及程序实现方法。利用VB.NET、ADO.NET等技术,实现了对仪器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查询和绘制曲线功能,并可通过GSM模块将数据上传到远端管理中心。以改造水质分析仪实验为例验证了仪器组网的可行性,为质检部门提供了高效的检测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