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多种制式的伪基站越来越多,它们大量发送广告信息,乃至诈骗短信,干扰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危及他们的财产安全.通过深入分析伪基站的工作原理及伪基站对手机的影响,提出利用伪基站覆盖区域用户位置信息及收到垃圾短信的时间定位伪基站的运行轨迹,并结合市区摄像头锁定伪基站的方法.为公安机关查获伪基站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打击伪基站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由于传统短信服务(SMS)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不法分子可通过伪基站发送大量垃圾短信和诈骗信息,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及人们的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然而,现有的关于伪基站的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感知某个大区域内的伪基站分布态势,难以探索伪基站的活动规律,把握伪基站的运动轨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多用户垃圾短信数据进行可视分析的方法。通过用户上报垃圾短信的时间、相对位置、内容等信息,来追溯伪基站的近似活动轨迹;并通过设计多种可视化视图,实现一个多视图组合的交互式可视分析系统。最后,采用ChinaVis2017挑战赛I的数据集进行实验和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移动通讯机制存在的认证漏洞,不法分子利用可趁之机,使用伪基站大肆散布恶意短信。这不仅打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严重地损害了公民的财产权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伪基站行为模式的分析为打击伪基站提供了有效依据。然而,现有的研究伪基站行为的方法无法更好地认识伪基站活动的宏观态势,更难以针对伪基站发送的不同类别恶意短信来探索其行为规律,把握其运动模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恶意短信数据进行可视分析的方法。通过设计基于地图的热力视图、散点视图、日历热力视图、时间堆栈视图,开发可视分析系统FBSVA来探求伪基站的行为规律。最后,使用ChinaVis2017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市人民广场、地铁站、莘庄和鲁汇镇的实地调研走访,分析民众对于基站辐射和伪基站治理的观点 态度,得出相关问题的改善建议。消除民众对于基站辐射的恐惧关键在于行动,只有通过走进社区拿出实际的数据才能让民 众真正安心接受,而伪基站的治理除了有关部门加强打击外还需要居民对垃圾诈骗短信进行积极举报。  相似文献   

5.
伪基站作为最新的高科技犯罪手段由于其高移动性与伪装性,使得伪基站技术一经引进我国就在地下市场广为流传,而公安部多次专项行动均是通过追源头捣窝点的方法对伪基站进行打击,很难直接抓到现行。文章根据伪基站的原理研究了一种综合的伪基站系统侦测识别以及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阿发 《电脑爱好者》2014,(24):11-11
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曾遭遇过诈骗短信和电话的骚扰,特别是现在伪基站的流行,更是会收到各种真假难辨的短信。那么该怎么防范诈骗短信和电话呢?对于诈骗短信,大多提示中奖、假冒朋友借款、假冒银行提示等,如果收到这类短信,一般置之不理即可。如果确实担忧,可以进行官方电话确认(千万不要拨打骗子留下的查询电话)。比如招行的官方客服电话是95555。  相似文献   

7.
移动无线基站信号抗干扰涉及到很多环节,主要有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外部干扰,若使移动无线基站可以正常运行,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证移动无线基站能够正常运行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必须要对移动无线基站的抗干扰的能力给予充分的保证。该文对移动无线基站信号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常见的几种抗干扰案例分析,总结抗干扰问题故障处理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名叫"伪基站"新型网络电信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形式.该形式的犯罪活动不仅给群众而且给国家造成严重的利益损害,本文主要介绍了"伪基站"的基本概念及功能,"伪基站"设备及系统组成,并详细分析了"伪基站"在网络电信诈骗犯罪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伪基站作为电信诈骗的重要手段,是违法人员经常采用的作案方式.从伪基站的工作原理入手,并分析了伪基站的信令流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令的伪基站监测定位方法,并详细阐述了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0.
水质达标检测是水资源优化利用的基础。利用无线传感器对水质进行采样,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达标结果发送给基站进行融合处理,数据服务器在接收到采样数据后实施应用决策。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基站和数据服务器三层结构的基础上讨论基于谓词的水质达标采样算法,对算法进行分析、设计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用且高效。  相似文献   

11.
Nowadays movement patterns and people’s behavioral models are needed for traffic engineers and city planners. These observations could be used to reason about mobility and its sustainability and to support decision makers with reliable information. The very same knowledge about human diaspora and behavior extracted from these data is also valuable to the urban planner, so as to localize new services, organize logistics systems and to detect changes as they occur in the movement behavior. Moreover, it is interesting to investigate movement in places like a shopping area or a working district either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or for improving the service quality. These kinds of tracking data are made available by wireles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t is now possible to record and collect a large amount of mobile phone calls in a city. Technologies for object tracking have recently become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and hence we were able to collect mobile phone data from a city in China from January 1, 2008 to December 31, 2008. The large amount of phone call records from mobile operators can be considered as life mates and sensors of persons to inform howmany people are present in any given area and how many are entering or leaving. Each phone call record usually contains the caller and callee IDs, date and time, and the base station where the phone calls are made. As mobile phones are widely used in our daily life, many human behaviors can be revealed by analyzing mobile phone data. Through mobile phones, we can learn the information about locations, communications between mobile phone users during their daily live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comprehensive visual analysis system named as MViewer, Mobile phone spatiotemporal data Viewer, which is the first system to visualize and analyze the population’smobility patterns from millions of phone call records. Our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 1) visual analysis of user groups in a base station; 2) visual analysis of the mobility patterns on different user groups making phone calls in certain base stations; 3) visual analysis of handoff phone call records. Some well-establishe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parallel coordinates and pixelbased representation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our system. We also develop a novel visualization schemes, Voronoidiagram-based visual encoding to reveal the unique features of mobile phone data. We have applied our system to real mobile phone datasets that are kindly provided by our project partners and obtained some interesting findings regarding people’s mobility patterns.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由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组成的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体系。提出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应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提出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宜采用WiFi、3G、4G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广播通信系统既可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远程供电广播技术,也可采用基于以太环网和无源光网络的IP通信技术。提出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应采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宜采用WiFi和MESH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满足手机脱网通信、基站脱网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等要求。指出在手机脱网通信、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无线自组织网络、矿用无线摄像机、基站脱网通信、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无线宽带传输等方面,WiFi优于WCDMA、CDMA2000和TD-SCDMA。提出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无线宽带传输宜采用WiFi。  相似文献   

13.
利用GSM协议的一个缺陷,提出一个对GSM用户定位的方法.当用户使用GSM移动电话时,攻击者修改GSM移动电话和基站之间在空中接口传输的一些信令报文子域,诱使GSM移动电话向基站明文传输IMSI和IMEI身份标识符.这种攻击方法能让通信双方对攻击没有察觉,从而保证攻击的隐蔽性.攻击者根据截获的IMSI和IMEI,以及用户所属区域的LAI即可实现对用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的井下无线通信组网方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介绍了一种适合煤矿井下工作特点的无线通信组网方式。组网采用小区制频率复用技术 ,每个小区的基站用 1个载频 ,小区半径为 5 0 0m ,小区基站有 3个话音信道、1个专用信令信道 ,多址采用TDMA方式。为改善呼损率和提高通信系统可靠性以防基站故障时出现盲区 ,设计了直通方式 ,使在 0 .5km距离内移动台之间的话音数据可以不通过基站 ,并且各自还能接收本小区基站的信令以响应高级别的呼叫  相似文献   

15.
高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将互联网推向了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众多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肆无忌惮地对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收集,广大用户如何对手机位置信息进行保护,以及如何利用好这些位置信息,本文中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基于电信公网建成的矿用CDMA无线通信系统。该系统将电信CDMA公网信号引入井下,使井下CDMA系统和地面已有的电信CDMA公网形成一体,可确保矿区无线信号的覆盖,同时手机用户也可以在全国自由漫游使用;在CDMA网络平台上还能够扩展PTT对讲、数据与视频通信、手机远程监测安全隐患与管理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无线互联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对蓝牙产品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蓝牙采用推送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用户只能选择是否接收,不能对蓝牙发送端的数据进行自主交互浏览。采用J2ME和蓝牙技术实现一种在移动蓝牙终端上使用的交互式系统,有效地利用了J2ME 跨平台的优势,以及蓝牙传送数据易用性和实用性等优点。根据对JSR82规范提供的Java蓝牙无线技术API的研究,给出了蓝牙交互式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系统结构。通过J2ME的无线应用开发包和MIDlet编程模型,实现了交互式系统。  相似文献   

18.
系统发挥智能手机的便于携带等特点,实现一套Android手机客户端软件和完善的后台服务功能来完成考试练习功能.该系统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Android前端等部分.客户端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具有前端处理与计算能力,而且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向服务器上传成绩或者下载新试卷.介绍了系统架构的设计与实现,给出了部分设计代码.实践表明系统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受到了用户的欢迎,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