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明清 《现代电力》2012,29(1):33-36
常规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作在全国各地开展,改造过程中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110kV李堡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为实例,按IEC61850通信标准实现全站信号采集、传输、处理、控制的标准化,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实现数字化采样,过程层智能单元实现开关信号采集和控制数字化,应用GOOSE通信方案构建全站网络,实现信号采集数字化、传输网络化、通信标准化等目标,在全站不停电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数字化改造,为常规变电站改造为数字化变电站提供了运行、改造经验。  相似文献   

2.
罗虎  史义 《电气技术》2011,(4):77-79
采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对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传统 35kV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求,分析了现阶段常见的工作模式,对传统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的升级对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提出了要求。分析了变电站设备智能状态监测系统的结构,给出了符合当前智能电网需求的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结合实例进行了DL/T 860标准在智能状态监测系统中的建模和工程应用,实现了通信服务、装置标准化、系统接口及主站诊断功能,并指出了当前工程应用中状态监测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而GOOSE网络是智能化变电站区别于传统变电站的重要标志,因此快速、正确判断引起GOOSE通信中断的设备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以华东区域某500kV智能化变电站GOOSE网络为例,结合运行实际,深入分析引起GOOSE通信中断的原因和相应的故障现象.  相似文献   

5.
500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浙江电网500kV兰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为例,阐述了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包括变电站主设备智能组件、信息一体化平台、智能开票、AIS设备一键式顺序控制、智能告警与故障综合分析、源端维护等,通过500kV兰溪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建设和运行经验证明了所述关键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将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浙江金华500 kV双龙变智能化改造的工程实践,研究了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方案以及改造过程遇到的技术难题,对监控系统、远动通信系统、母差和主变保护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改造方案,可为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雪  吕晶晶 《电气开关》2007,45(6):23-26
针对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系列国际标准IEC 61850的陆续颁布和电力远动通信向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在对该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变电站的现状,建立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并提出了以实现IEC 61850协议为核心、以网关转换器为标志的传统变电站的改造方案.最后,通过IEC 61850和IEC 61970之间关系的讨论,探讨了未来遵循IEC 61850的无缝通信体系结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配电网故障检测和处理,往往从孤立故障设备角度,不从变电站全局考虑,导致故障不能有效地定位和隔离,结合变电站的接地方式和保护配置,提出一种适应多种故障类型的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改造方案,该方案通过对变电站实现智能接地改造,配合以智能故障检测装置或FTU等装置,能够准确地实现配电网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该方案针对传统难题的单相接地故障的判别和处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企业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框架,分析了现有的智能电站组网方式和常规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通过采用合适的组网方案和设计智能应用软件,实现了企业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改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企业电力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中讨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常规串行接口的间隔级测控单元和智能设备之间通信的改造方案,以应对变电站恶劣运行环境下的干扰,提出了串口通信的光电隔离和串口改造以太网两种方案,并结合实际综合自动化系统,介绍在110kv变电站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解翀  朱江  赵华  陈璐 《电力信息化》2013,11(2):40-43
变电站系统实现自动化是变电站发展的趋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核心基础是IEC61850标准,为了实现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在变电站内的标准化通信,统一各类状态监测数据,促进变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文章分析讨论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状态接入控制器在上海电力公司的具体应用,现场运行情况表明CAC很好地完成了变电监测设备与主站系统通信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建设状态评价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输变电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实现实时监测及预警功能。目前国内发布的关于接入状态评价中心主站系统的标准或规范主要针对新建变电站,因此,如何将传统变电站中的数据标准化地接入到状态评价中心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文章首先分析了在线监测系统的框架以及架构设计思想,并针对目前传统变电的建设特点,提出了将传统变电站状态在线监测数据接入到状态评价中心主站的解决方法,目前该方法已经在辽宁省电力公司大范围推广,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对状态评价中心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作为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以及提升变电设备生产运行管理精益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智能电网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状态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实现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3层之间无线通信;讨论了系统架构、接口规范、太阳能供电系统、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IEC61850通信、无线通信模块配置等问题,并将该系统研究内容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中。通过系统运行以及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该设计从整体上减少了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施工成本,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对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中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站内接口通信规范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文章介绍了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及其站内接口概况,对站内通信协议栈、通信模型、功能与抽象通信服务接口、配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义,研究并规定了变电站内各监测装置与综合监测单元数据传输规约的帧结构、报文内容结构、传输规则,并将研究内容应用于220 kV智能变电站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伟国  张亮  金乃正 《浙江电力》2012,31(4):8-10,31
针对智能变电站由网络通信取代传统二次回路的现状,设计了监视智能变电站运行状态的二维图方法,实现了智能变电站通信状态的可视化.建立变电站故障特征模型算法,利用网络通信纪录与在线分析工具,辅助维护人员对通信中断故障进行分析,并详细描述了如何快速定量分析网络通信故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提上日程,这对提升变电站电力设备在线监测水平,推动智能电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基于物联网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概括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线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特征。根据变电站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的需求,探索研究了红外热成像监测子系统和变电站环境监测子系统的系统构成,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优化设计。指导变电站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智能变电站要求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具有状态可监测功能,以实现OCT的状态检修。通过自顶向下的状态参数分解层次模型,获取OCT的关键运行状态参数。设计了OCT的运行状态监测系统,采用软件同步时分复用技术进行通讯,利用现有通讯协议中的备用位进行数据信息解析,在不改变现有智能变电站通讯体系的情况下实现对OCT运行状态的监视功能。提出的状态监测技术能够实时记录表征运行状态的采样值数据,不仅可以实现状态检修,而且可以利用记录的数据对OCT的健康状况和使用寿命进行评估,大大提高了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系统结构与IEC 61850的现状,指出状态监测系统需要重点解决一次设备的智能化、IEC 61850标准的完善以及常规状态监测装置的升级改造等问题。为了保证IEC61850在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中的推广应用,又能保障现有系统到IEC 61850系统的平稳过渡,提出了现阶段切实可行的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的相对独立建设模式,提出一种基于服务架构的主厂站通信一体化解决方案。考虑现阶段主厂站间的通信体系,分别从通信协议、变电站基础平台、模型和数据3个方面开展研究:通过采用基于服务的交互协议,实现主站与变电站间的服务化交互;通过构建开放的变电站基础平台,实现主站对变电站模型、数据和文件的按需调阅;针对主厂站间交互模型和数据的标准化问题,梳理已颁布的模型和数据技术规范,提出分类业务模型转换与规范化数据接入框架,以利于主厂站间更加灵活的交互。最后给出了主厂站一体化整体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