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1’-二甲酰氯二茂铁与双(8-羟基喹啉)联苯胺席夫碱的缩聚反应,得到了二茂铁-8-羟基喹啉型缩聚物,然后与不同的金属离子配位,获得了一类新型的二茂铁8-羟基喹啉型高分子金属配位聚合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差热分析(DSC—TGA)、荧光光谱对配体和金属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住金属参与后,提高了缩聚物的热性能。配体和配聚物的荧光性能分析表明,化舍物的发射谱出现在425~550nm之间,并且呈现三重荧光性质,在配体与金属离子配合后,其荧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2.
刘燕  李善吉  许宁斌 《包装工程》2019,40(11):123-128
目的 研究小分子配合物5-丁氧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铽及其与苯乙烯聚合的高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和热性能,并探讨聚合时间对高分子配合物性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氯甲化反应和取代反应合成5-丁氧甲基-8-羟基喹啉(BTMQ),并以BTMQ和丙烯酸(HAA)为配体合成5-丁氧甲基-8-羟基喹啉丙烯酸铽(Tb(BTMQ)2HAA)。然后,用小分子配合物和苯乙烯聚合得高分子配合物p(St-co-Tb(BTMQ)2HAA。通过热重(TG)分析和荧光光谱测试研究配合物的热性能和发光性能。结果 小分子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和荧光强度分别为262 ℃和222;聚合反应为8 h时,高分子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和荧光强度均最大,分别为380 ℃和228。结论 高分子配合物比小分子配合物具有更好的热性能和发光性能,最佳聚合反应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3.
可聚合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高分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氯-甲基-8-羟基喹啉与烯丙醇反应,得到5-(烯丙氧)甲基-8-羟基喹啉可聚合单体,进一步与苯乙烯聚合,得到含8羟-基喹啉基团的高分子。将所得的聚合物与铝离子配位得到高分子配合物(最大发射波长为512 nm)。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3种新型含单氟8-羟基喹啉衍生物配体:(E)-2-[2-(2-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a)、(E)-2-[2-(3-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b)、(E)-2-[2-(4-氟代苯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4c)及其相应的锌配合物(5a)、(5b)、(5c),利用1 H-NMR、IR、MS、元素分析确认了其结构。测定了它们在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显示化合物4a、4b、4c在DMF溶液中的λmax分别是505nm、487nm、513nm;5a、5b、5c的λmax分别是559nm、598nm、588nm,荧光光谱显示氟基位置的改变可以调控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相似文献   

5.
8-羟基喹啉类配体及其配合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8-羟基喹啉类配体及其配合物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作电致发光材料是近年来较热门的研究课题.以8-羟基喹啉为核心,较详细地评述了近10年来8-羟基喹啉类有机分析试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较全面地概述了8-羟基喹啉类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8-羟基喹啉的5位氯甲基化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可溶性的5-甲氧基-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并用二氧化硅溶胶成功地把该配合物制备成膜。通过红外、核磁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光色度辐射度测量仪和扫描电镜分别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和涂层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甲氧基-8-羟基喹啉铝的发光峰波长为580nm,涂层透明且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2-甲基8-羟基喹啉为原料,与芳醛反应合成了两种2位乙烯基取代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2-(5’-溴噻吩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2-(5’-溴双噻吩基)乙烯基]-8-羟基喹啉,及其相应的Zn配合物Zn(TVQ)_2、Zn(TVQ)_2。利用IR,UV,~1HNMR,ESI-MS,FAB-MS,元素分析确认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Zn(TVQ)_2、Zn(TVQ)_2的发射波段比宽(500~800nm),Zn(TVQ)_2用波长为393,476 nm的光作为激发光时,发射波长λ_(max)为597nm,Zn(TVQ)_2用波长为469 nm的光作为激发光时,发射波长λ_(max)为620nm,2-甲基-8-羟基喹啉锌以350nm激发光发射波长λ_(max)为515nm。由此可见,在喹啉环的2位引入噻吩基团后,使得π共轭体系的增加,发射光的波长明显向红光波长方向移动,达到了调控波长的目的,有可能开发成新的电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彭丽  光善仪  徐洪耀 《功能材料》2020,(4):4013-4017
以罗丹明B酰肼、3-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活性氨基与醛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席夫碱化合物(RHBS)。该化合物作为配体与锌离子配位,可得到新的红光发光材料[RHBS-Zn(Ⅱ)];作为荧光探针,可实现锌离子高灵敏选择性。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席夫碱配体RHBS及配合物[RHBS-Zn(Ⅱ)]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锌离子以1∶1的方式与配体RHBS上亚氨基的N原子、羰基中的O原子及酚基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锌离子配合物[RHBS-Zn(Ⅱ)]。在556 nm光的激发下,配合物在587 nm处有明显的特征红色荧光产生,且配合物的发光荧光量子产率达15.1%。同时,在587 nm处,不受其它离子干扰,对Zn(Ⅱ)具有高的荧光探针选择性,是Zn(Ⅱ)很好的荧光探针检测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先配合再聚合的技术路线,先以Zn2+为中心离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为第一配体、10-十一烯酸为活性配体合成了反应型锌配合物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十一烯酸-锌[Zn(BTZ)(UA)];再采用溶液聚合法,将Zn(BTZ)(UA)与苯乙烯共聚制备了聚苯乙烯-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十一烯酸-锌[St-co-Zn(BTZ)(UA)]。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和聚合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和紫外光谱表明,共聚物不仅表现出了聚苯乙烯的吸收,也表现出了配合物的吸收;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395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蓝绿光,发射峰位于471nm处;聚合物在395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蓝光,发射峰位于451nm处,色坐标为(0.145,0.139),位于蓝光区;热重分析显示,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73℃,可用于三基色白光LED荧光粉的蓝光成分。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一种含巯基的时间分辨荧光配体BSPDA(4,7-二巯基苯基1,10-菲罗啉-2,9-二羧酸)及其铕(Ⅲ)配合物,研究了铕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该巯基配体可与铕(Ⅲ)形成1:1和2:1具有时间分辨荧光特性的配合物,能发射出铕的特征谱线,其1:1与2:1的配合物具有数百微秒以上的荧光寿命,在相关的发射特征峰位处后者的寿命稍长于前者.这表明,在后者铕配合物中存在更强的配位作用和更有效配体对中心离子(即BSPDA到Eu^3+)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1.
以喹啉类化合物为环金属配体,4,4′-二溴-2,2′-联吡啶为辅助配体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离子型环金属铱配合物:[Ir(dmpq)_2(Br_2bpy)]~+PF~-_6(dmpq=2-(3,5-二甲苯基)喹啉,Br_2bpy=4,4′-二溴-2,2′-联吡啶)。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单晶结构。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激发态进行了讨论,同时考察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配合物在溶液状态下为红光发射,最大发射波长为649 nm。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双OPD缩2-羟基-1-萘甲醛配体(H2L)及其过渡金属Cu,Ni的配合物。采用MS,1 H NMR,IR,UVvis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N、O原子参与的四配位化合物。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及热稳定性能,由发射光谱及热重分析得知所合成的配合物发生了荧光猝灭且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欧文氏草生杆菌的生物活性测定,配体及配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配合物的活性普遍优于配体,说明生物活性的强弱与金属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以Eu3+为中心离子,芳香羧酸、邻菲咯啉和噻酚甲酰三氟丙酮为第一配体,油酸为第二配体的七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以及电导率的测定对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在最佳激发波长下测定了它们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均相似,发出了铕离子的5D0-7F2,5D0-7F1,5D0-7F0(很弱)特征光,荧光表现为红色。在含油酸配体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中,各第一配体向铕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为:邻菲咯啉>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14.
使用纳米SiO_2作为载体、8-羟基喹啉作为客体制备纳米SiO_2/8-羟基喹啉组合物,将其添加到环氧树脂中制备出装载8-羟基喹啉的纳米SiO_2/环氧涂层。对其进行盐雾和电化学阻抗谱实验,研究了装载8-羟基喹啉的纳米SiO_2/环氧涂层的耐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_2/8-羟基喹啉组合物提高了环氧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添加5%(质量分数)纳米SiO_2/8-羟基喹啉组合物的环氧涂层的耐腐蚀性能较优。8-羟基喹啉从纳米SiO_2孔道中释放并渗透到涂层与钢基材的界面形成含铁的铬合物膜,阻挡了腐蚀介质的渗入,使Q235钢基体的耐腐蚀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6-羟基-3-甲酰基色酮和烟酸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席夫碱配体6-羟基-3-甲酰基色酮-(烟酸酰基)腙(L)并对其与镁离子配位的荧光探针的性能进行研究利用荧光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该荧光探针分子的结构进行表征和荧光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该配体在431nm处具有较弱的荧光发射峰,镁离子的加入会使431nm处的荧光发射强度降低,而在529nm处产生一个新的很强的荧光发射峰,但该配体对其它金属离子无明显的荧光响应;经计算,其检测限可达到9.16×10~(-7) mol/L,结合常数为5.65×10~(-8) mol/L。该配体与镁离子之间形成配位比为1∶1的配合物(L-Mg)其对镁离子的识别机理是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现象。  相似文献   

16.
铕-芳香羧酸-丁二酸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间氯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为第一配体,丁二酸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六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标题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标题配合物及对应二元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与对应的二元配合物相比发光强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席夫碱(Schiff base)配合物不对称催化氧化硫醚是获得手性亚砜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利用2, 4-二羟基苯乙酮缩-乙二胺席夫碱配体(H2L)通过水热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CuL);利用质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Cu 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究了在存在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情况下,CuL在水溶液中对硫醚不对称氧化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在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pH值为5的条件下,CuL催化甲基苄基硫醚获得了的较高的转化率(91.79%)和完美的化学选择性(100%),而对映体选择性较低(26.80%)。  相似文献   

18.
刘娟  王亮  郑长征 《材料导报》2012,26(2):83-85
由5-溴-2-羟基苯基乙酮与2-羟基苯甲酰肼在乙醇溶剂中反应得到5-溴-2-羟基苯基乙酮-2-羟基苯甲酰腙。以该酰腙、吡啶和氯化铜水热合成配合物(C15H11N2O3Br)Cu(C5H5N)。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929(19)nm,b=2.4177(5)nm,c=0.78755(16)nm,β=97.285(4)°,V=1.8685(6)nm3,Dc=1.745mg/m3,F(000)=984。荧光光谱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均具有荧光性,配合物在360.0~410.0nm处的荧光强度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研磨法合成了铕(Ⅲ)-乙酰丙酮配合物,对掺杂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共聚物与铕(Ⅲ)-乙酰丙酮配合物的相互作用及荧光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共聚物的铕(Ⅲ)-乙酰丙酮配合物其荧光强度有了显著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合成并通过真空升华提纯得到了一种高纯度的8-羟基喹啉类有机金属配合物GaMq2Cl,通过1HNMR、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分析GaMq2Cl的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GaMq2Cl分解温度为348℃;GaMq2Cl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在二甲亚砜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峰在511nm处,为蓝绿色荧光,色纯度高,荧光量子效率高,禁带宽度3.09eV;其粉末为发射峰在471nm处,半高宽(FWHM)86.2nm的蓝绿光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