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郜军  华玉林 《功能材料》1994,25(5):406-411
将具有薄膜电致发光(TFEL)性能的有机络合染料8-羟基喹啉铝(Alq3)掺以染料罗丹明6G(R6G),用真空热蒸发的方法获得了峰值波长575nm的黄色直流电致发光(EL)。通过对不同掺杂浓度的粉末,溶液,薄膜样品及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谱及寿命测量和对比,证实了能量传递的存在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途径。同时发现掺杂器件EL谱的形状随驱动电压升高发生明显的改变,基质(Alq3)的发射(相对于掺杂剂R6G的发射)明显增强,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了分析,并由此讨论了有机掺杂TFEL中复合,发射区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CdSe胶质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胶体化学法合成硒化镉(CdSe)胶质量子点, 在此基础上制成了以CdSe胶质量子点为有源层, 结构为ITO/ZnS/CdSe/ZnS/Al的电致发光(EL)器件. 透射电镜测量表明量子点的尺寸为4.3 nm,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量ZnS薄膜和Al薄膜结果显示表面均较为平整, 由器件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析观察到了CdSe(111)、ZnS(111)等晶面的衍射, 表明器件中包含了CdSe量子点和ZnS绝缘层材料. 光致发光谱表征胶质量子点的室温发光峰位于614 nm, 电致发光测量得到器件在室温下的发光波长位于450 ~ 850 nm, 峰值在800 nm附近. 本文对电致发光机制及其与光致发光谱的区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是当前国内外平板显示器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8HQM)以其优良的电致发光性能成为研制高效率的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的首选材料.针对近十年来8HQM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对其电致发光机制、分子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关系、分子种类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有机小分子铕配合物以及聚合物基铕配合物红光OLED材料研究进行了综述,从铕配合物材料设计、器件结构优化的角度,讨论了影响其电致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铕配合物OLED电致发光性能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的配体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和新的铕配合物Eu(RDBM)3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RDBM)3phen在波长328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射谱线615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0→7F2;2-苄基-1,3-二苯基-1,3-丙二酮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Er和硅离子共注入热氧化SiO2薄膜的方法制备出Er离子掺杂的含纳米硅微晶的SiO2发光薄膜,在此基础上制备出ITO/SiON/Si-rich SiO2:Er/Si MOS结构电致发光器件,比较研究了硅微晶密度的变化对于MOS结构的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随着纳米硅微晶的增多,Er离子在1.54μm处的红外光致发光显著增强,显示出纳米硅微晶对Er离子光致发光的敏化作用。相反,对于电致发光来说,增加纳米硅微晶数量的同时也增加了SiO2薄膜中的电子俘获陷阱,电子在纳米硅微晶之间的隧穿降低了过热电子的数量和平均能量,因而降低了碰撞激发Er离子产生的电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7.
8.
研究了稀土(RE)配合物(RE=Sc、Gd或Lu)(RE-配合物中的RE离子为三价离子)的有机二极管,在电驱动和紫外光照射下分别表现出电致发光(EL)和光伙(PV)特性.作为EL二极管时,m-MTDATA(4,4',4"-tris[3-methyl-plaeny(pltenyl)-amino]triphenyl-amine)和稀土配合物分别用作空穴和电子传榆材料,EL发射仅仅来自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层间界面激基复合物,当配合物的中心金属分别为Sc、Gd或Lu时,EL发射峰分别为656、607~590nm.作为PV二极管时,m-MTDATA和稀土配合物分别作为电子给体(D)和受体(A),它们的开路电压(Voc)分别为1.17、1.65和1.92V.还讨论了EL和PV特性与配合物中中心稀土离子的核电荷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体安息香(BZ)和新的铕配合物Eu(BZ)_3 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1H-NM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BZ)_3 phen在波长310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射谱线612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_0→~7F_2;安息香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10.
陈家荣 《硅谷》2012,(18):75-75,127
主要研究在Si-nc的制备过程中制备不同的多层结构,是否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后的Si-nc的光致发光强度,其实验结果表明多层结构对Si-nc的发光强度有一定的影响,改变多层结构可提高Si-nc的光致发光强度,同样经过热处理也可提高Si-nc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苯并咪唑类光电功能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李锦堂  傅翠梨  罗学涛 《材料导报》2011,25(13):61-64,96
主要概述了苯并咪唑类光电材料的研究进展。苯并咪唑类配合物的电致发光材料成膜性好、热稳定性高和色纯度高,但发光效率、寿命等仍偏低,发光机理尚不清楚;苯并咪唑类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刚性平面结构和丰富的π电子,选择合适的离子掺杂,有可能得到高效的发光材料;苯并咪唑类配合物还可用于制备有机太阳能电池,其钌配合物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保持着最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聚芴为主链,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侧链含环金属铱配合物的芴-咔唑有机磷光聚合物PFCzIrpiq,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其分子量,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化学结构,研究了聚合物的光电性能。以该聚合物为发光层制备结构为ITO/PEDOT:PSS(50 nm)/PFCzIrpiq(45 nm)/LiF(0.5 nm)/Al(150 nm)的器件,测试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聚合物单体中铱配合物单元摩尔投料比对聚合物的发光颜色影响较大:当铱配合物单元摩尔投料比为1%时聚合物器件的色坐标为(0.22,0.22),位于蓝光区域;当增大到5%时聚合物器件色坐标为(0.65,0.35),位于红光区域;随着铱配合物单元摩尔投料比的增大,器件的启亮电压变化较小,而器件的电流密度逐渐减小,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逐渐增大。当铱配合物单元摩尔投料比为5%时,器件的最大发光亮度为48 cd/m2。  相似文献   

13.
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发光特性、有机配体研究、共荧光效应以及相关的发展情况,针对光致发光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在分析化学、生物、医药、科研实践等中的不同实际应用进行了综合性的评述,对它的发展前景作出了良好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铕(Ⅲ)-4-VP光致发光稀土配合物单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 4 乙烯基吡啶 (4VP)、邻菲洛啉 (Phen)为配体 ,与EuCl3 在乙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含有双键的三元稀土配合物 ,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 ,研究稀土配合物光致发光的机理。结果表明 ,4 乙烯基吡啶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 ;邻菲洛啉配体具有协同配位效应。稀土配合物较EuCl3 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了 12倍之多。  相似文献   

15.
配置羧酸铕配合物溶于二甲基亚砜中形成溶液,经TG确定甩胶喷雾热分解成膜温度为120"C,制备薄膜设备为自制,通过实验摸索各实验参数,成功制备了羧酸铕配合物光致发光薄膜.用320nm的紫外光照射,测量633nm激发红光强度发现速随膜厚增加激发光强接近粉体.SEM显示形成的薄膜并不理想,但不影响发光.650℃对样品退火,没有红色激发光谱.  相似文献   

16.
制备了一种UV光致发光防伪油墨。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油墨粒度为19.5gm,黏性为6.85,黏度为93.77泊,耐摩擦次数超过500次。设计了线条、灰阶尺、文字、图形、图像等模块,并制作成丝网印刷版进行丝网印刷。印刷结果表明:油墨印刷效果良好;印迹在UV光照射下,能较快干燥;印刷图文经白光照射,在黑暗中能发出黄绿色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InGaAsSb多量子阱材料光致发光特性。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对于分子束外延(MBE)法生长的InGaAsSb多量子阱材料,生长时的衬底温度决定着材料的质量,合适的衬底温度可以明显的增加其发射的光致发光强度;组分相同时,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阱厚的增加,其发射的光致发光波长也随着增加,但是随着阱厚增大,波长增加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以Eu3+为中心离子,芳香羧酸、邻菲咯啉和噻酚甲酰三氟丙酮为第一配体,油酸为第二配体的七种新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以及电导率的测定对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分析,确定了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在最佳激发波长下测定了它们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所有铕三元荧光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均相似,发出了铕离子的5D0-7F2,5D0-7F1,5D0-7F0(很弱)特征光,荧光表现为红色。在含油酸配体的铕三元荧光配合物中,各第一配体向铕离子传递光能的能力为:邻菲咯啉>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大茴香酸>间氯苯甲酸>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19.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Cu(Ⅰ)配合物[Cu(DPEphos)(PyPPN)]BF4 (CuL1L2),其中二DPEphos和PyPPN分别表示(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和吡啶并[1′,2′∶2,3] 吡嗪[5,6-f] 1,10-菲罗啉,并制备了结构为ITO(20)/2-TNATA (20nm)/NPB(40nm)/CBP∶8% CuL1L2(30nm)/BCP(20nm)/Alq3(20nm)/ LiF(1nm)/ Al(100nm)的掺杂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掺杂式器件在530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绿光电致磷光 (ELECTROPHOSPHORESCENCE,EPL)发射,最大亮度为2388cd/m2,在电流为0.1mA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1.4cd/A,据我们所知,该OLED器件的EL性能是目前报道Cu(Ⅰ)磷光配合物的EPL器件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20.
李璐  于军胜  黎威志  林慧  李青  蒋亚东 《材料导报》2007,21(12):121-123,126
采用对主体材料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掺杂的方法,通过对3种小分子荧光染料Dimetb-ylquinacridone(DMQA)、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5,6,1l,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的研究,比较了其光致发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利用Rorster能量传递(ET)理论和直接载流子俘获(DCT)理论对这3种材料作为掺杂染料的类型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3种荧光染料同时具有F6rsterET类型和DCT类型掺杂剂的性质,并不只是一种单一类型的掺杂染料,由此推测大多数掺杂染料可能应同时属于此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