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化工文摘》2007,(4):9-9
1998年,来自160个国家的代表,包括时任美国副总统的AIGore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在这份饱受误解的国际性文件中,工业化国家承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全球变暧的状况。这份议定书中约定美国2008~2012年期间温室效应气体减排目标是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7%。在乔治布什接任美国总统之后,他对此表示出了反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化工进展》2006,25(1):30-30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正在发掘《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的清洁发展机制(下称“CDM”)中的巨大商机。昨日,江苏两家化工企业——江苏梅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梅兰化工”)和常熟三爱富中吴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世界银行的伞型碳基金签订了总额达7.75亿欧元的碳减排放购买协议,出售两家公司每年19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量,合同期为7年。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碳减排放交易项目。  相似文献   

3.
欧洲委员会于2003年8月11日公布了欧盟含氟温室气体法规,此法规以欧共体合约第95章为法律依据,直接适用于欧盟成员国。此法规适用于投放市场的含氟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附件A中所列的HFCS、PFCS、SF6)的设备、应用和回收,预计到2010年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相当于2,300万吨C02。  相似文献   

4.
《上海化工》2007,32(9):12-13
10年前,来自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一项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以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了,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中国早在1998年5月就已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项议定书,显示了我国政府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和坚定决心。然而,面对洪水猛兽般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如何来遏止它的势头?如何来进行有效的疏导?今年春天,来自各国的化学专家们聚集在美国芝加哥,就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利用展开了热烈讨论。2007年4月30日出版的美国CEN杂志对此作了专门报道,本刊将分两期编译发表该文,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硫酸工业》2009,(4):33-33
根据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在2008--2012年的承诺期内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减排目标以二氧化碳为主。由于发达国家碳减排费用(80~90欧元/t)与未完成减排任务罚款(50多欧形t)之间可观的价差,国际间CER(核证减排量)转让交易十分活跃。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迄今我国已有1900多个CDM(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得到国家批准,其中492个已成功在联合国注册,占全球总量的32.28%,  相似文献   

6.
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积极研究解决的办法,设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京都议定书》就是因此而诞生的。然而美国的突然撤出,大大影响了世界环保的进程,从而引起了各国的不满。  相似文献   

7.
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此,世界各国积极研究解决的办法,设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京都议定书>就是因此而诞生的.然而美国的突然撤出,大大影响了世界环保的进程,从而引起了各国的不满.  相似文献   

8.
《塑料工业》2006,34(1):37-37
随着燃油、汽油和天然气价格的急剧攀升,推广替代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技术)成为全球面临的一项课题。太阳能,无论是用于电力转换(光电)还是用于水暖(太阳能加热),都能作为主要能源和辅助能源广泛用于家庭和企业、户外照明和其他许多领域。由于在环保方面,太阳能相对于矿物燃料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许多国家大力提倡使用,同时它也是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鼓励使用的能源。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排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避免地球遭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日本东京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确定的温室气体,CO2占首位。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水泥工业CO2的减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汪澜 《中国水泥》2006,(4):34-36
为了人类免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趋势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CO2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1.
1 CDM 机制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为迎接这一挑战,联合国于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这是保护全球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性法律文书,并于2005年2月正式生效。签字的有中国、欧盟25国、日本等14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减排市场交易时代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置身环保事业不仅带来环境收益,也将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润。为促进各发达国家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减排”指标。中国减排成本低且市场巨大,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减排国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化工》2009,(4):73-74
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在布鲁塞尔发表声明,重申欧盟将继续努力,与各方一道,力促全球减排新协议在年底前达成.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发表声明指出,欧盟对2007年12月和2008年12月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和波兰波兹南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表示欢迎,希望在此基础上与各方继续努力,争取在今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就《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的全球减排新协议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4.
张轶 《中国水泥》2006,(5):20-21
关于清洁发展机制 CDM是英文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发展机制)的缩写,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前言 1997年12月,联合国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6.
由河北曲寨水泥有限公司与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900kW余热回收发电项目”,目前在联合国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今年将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机制之一,主要内容是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经核证的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在议定书第三条下关于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  相似文献   

17.
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五家中国水泥企业首批加入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组织(CSI)。对于加入CSI组织的中国水泥企业,意味着作为行业的先行者,面对未来温室气体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他们将担负起更多的国际义务和社会责任。中国水泥协会作为CSI的合作伙伴和中国APP水泥工作组的成员,日前得到国际能源署的独家授权,将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和国际能源署(IEA)共同编写的"水泥技术路线图2009~2050年碳减排目标"刊登在协会会刊《中国水泥》杂志。鉴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产品开发     
《广州化工》2011,(13):206-207
发展全氟-2-甲基-3-戊酮前景广阔全氟-2-甲基-3-戊酮有阻燃的特性,并具有低沸点高挥发性、低毒的特点。目前镁合金熔炼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气体六氟化硫(SF6)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温室气体之一。  相似文献   

19.
罗霞  张建君 《浙江化工》2005,36(12):29-32
1 京都议定书概述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和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性的温度升高,对人类社会的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是<京都议定书>中确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的三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温窜气体减排量,由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承诺.清洁发展机制的开始时间为2000年.CDM市场潜力巨大,根据有关专家估算,发达国家为完成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承诺,在2008~2012年的5年时间里,每年将需要通过CDM项目向发展中吲家购买约2~4亿tCO2当量的温室气体,我国将是开发CDM项目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