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三苯胺作为荧光团,咪唑作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够识别Cu2+并且可接力识别S2-的新型荧光分子探针SY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u2+后,探针的荧光大幅猝灭,其识别机理为分子内电子转移(PET)机理。探针SYR与Cu2+的络合模式为按2:1,生成的SYR-Cu2+对S2-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反应。探针SYR识别Cu2+和H2S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92nM和2.57×10-8M。该荧光传感器可后续应用于实际水样中Cu2+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以2-吡啶甲酸和 (E) -2-苯并噻唑-3- (6-羟基萘) 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得到一个Cu2+ 荧光探针(P 1)。通过核磁氢谱、核磁碳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对Cu2+ 的检测浓度范围是0~200 μmol/L,检测限是17 nmol/L。该探针被成功用于检测葡萄酒和啤酒中Cu2+ 的含量,其添加回收率为90.00%~108.30%。该文为开发识别性能良好,实用性强的Cu2+ 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2-吡啶甲酰氯和E-2-苯并噻唑-3-(6-羟基萘)丙烯腈为原料,经过酯化反应,得到1个Cu2+荧光探针(E)-6-[2-(苯并噻唑-2-基)-2-氰基乙烯基]-2-萘吡啶甲酸酯(P1)。通过1HNMR、13CNMR、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荧光探针能够高灵敏性、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对Cu2+的检测浓度范围是0~200μmol/L,检测限是17 nmol/L。该探针被成功用于检测葡萄酒和啤酒中Cu2+的质量浓度,其添加回收率为90.00%~108.30%。为开发识别性能良好,实用性强的Cu2+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恩达  孙晓红  延永 《精细化工》2014,(10):1183-1187
以8-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2-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亚氨基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在与铜离子络合后制成了香豆素-铜离子配合物硫醇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中对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的检测机理。在探针识别过程中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可以实现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5.
胡娅琪  马瑞龙  陈庆庆  张博  姚琳  秦蓓 《当代化工》2022,51(5):1061-1065
建立了一种基于牛血清蛋白(BSA)包裹的金纳米簇(BSA/AuNCs)高选择性检测水中Cu2+的方法。探讨了BSA-Au NCs的合成条件,在p H=8、氯金酸浓度为10 mmol·L-1、反应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37℃的条件下,制备了发射红色荧光的BSA-Au NCs,避免了复杂生物基质背景荧光的干扰,可快速、灵敏、高选择性地检测Cu2+,荧光强度的改变值与Cu2+浓度在20~550μ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6μmol·L-1。测得水样中Cu2+的加标回收率为96.3%~99.5%,有望应用于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7.
吴平  任红  韩丹丹  高文秀  芦菲 《现代化工》2020,(11):238-242
从荧光探针分子识别机制角度出发,综述了近5年络合型和反应型的"关-开"型铜(Ⅱ)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关-开"型铜离子荧光探针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8-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与2-氨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亚氨基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在与铜离子络合后制成了香豆素-铜离子配合物硫醇荧光探针。该探针在体积分数50%的乙醇水溶液中对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的检测机理。在探针识别过程中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颜色由绿色变为蓝色,可以实现可视化检测。  相似文献   

9.
陈天霞  罗桂林  晁婧  舒士倡 《广州化工》2021,49(11):21-22,29
近年来由于工业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属(Cr(Ⅵ))污染带给人们日常生活以及身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寻找一种快速便捷的方式对水环境污染物Cr(Ⅵ)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论述了荧光铜纳米簇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也论述了重金属离子(Cr(Ⅵ))检测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10.
铜离子在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探索可靠、有效的方法检测机体内的铜离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制备了一种简单且有效的铜离子荧光探针,即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噻唑(BM)。光谱测试表明探针BM对铜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且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探针BM的荧光强度与铜离子的浓度在0~10μM内呈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7.4×10-8M。最后,我们将探针BM成功用于活细胞中铜离子荧光成像,表其具有生物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出于对环境保护和身体健康的关切,检测水中尤其是饮用水中的金属离子的含量是很重要的.首先通过席夫碱反应用二苯甲酮(BP)对枝化聚乙烯亚胺(PEI)进行端基修饰,成功合成了一种二苯甲酮修饰的亚胺荧光聚合物PEI-BP;然后将PEI-BP溶于丙烯酸(AA)、2-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MEA)和聚乙二醇丙烯酸甲酯(PEGA)...  相似文献   

12.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均苯三甲酸钪配位聚合物[MIL-100(Sc)],并将染料曙红Y负载框架物成功构筑荧光传感器EY@MIL-100(Sc)。采用PXRD、红外表征了产物结构,研究了EY@MIL-100(Sc)的荧光性质,并识别检测水中硝基芳香化合物。结果表明:EY@MIL-100(Sc)对4-硝基苯酚(4-NP)的检测表现出高灵敏度和选择性,KSV为2.78×104L/mol,检测限为0.42μmol/L,且有良好的可回收性能。EY@MIL-100(Sc)荧光识别硝基芳香化合物的机理归属于光诱导电子转移和共振能量转移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邻苯二胺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2-(5-((3-(1H-苯并[d]咪唑-2基)-4-羟基苯基)甲叉基)-4-氧-2-硫代噻唑-3-基)乙酸。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紫外和荧光性质测定。通过测定甲醇溶液中15种金属离子对该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发现钴离子对该化合物的荧光有优于其他金属离子的淬灭效果。表明该化合物对钴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作为钴离子的淬灭型荧光传感器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吕荫妮  李宏达 《化学试剂》2020,42(5):563-567
设计合成了基于双8-羟基喹啉半花菁染料铜离子复合物识别硫离子的荧光探针,并通过质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对硫化物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荧光探针对硫离子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不受其他分析物的干扰,荧光滴定光谱中随着不同浓度硫离子的加入,谱图呈现均匀的变化,探针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与S~(2-)(0~5μmol/L)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4),其检测限低至0.12μmol/L,反应动力学显示探针识别硫离子仅需要30 s,其准一级动力学常数k为(1.13±0.12)s~(-1),可以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差谱图像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实现可视化半定量分析环境样品中硫离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为母体,在其氨基上引入羧甲基制备出N-CMC(N-羧甲基壳聚糖),以Cu~(2+)[铜(Ⅱ)离子]为模板离子,印迹后炭化制得C-Cu-CMC(印迹羧甲基壳聚糖炭材料)。以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静态氮吸附仪表征炭材料,并考察其对模板离子的结合性与识别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300℃炭化温度下制得的印迹炭材料吸附效果较好,且当溶液温度为40℃、pH=4时,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好。相较于Al~(3+)和La~(3+),炭材料C-Cu-CMC对Cu~(2+)的吸附更具选择性,这对于治理土壤和淡水重金属污染等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生物质果胶碱化改性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方面的吸附性能,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豆腐柴叶中天然果胶,并通过碱化作用,制备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同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铜离子进行吸附试验,考察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然后,通过分析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及酯化度,探讨其吸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果胶在pH 9的环境中碱化作用30 min时,可获得具有高效吸附水体中铜离子的新型生物质果胶吸附材料,其吸附率和单位吸附量分别达到89.6%(0.10 g)和105 mg/g(0.02 g)。另外,在果胶组分半乳糖醛酸含量和酯化度分析方面,果胶碱化作用未造成半乳糖醛酸分子的丢失,但可促使果胶中羧酸酯的水解,形成对应的羧酸钠盐,提升对水体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光谱、电导法及红外吸收法研究了腐植酸与Cu(Ⅱ)、Pb(Ⅱ)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电导率及红外吸收光谱。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在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氯诺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铜(Ⅱ)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铜(Ⅱ)对氯诺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铜(Ⅱ)和氯诺昔康均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在铜(Ⅱ)存在下,氯诺昔康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显著增强。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氯诺昔康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是5.43×105,结合位点数是1.14。铜(Ⅱ)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是2.10×105,结合位点数是0.78。  相似文献   

19.
Rhodamine B(R)在乙腈介质中加入N-羟基琥珀酰亚胺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在45℃时反应1小时,常温下搅拌20小时制得标题化合物(BR-SE),用H-NMR、IR进行了表征。选择甘氨酸进行标记得到产物乙氨酸Rhodamine B酰胺(RB-Gly);RB、RB-SE、RB-Gly的最大可见吸收分别为545nm、558nm、556nm;在HPLC的分离中(流动相:甲醇:水:醋酸=70:29.4:0.6:检测波长560mm),最大吸收波长不受色谱条件影响.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811min(RB-Gly)、2.198min(RB-SE)、3.070min(BR);RB-SE的浓度、缓冲液pH、标记反应温度对标记效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二氰基二硫纶·邻菲罗啉二酮合铜(Ⅱ)(Cu(mnt)(phen-5,6-dione))功能性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及其非等温热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相应的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