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盈颖 《移动通信》2003,27(10):73-76
1前言NGN被称为下一代网络,具有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主要由业务管理应用平面、业务控制平面、核心交换平面、边缘接入平面四个不同的功能平面组成,在统一的分组网络上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这种技术革新使得NGN的用户接入方式显得非常的灵活,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本文结合华为U-SYS描述NGN可以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入技术及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重点在接入侧的多样性与接入方式应用的灵活性。2语音业务接入2.1POTS用户接入POTS用户接入如图1所示:图1POTS用户接入图如图1,纯POTS用户接入NGN网络可采用AG或IAD两种方式接…  相似文献   

2.
《电子科技》2004,(5):46
日前,神州数码网络推出了包括核心层万兆路由交换机、汇聚层路由交换机、边缘接入交换机在内的全系列交换机新品,并宣布同时推出与这些交换机新品配套使用的新版网管系统和用户接入认证计费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借此次“分布安全,有序管理”全线新品发布会良机,神州数码网络同时发布了D2SMP技术理念,即“分布式安全域管理策略”,由此发布了其在网络创新技术领域的最新主张。近年来,企业级的网络、分布式的安全部署模式逐渐成为热点。集中管理、分布安全的模式成为业内公认的最佳手段。D2SMP即“分布式安全域管理策略”。其实,这一全新技…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网络(NGN)具有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主要由业务管理应用平面、业务控制平面、核心交换平面和边缘接入平面组成,在统一的分组网络上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业务。华为U-SYS作为下一代网络的解决方案,接入方式灵活、接入技术多样化。文章结合U-SYS对下一代网络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入技术及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一、话音业务接入1.POTS用户接入纯POTS用户接入下一代网络可采用接入网关(AG)或综合接入设备(IAD)方式,AG或IAD通过MGCP/H.248协议与软交换进行交互,实现软交换对用户的呼叫控制。同时,AG或IAD具有…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接入技术、不同运营商和多样化终端共存的局面使得传统的无线通信格局面临困境,异构网络融合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欧盟项目Ambient Networks对异构网络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Ambient Networks提出了Ambient控制平面(ACS)来支持动态的、分布式的、自管理和自维护的异构网络管理;通过多无线接入结构(MRA)充分利用多种接入技术并存带来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总是处于最佳连接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原理、架构、技术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密集异构无线网络节点间严重的干扰,提高节点间分布式协作处理增益,同时解决云无线接入网络控制信息传输复杂、无法和已有移动通信网络融合等问题,提出了异构云无线接入网络(H-CRAN)作为5G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网解决方案.所提H-CRAN的核心是将云无线接入网络与密集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将控制平面功能从云无线接入网络中抽离,通过已存的异构大功率节点实现控制平面功能和全网的无线覆盖,利用无线射频单元实现热点区域海量业务的大容量传输.介绍了H-CRAN的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组织和研究技术挑战等.  相似文献   

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在北京举行的Optinet China 2009(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宣布,推出业界首个下一代PON(10GEPON、10GGPON和WDMPON)全系列解决方案。该方案顺应未来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秉承“一次构建,平滑演进”的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业务处理技术,融合了接入和汇聚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日,神州数码网络推出了包括核心层万兆路由交换机、汇聚层路由交换机、边缘接入交换机在内的全系列交换机新品,并宣布推出与这些交换机新品配套使用的新版网管系统和用户接入认证计费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神州数码网络还发布了D2SMP技术理念,即“分布式安全域管理策略”,由此宣告了其在网络创新技术领域的最新主张。这一技术主张和产品的出台,标志着神州数码网络在企业网领域全面达到了国际品牌的技术水准。神州数码提出D~2SMP技术新主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信息中心网络和分布式账本的技术特点,结合两者的优势,提出了以接入节点作为信息中心网络和分布式账本共同节点构建物联网系统的设计思想,阐述了这种新型物联网架构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的方案,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引。  相似文献   

9.
石伟明 《现代导航》2015,6(1):53-57
多址接入控制协议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分布式网络中,它直接影响网络的性能。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将物理层和多址接入层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在接入时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这些因素对网络性能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研究了高通公司提出的Flash Lin Q通信系统,并且详细介绍了Flash Lin Q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分布式调度协议,该协议是一种高效的并且有效利用空间资源的多址接入协议,相比于RTS/CTS机制的CSMA/CA机制的多址接入协议有较大的增益。协议可以在信号覆盖范围之内实现多条链路的并行传输,增加了网络的吞吐量,改善了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在实现网元软件功能与专用硬件设备解耦的同时,驱动了移动网络架构设计方法的创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化网元功能重构思想的网络架构设计思路,重新定义了与接入无关的统一控制平面和全局扁平的传输平面。新型架构方案具备以用户为中心、全局数据流路由优化、多接入系统融合、网络功能开放可编排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电信》2009,(5):71-71
2009年6月3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在北京举行的Optinet China 2009(中国光网络研讨会)上宣布,推出业界首个下一代PON(10G EPON、10G GPON和WDM PON)全系列解决方案。该方案顺应未来接入网络的发展趋势,秉承“一次构建,平滑演进”的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分布式业务处理技术,融合了接入和汇聚功能,为新业务的生成和QoS保证提供了智能引擎,显示了华为在PON领域的领先实力。  相似文献   

12.
自从采用数字交换机以来,将无线作为连接用户与分布式网络的手段是公用电话网所遇上的最大技术机遇。 无线接入通过安装在住宅和办公区的无线收发信机,为居民和商业人员提供无线电话服务。无线收发信机通过传统的对绞线与电话终端相连,并与装在本地分布式电话网络中的远程无线基地台沟通联络。 尽管“无线接入”这一术语主要适应于固定用户,但在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无线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无线接入能在固定用户和移动用户之间提供无线电话服务,并且会很快提供数据率更高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  相似文献   

13.
依据网络参考模型2.0.2版本对3GPP2全IP网络技术的网络参考模型、接入平面、网络平面、多媒体承载平面及多媒体业务控制平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新一代Wi-Fi(即IEEE 802.11ac)的MAC层技术,重点研究了IEEE 802.11ac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和增强的分布式信道接入技术带来的系统增益,并对IEEE 802.11ac MAC层是否采用帧聚合和块应答机制时的数据吞吐效率、在不同信道接入技术下用户业务的公平性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和分析表明增强的分布式信道接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分布式协同功能可以显著提升系统吞吐量,并且MAC层通过采用帧聚合和块应答机制,提升了MAC层相对物理层的吞吐率,降低了MAC层协议固有的系统开销所带来的“短板效应”。  相似文献   

15.
IP城域网是一个承载ip家宽核心网络,具有覆盖面广和灵活性的特点;适应网络新业务的开展,通过分布式的接入网络,合理控制接入网络的流量。根据网络的主要业务以及网络的层次化结构,合理设计了各级网络的带宽分布。本文对IP城域网其中聚合链路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流量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吴勇 《现代通信》2003,(9):15-16
随着技术的进步,困扰宽带通信网络的瓶颈——“最后一公里”也在不断推出的新的网络接入技术中被逐渐攻破。本文介绍一种新的网络接入技术——电力宽带网。  相似文献   

17.
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明伟  江学智  陈文龙 《电子学报》2010,38(8):1892-1899
 光传输技术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对路由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路由器经常因控制平面过载导致网络振荡,甚至路由器失效.为了克服路由器集中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路由器分布式控制方案.本文深入分析了路由器集中控制面临的问题,围绕路由器实现分布式控制需要解决分布式控制平面、分布式控制平面内部通信和分布式路由协议和算法这三个关键问题,综述和比较了现有的路由器分布式控制方案.最后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异构检测网络如何实现资源共享和接入,是无线电检测网规划和改造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异构网络存在技术和接口方面的壁垒,在保护现有检测网络资源投资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各方资源的集群作用,统筹规划已建和待建的各类检测站点,是今后无线电检测网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现有检测网络技术和业务状况入手,结合对分布式网络接入模型的研究,探析多厂家异构检测网络的资源共享接入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移动为贯彻“家庭宽带”发展策略、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强化自身宽带网络建设的“高起点”、“建优势”等原则,在现有家宽接入网络基础上实施带宽提速的论证,已成为当前家宽接入网络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论文从ODN、PON技术等方面对家宽接入网络带宽提速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尝试给出了一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宽带业务发展对认证计费的要求,分析了接入认证的类型和方法,论述了建立统一接入平台、进行集中认证,即采用“分散接入、集中认证计费”的网络方案以及接入设备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