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千金月令》记载说:“七月竹叶粥,中暑者宜用。”竹叶粥的煮制过程是,“取竹叶一把,山梔一枚,把两者煎汤去渣,然后将汁倒入米中煮粥。另外立秋时节,在太阳未升起时,探楸叶熬膏渣,治疡(疮)立愈,名‘楸叶膏’。”从药用来看,竹叶味甘,可退热安眠,又治烦渴和化痰定喘。《食疗本草》说:“(竹叶)主呃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山梔,即栀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果实可入药,是解热消炎剂。《医宗说约》讲到:“山梔性寒,解郁除烦,还可降火。”楸,植物名,分布于我国黄河及长江流域,其种子可作药用,主治  相似文献   

2.
朱闻慧 《美食》2009,(9):30-30
冬瓜,产于夏季,其性甘而微寒。根据《别录》记载:“冬瓜味甘,微寒。”而《随息居饮食谱》也记载“冬瓜清热,养胃生津,涤秽治烦,消痈行水,治胀满,泻痢霍乱,解鱼,酒等毒。”离弘景《名医别录》亦说“冬瓜利小便,治腹水肿胀。”由此可知,从食物的性质来说,冬瓜属性微寒,具有利水化湿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夏季进补应以养阴清热、清淡爽口为原则,故应施以清凉补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清淡补品,有助于开胃增食,健脾助运。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呆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因此,绿豆、薏苡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石斛、黄精、瘦肉、鳝鱼、鸭肉等是夏季最好的清补佳品。 西瓜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失利、喉痹、口疮等。凡高热烦渴、神昏、不寐、寡语者,可取红瓤西瓜汁一碗,徐徐饮之。中暑者生食或用西瓜汁频频饮服,可收到养阴  相似文献   

4.
“暑天半个瓜,药物不用抓。”这则谚语表明西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西瓜的汁、瓤、皮、籽均可入药。 果肉:祖国医学认为,西瓜性味甘寒,可归心、肺、脾、胃四经。主要功效是:止渴清烦、解暑清热、通利小便,解祛酒毒。张潞《本经逢原》称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渴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  相似文献   

5.
钱伟 《烹调知识》2011,(8):22-22
薏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人们生活中常食的粮食。薏仁又称苡米、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本草正》中记载:蔫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麓利关节,除脚气,治瘘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本草》中亦云:薏苡乃上品养心药。  相似文献   

6.
竹叶提取物中功能性成分及效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竹子是禾本科竹亚科多年生常绿植物。全世界约有60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是竹子中心产区之一,竹林面积约为350万hm2,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3%,占世界竹林总面积的25%。因此开发利用竹类森林资源意义十分重大。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本经》中竹叶主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本草求真》中竹叶属清提之品,合以石膏同治,则能解除胃热,而不致烦渴不止。《本草纲目》中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明目击利九窍,治失眠、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烦热,发汗,疗中风。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  相似文献   

7.
三、湿热雍结型:由于三焦气化失宣,水湿泛溢肌肤所致.其表现为全身水肿,肿势多剧,肌腹绷紧,腹大胀满,胸满气粗,胸中烦热,口干,小便短赤,大便于结,舌苔黄腻,脉沉数.本证多见于急性肾炎.治宜清利湿热.食疗方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西食品工业》2008,(2):61-61
心火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可喝点莲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麦冬等泡茶喝;实火则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可服导赤散或牛黄清心丸以降火。  相似文献   

9.
竹菊露酒     
竹叶淡绿清香,内含成分氨基酸、维生素A、C,叶绿素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据古今中药典藉记载,竹叶的功能在于清心畅意,  相似文献   

10.
黄花,又名金针菜、植株称萱草、忘忧草。它不仅是一种可观赏的花卉,而且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美食。传统医学认为黄花具有益智安神、祛湿利水、解热除烦、宽胸利气、止血消炎之功效。据《本草图经》载“黄花菜安五脏、利心志、明目疗愁。”《食疗本草》载:“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故名忘忧。”  相似文献   

11.
<正>焦作的全驴宴已经传承了300多年。据《本草纲目》记载:驴肉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精壮阳、滋阴补肾和利肺等功能,尤其对止烦、安神、清脑有独特效果。驴肉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色氨酸,以及生物价值特别高的亚油酸、亚麻酸,而且胆固醇含量比较低。焦作全  相似文献   

12.
清心增力保健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麦冬、参须、甘草、竹叶为主要原料,辅以蔗糖、柠檬酸,研制出色香味俱佳、清心增力保健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风味调配浓度为:中药汁14%、竹叶汁6%、蔗糖5%、柠檬酸0.1%。  相似文献   

13.
据《荆楚记》记载:“冬至日作赤豆粥”。《岁时杂记》也载:“冬至日以赤小豆煮粥,合门食之,可免疫。”足见我国古代冬至食赤豆粥是传统习俗。冬至食赤豆粥,虽然最初是源于迷信传说(俗传疫鬼怕红色的赤豆)“故作赤豆粥以禳之。”向鬼神祈祷消除灾殃。但是古人在与许多时令疾病的反复斗争中,逐渐认识了、掌握了不少常用医疗方法。冬至食赤豆粥就是古人针对时令疾病进行食疗的良方之一。从药性上说,赤小豆性味甘、酸,归心与小肠经,有利水消肿功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脚气。”吴世铠《本草经疏》曰:“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  相似文献   

14.
食用警诫线     
《饮食科学》2011,(4):45-45
鲤鱼与小豆叶不宜配食 《金匮要略》中说:“鲤鱼不可含小豆藿食之。”藿即小豆叶子,小豆叶嫩时可食。李时珍曾说:“小豆利小便,而藿止小便,与麻黄发汗而根止汗,意同,物理之异如此。”鲤鱼能利水消肿,而豆藿与鲤鱼功能刚好相反,所以,相克不宜配食。  相似文献   

15.
《礼记》说:“菊有黄华。”古人早就认识到“久服黄华(菊花)令人长寿”的功用。据《太清草木方》曰:“九月九日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神农本草经》对菊花的药用记道:“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这种古老的重阳服菊花长寿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重阳食“菊花粥”。如《老老恒言》记载说:“煮粥,菊花去蒂晒干磨粉和入……菊花粥养肝血,悦颜色,清风眩,除热,解渴,明目。”《遵生八笺》中说:“菊苗粥清目宁心,甘菊新长嫩头丛生叶,摘来洗净,细切,入盐同米煮粥,食  相似文献   

16.
董毅 《饮食科学》2009,(6):66-66
荷叶粥 用料:荷叶50克、白糖10克、粳米200克。 功效:除烦清热,适用于夏季清补。  相似文献   

17.
金秋时节,稻熟菊黄,正是鸭子最肥嫩的时节,它不论炒、爆、卤,还是蒸、炖、煨,都能做出十分可口的佳肴。 鸭肉营养丰富,每100克鸭肉中含蛋白质16.5克,脂肪7.5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素。《日用本草》载,鸭能“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气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别录》记载鸭可“补虚除热,和脏腑、利水道”。由此可见,鸭是金秋荤食中的第一滋补佳品。  相似文献   

18.
枇杷飘香     
《食品与药品》2010,12(4):10-11
枇杷味甘、酸,性凉。《本草纲目》记载:“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本草新编》:“枇杷叶,味苦,气平,无毒。入肺经,止咳嗽,下气,除呕哕不已,亦解口渴。用时去毛,但只用之以止阴虚之咳嗽,他嗽不可用也。”  相似文献   

19.
冬瓜,又名白瓜,属葫芦科植物,是我国人民喜欢的蔬菜之一。它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据《本草纲目》载:“冬瓜,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捣汁吸,止消渴  相似文献   

20.
在品茗之余,研读那些构思奇特、组合巧妙的茶回文,别有一番情趣。 常见茶杯盖上的“清心明目”四字,是巧妙的四言回文,随便从哪个字起读,皆可成句,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意皆不变。 流传很广的五言回文句是“可以清心也”,同样可以随便从哪一字读起,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