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巨菌草纤维形态、化学成分组成、木素结构及其微区分布进行了研究。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FQA)测得纤维平均长度为0.95 mm,宽度为23.1μm,长宽比为41.1。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分析碱性硝基苯氧化产物确定巨菌草木素结构为典型的GSH型。利用核磁共振磷谱(31P-NMR)定量分析木素各酚羟基功能基团,结果显示脂肪族羟基含量最高,为3.96 mmol/g,其中非缩合型羟基占总酚羟基的比例较大,为96.3%;二维核磁共振(2D-HSQC NMR)波谱分析表明,β-O-4'芳基醚键结构比例最高,为84.4%;其次为β-β'树脂醇结构和β-5'苯基香豆满结构,所占比例分别为9.9%和5.7%;在芳香区含有大量的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结构单元,其中S/G比例为1.25。共聚焦拉曼光谱(CRM)分析表明,木素在细胞不同区域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细胞角隅CC复合胞间层CML次生细胞壁SW;羟基肉桂酸的浓度分布规律与木素的分布变化相似,但其浓度低于木素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波谱在木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13C NMR及^31P NMR在木素结构分析中的进展。简单介绍了^1H NMR、^19F NMR、^29Si NMR在木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法在研究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核磁共振法在研究木素和碳水化合物结构方面的应用情况。介绍了1H-、13C-、29Si-、31P-和19F-核磁共振法,以及它们的应用原理和方法。简要介绍了二维核磁共振。 相似文献
4.
31P-核磁共振光谱在木素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31P-核磁共振新技术用于木素分析原理及其应用。利用2-氧膦杂戊环(I)作为磷化试剂来标记木素中具有不稳定氢的基团,然后测定31P-NMR光谱.由于木素中的羧基、酚羟基和醇羟基磷衍生物的31P-NMR核磁共振信号的化学位移在明显不司的区域,因此可以准确测定这些宫能团的含量:从不同结构的酚羟基(包括愈刨木酚、紫丁香型和对羟基苯基型的酚羟基)的测定可以了解制浆过程中木素的溶出情况。从不同的醇羟基(伯羟基与苏式和赤式的a-羟基)可以了解木素的聚合度和β-O-4键的断裂情况。 相似文献
5.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NMR)的脉冲序列,分别以苯磺酸钠和蔗糖为内标物和对照品,建立了蔗糖含量的直接定量分析方法,并对多种食品和药品中的蔗糖进行了测定。13C-NMR测定参数为:谱宽–15~235 ppm,脉冲角度45°,温度25℃,脉冲延迟时间1 s,采样时间0.87 s,扫描次数为2000,氢宽带去耦。考察目标物加入量与定量特征峰面积比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回归方程Y=0.02415+0.03195X,r=0.9998,在测试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实验和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078%和0.520%。样本加标回收率95.50%~104.80%,平均98.60%。该方法不需要样品前处理,结果准确可靠,测定时间较短,是一种快捷简便的食品和药品中蔗糖含量的检测方法,也可用于其他糖类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手段研究了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中木素结构的变化.通过结果推测得出,木素分子可能发生了如下变化过程:木素大分子的α-O-4和β-O-4烷基芳基醚键大量断裂,醚的烷基部分在位α和β位生成碳正离子,而醚的芳基部分氧带负电,接受H 形成酚羟基.由于苯环上电子云电负性的作用,使剩余未断裂的α位醚键或羟基重排到β位,α位变成碳正离子,β位生成醚键或羟基,该醚键继续断裂,从而使木素大分子碎解成小分子而被乙醇溶剂溶出,所形成的α位碳正离子与其他苯环上酚羟基重新缩合成醚键. 相似文献
7.
8.
多糖由于结构复杂使解析结构非常繁琐和困难,使对各种多糖的深入研究受限。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解析物质结构最有效的手段,近年该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本文综述了一维核磁共振(1D-NMR)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法(2D-NMR,包括COSY,TOCSY,ROESY,NOESY,HMQC,HSQC与HMBC)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如多糖的单糖组成、单糖残基间的顺序、单糖残基在糖苷键中的位置、环状结构的类型和糖苷键的构型等许多信息,成为分析多糖结构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核磁共振波谱法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由于结构复杂使解析结构非常繁琐和困难,使对各种多糖的深入研究受限。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解析物质结构最有效的手段,近年该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本文综述了一维核磁共振(1D-NMR)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法(2D-NMR,包括COSY,TOCSY,ROESY,NOESY,HMQC,HSQC与HMBC)在多糖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如多糖的单糖组成、单糖残基间的顺序、单糖残基在糖苷键中的位置、环状结构的类型和糖苷键的构型等许多信息,成为分析多糖结构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二维核磁共振(2D NMR)波谱对粉丹竹磺化化学机械浆(SCMP)木素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粉丹竹SCMP的木素是由愈创木基型(G)、紫丁香基型(S)和对-羟基苯基型(H)等三种木素结构单元组成;木素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是β-O-4′醚键结构,还有树脂酚结构(β-β′,α-O-γ′,α′-O-γ)、苯基香豆满结构(β-5′,α-O-4′)、二苯并-二氧桥-松柏醇结构(5′-5″,α-O-4′,β-O-4″)和β-1′结构等;H型木素主要以对-香豆酸的形式与β-O-4结构木素侧链的γ位羟基形成酯键。 相似文献
12.
13.
多聚磷酸盐在鸡腿肉中水解的~(31)P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1P核磁共振(NMR)对添加到鸡腿肉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和三聚磷酸钠(STPP)所发生的水解进行了研究。三组新鲜鸡腿肉样品,按照200ml腌制液/kg的比例分别注入新配制的腌制液5%NaCl、5%NaCl+6%TSPP、5%NaCl+6%STPP。结果表明,TSPP和STPP在肉中均发生水解。TSPP水解成正磷酸钠,STPP水解成焦磷酸钠和正磷酸钠,生成的焦磷酸钠随即水解成正磷酸钠。STPP水解速率大于TSPP。 相似文献
14.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丰富的可再生芳香类大分子聚合物,阐明木质素的结构特征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涵盖多种原子核(1H、13C、31P、19F等)的液体核磁共振(NMR)技术是表征木质素结构特征强有力的分析手段。本文综述了液体NMR技术(氢谱、碳谱、磷谱、氟谱和二维异核单量子碳氢谱)用于表征木质素不同结构特征(如连接键、官能团、化学组成等)的优势,介绍了NMR测试时的制样方法和注意事项,概述了NMR技术在木质素结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NMR技术在不同木质素结构研究中的适用性,以期为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NMR技术对木质素结构进行准确表征和解析,进一步实现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研究竹子和桉木两种原料的MWL、LCC及LCC-AcOH,利用13C-NMR,31P-NMR及红外光谱分别表征其结构,并分析比较两种原料的木素样品的结构不同之处。结果表明:桉木和竹子的MWL及LCC-AcOH的木素结构以愈创木基型为主,LCC的木素结构以紫丁香基型为主;桉木和竹子的MWL的侧链结构以β-β和β-O-4结构为主;LCC中包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α-木糖,β-木糖,α-葡萄糖,β-葡萄糖,α-半乳糖,α-甘露糖和β-甘露糖;LCC-AcOH中包含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木糖,α-葡萄糖,β-葡萄糖,α-木糖,β-木糖。其不同点就在于竹子MWL的木素结构中所包含的5-5结构,肉桂醛和肉桂醇要比桉木多,而桉木MWL侧链中包含的β-O-4结构以及β-1和α-O-4结构比竹子略多。两种原料的LCC-AcOH中桉木含有的愈创木基和紫丁香基要比竹子多,并且桉木LCC-AcOH的碳水化合物的组成部分还包括α-甘露糖和α-半乳糖。 相似文献
16.
17.
四种多聚磷酸钠在鸡胸肉中水解的^31P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厂添加到鸡胸肉(CB)中的焦磷酸四钠(TSPP)、焦磷酸二氢二钠(D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纳(HMP)所发生的水解。研究结果表明,TSPP、DSPP、STPP和HMP在鸡胸肉中均发生水解。TSPP在10h内完全水解为正磷酸盐。DSPP水解较慢,10h后仍占核磁共振总可测磷的40%。STPP在10h时已经完全水解为焦磷酸盐和正磷酸盐,10h之后由三聚磷酸钠产生的焦磷酸盐继续水解。在HMP腌制液处理的鸡胸肉匀浆物中,没有焦磷酸盐存在,两端的磷原子到10h时的相对含量为零,内部磷原子的相对含量在10h内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19.
用31P NMR研究猪背最长肌中3种多聚磷酸钠的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31P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焦磷酸四钠(TSPP)、三聚磷酸钠(STPP)和六偏磷酸钠(HMP)在猪背最长肌中的水解变化。研究结果表明,TSPP和STPP的最终水解产物为正磷酸盐(Pi),TSPP在猪肉背最长肌中12h后还未完全水解,STPP在12h时已经完全水解为焦磷酸盐和正磷酸盐,派生的焦磷酸盐继续水解;HMP在肉中是稳定的,只有少量支链多聚磷酸盐能逐渐分解为Pi。 相似文献
20.
Emerson O da Silva Andr LBS Bathista Maria Inês B Tavares Nicolau Priante Filho Jos de S Nogueira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5,85(13):2269-2272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peach seed oil was performed using 1H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From the 13C NMR solution spectra it was possible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saturated, mostly palmitic fatty acids (∼100 g kg−1), the oleic–linoleic ratio in sn‐1,3 and sn‐2 positions was (2:1 and 1:2) and the 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glycerol esters on triacylglycerol chains, which is a mixture of OPO and OOP. With th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oil can be used in food applications. Copyright © 200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