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光材料底胶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荣  赵剑英 《化学与粘合》1998,(3):125-127,138
本文以丙烯酸酯类和偏二氯乙烯为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非交联型和抗溶剂的热固交联型两类专用于涤纶膜与多种材料,特别是与高分子量的感光材料之间的粘接的乳胶。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时间对乳液聚合的影响,以及聚合体系中不同组分对粘接接效果的影响,本文合成了胶粘剂除具有乳胶的通用优点之外,还同时具有反应型特点,解决了涤纶片基对感光材料粘接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鋆  鲍俊杰  黄毅萍 《塑料工业》2022,50(1):49-52,152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二聚酸二异氰酸酯(D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WPU),探究了m(DDI)/m(IPDI)的配比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胶膜接触角、表面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DDI含量的增加,聚氨酯乳液粒径及黏度逐渐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王北海 《粘接》2007,28(6):56-58
α-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用底胶JP 5247412(1993-09-24)本底胶用于氰基丙烯酸酯胶粘剂对难粘材料(如非极性树脂或高结晶树脂)的粘接。底胶是如下结构式所表示的含氮化合物:式中R1=1~5C烷基或烯基;R2~R4代表9~12C烷基或芳烷基。将这种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配成溶液使用其浓度为0.1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丙烯酸羟乙酯(HEA)和醋酸乙烯(VAM)为共聚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用于保护膜的压敏胶乳液。讨论了BA/EHA质量比、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的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固含量、初黏性和180°剥离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乳液压敏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BA/EHA质量比为45∶45,引发剂用量为0.15%(wt)~0.2%(wt),乳化剂用量为0.8%(wt)~1.0%(wt),交联剂用量为0.1%(wt)~0.3%(wt),反应温度为82~85℃。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苯板胶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固含量67%左右的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乳液。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考察了复合乳化剂的复合比例对该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石墨烯改性的苯丙乳液,探讨了石墨烯含量和单体配比对苯丙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5%,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3∶2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成膜性能优异、主链上含有多个羟基的聚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苯胺(BPAN)为骨架,将二阶非线性光学活性发色团分子以键合形式挂接到聚合物主链上,形成新型侧链型聚合物.此聚合物保留了原聚合物体系成膜性好和可进一步交联等优点.极化过程中以含有异氰酸酯基的同种发色团分子作为交联剂,得到发色团含量进一步提高的交联型极化聚合物.采用衰减全反射法(ATR)测得体系的电光系数(r33)为6.7 pm/V(1315 nm).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石墨烯改性的苯丙乳液,探讨了石墨烯含量和单体配比对苯丙乳液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化石墨烯含量为0.5%,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的质量比为3∶2时,乳液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碱溶性丙烯酸增稠剂的流变性能及耐盐性不够理想。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反应型表面活性剂为功能单体,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缔合型乳液增稠剂。讨论了反应型表面活性剂用量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并将该增稠剂与非缔合型增稠剂进行比较,其增稠性能、耐电解质性能明显优于非缔合型增稠剂。结果表明:通过在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分子链上引入疏水基团,使增稠剂分子之间形成缔结结构,可以改善增稠剂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螯合型钛酸酯偶联剂,通过红外光谱、钛含量的测定确定其结构。以其作为主要组分配制的聚硫密封剂的底胶,能显著提高聚硫密封剂与金属(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聚氨酯漆面的粘接强度,并耐低温、耐热、耐湿热和耐双重液体(3%NaCl溶液/喷气燃料)。  相似文献   

13.
闫含 《粘接》2021,45(1):97-101
粘接胶在混凝土施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保证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文章研究一种无机粘接胶,该粘接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且相比于环氧树脂类粘接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由于无机粘接胶组成材料的配比不一样,其性能将会存在较大差别,于是文章研究几种不同配比的无机粘接胶,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分析其性能,结果表明P3-...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合成较大乳胶粒的聚丙烯酸丁酯乳液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聚丙烯酸丁酸乳胶粒的平均粒径为0.431μm,粒径分布较窄,并且其聚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SAP),通过改变丙烯酸中和度和进行吸水性树脂的表面交联反应处理,考察SAP产品在常压及加压下(2kPa)吸生理盐水(0.9%NaCl水溶液)性能。结果表明,当丙烯酸中和度为80%(质量分数)时,以二甘醇为表面交联剂制备的SAP在常压及2kPa压力下吸生理盐水能力别为56 g/g和29 g/g。  相似文献   

16.
肖海文 《粘接》1997,18(5):32-33
1前言胶接同种或异种材料的过程中,导致粘接失效的因素很多,一般分析失效的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即胶粘剂选用、接头设计、表面处理、粘接工艺。在多年实践中,我们认为应当将上述四个方面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底胶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就是在上述过程中产生的。该项工艺一般认为,其功能仅仅是保护粘接面,防止污染,起到缓冲层作用。从粘合剂界面化学功能归纳,底胶工艺能够保证被粘面耐介质侵蚀的要求。从粘接工艺物理化学功能而言,底胶工艺又能够满足特殊涂胶工艺中表面必须的浸润张力要求。本文试从两则粘接实例阐…  相似文献   

17.
郑洪光  邹德荣 《粘接》2012,(11):64-66
以730胶粘剂为底胶对金属被粘表面进行处理。试验了底胶和处理工艺对金属与丁腈橡胶粘接强度的影响,对产品进行了老化试验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金属被粘面的活性期长达21d,且可大幅度提高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聚酯丙烯酸酯树脂增韧改性E-51型环氧树脂,以600#聚酰胺树脂为固化剂,合成了一种可室温固化的环氧树脂胶黏剂。研究了增韧剂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粘接性能以及固化物断裂表面形貌的影响,并通过XPS分析了铝合金粘接界面表面化学键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增韧剂含量为15份时,这种环氧树脂胶黏剂对机械表面处理铝合金的粘接性能最好,剥离强度达到6.96N/cm,剪切强度为17.55MPa。  相似文献   

20.
以BA(丙烯酸丁酯)和EA(丙烯酸乙酯)为软单体、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硬单体、混合羧基单体MAA(甲基丙烯酸)和AA(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阴/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钾(KPS)和亚硫酸氢钠(Na HSO3)为引发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碱溶性丙烯酸酯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当m(软单体)∶m(硬单体)=2∶1、m(AA)∶m(MAA)=0∶1且w(—COOH)=7%(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乳液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5.5℃、碱脱时间为11 min、耐水性(吸水率26.91%)相对最好、单体转化率(95.87%)和固含量(47.12%)相对最大,说明该乳液在热碱性条件下易脱胶且耐水性较强,完全满足啤酒贴标胶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