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了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墙)、过渡室、生存室、应急逃生出口等结构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明确了避难硐室应具有强度防护、氧气提供、有害有毒气体祛除、湿度/温度调节、环境监测、照明、通信、生命支持等全部或部分功能,并满足相应要求;在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计算和方案优选。  相似文献   

2.
胡滨 《中州煤炭》2020,(2):1-5,9
为进一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在分析国内外煤矿井下避难系统发展的基础上,以何家塔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构建设计与应用为例,详细介绍了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分类、结构构成、功能需求和配套设施等,并通过紧急避险疏散时间的校验计算,提出避难硐室距离采掘工作面以不超过1 000 m为宜,且应按照“地面最安全,先逃生后避险”原则进行避险救援,为国内其他矿井避难硐室的构建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煤矿井下避难硐室设计只能为紧急避险人员提供一个独立的生存环境却不能使井下避险人员迅速升井,从而彻底脱离危险环境。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事故后有毒、有害气体迅速蔓延,并有随时发生二次灾害的可能,此时地面营救人员下井施救可能会产生非必要的伤亡。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避难硐室的钻孔逃生模式,并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二矿得到了成功应用。钻孔逃生模式既可为紧急避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又可经由逃生钻孔将紧急避险人员送至地面彻底摆脱危险环境,为现有避难硐室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9  
孙继平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69-71,114
分析了我国煤矿死亡事故中顶板和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37.72%和29.18%。提出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原则:地面最安全,遇险人员应尽快安全撤至地面。用于煤矿井下的紧急避险装置和方法应满足不影响矿井通风、没有引爆瓦斯等隐患、经济实用、利于安全生产等要求。提出了经济实用的自救器接力紧急避险方法:入井人员佩戴压缩氧自救器;在自救器所能提供的额定防护时间内,从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步行不能安全撤到地面的,必须在撤离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根据自救器防护时间确定)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应设置压缩氧自救器,供遇险人员更换,保证遇险人员能安全撤至地面。指出了硬体救生舱存在的问题:通信依赖现有矿井通信系统、设置在巷道中会增加通风阻力、瓦斯达到爆炸浓度时蓄电池和制冷电机等会引爆瓦斯、爆炸冲击波会使救生舱门打不开遇险人员无法进入、整体运输困难、工作面同时作业人员多而救生舱容量小、首次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高等。  相似文献   

5.
孟磊  赵毅鑫  姜耀东  宋宜猛 《煤矿安全》2011,42(11):144-147
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组成的相互独立却紧密结合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帮助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出了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3种类型避难所在实际矿井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和结构形式,煤炭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位置选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玉栋 《煤炭工程》2012,(Z1):103-105,108
文章采用列举法和比较法对煤矿井下巷道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井底车场是永久避难硐室的首选位置,并对井底车场范围内可供布置避难硐室的详细位置进行了选择和论证,另外,文章通过对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的对比分析,解决了避险人员在避难硐室使用上的问题,消除了避险人员对避难硐室的心理障碍,使井下避难硐室真正发挥紧急避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闫建国  胡成军 《煤矿安全》2014,(12):132-134
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中,对井下避难硐室位置往往存在不同见解,给避难硐室设置带来了不便。依据现行有关规定,对建设和生产时期避难硐室设置过程、覆盖范围、建设标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梳理出了确定避难硐室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避难硐室钻孔、专用管路、自备氧等不同供氧方式的特点,认为专用管路供氧方式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投资少、维护、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同时指出避难硐室专用管路的布置应与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紧密结合,使避难硐室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柏煤矿目前井下人员分布及近期开采情况,为新柏煤矿设计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选址、尺寸、避难硐室内保障系统等。该避难硐室的设计和构建对新柏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完善和应急救援技术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煤炭学报》2011,36(11):1890-1894
提出避免逃生通道被堵的方法:构建不少于3条巷道(井),减少全部逃生通道被堵的概率;做到回风巷道(井)无机电设备,减少引爆瓦斯的火源;回风巷道不作行人巷道,减少了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提出氧气呼吸器接力逃生方法:在遇险人员逃生路线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避难硐室,避难硐室内设置氧气呼吸器。提出避难硐室自然降温方法: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我国避灾硐室的发展,以某矿山避灾硐室的具体设计为例,介绍避灾硐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及技术要求,重点阐述避灾硐室的位置选择、结构构成、系统功能及应配备的设备等方面,为矿工逃生提供中转站,有效地避免或降低矿山发生事故时造成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2.
矿井避灾硐室应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促进中国避灾硐室的发展,对国外避灾硐室的应用进行浅析是必要的。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避灾硐室在国外的应用情况,然后从避灾硐室的设计、避灾硐室的内部设备、仪器和功能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提出了避灾硐室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倪昊 《煤炭工程》2014,46(1):12-13
通过解读国家文件,了解专用钻孔和专用管路应用于避难硐室的发展轨迹,阐述《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对于避难硐室建设方式的调整,分析了对于该文件的解读误区,指出采用专用钻孔或者钻孔管路方式的避难硐室是否完全不再配置高压氧气瓶、有毒有害气体去除和温湿度调节装置,还需要根据矿山具体情况来确定。从地域方面划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通知》对于避难硐室建设产生的影响以及未来建设走向。  相似文献   

14.
煤矿救生舱防爆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一台煤矿救生舱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及能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 mm厚的外壳焊接5号槽钢的结构可以抵抗0.6 MPa以上的爆炸载荷冲击。舱体前面板的位移随着载荷增大而增大,爆炸载荷峰值0.6 MPa时,前面板中心最大位移1.47 mm,载荷卸除后,位移缓慢衰减。整个舱体的内能、应变能、动能的变化规律与位移相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矿用救生舱舱内温度保持恒定的控制问题,采用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方法对舱内温度变化规律进行辨识,得到了救生舱舱内温度变化过程的二阶非线性Volterra级数模型;确立了控制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以及优化迭代算法对舱内温度进行实时控制。经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证明,该控制策略可以对救生舱舱内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且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6.
矿用救生舱在发生矿难事故时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救生舱中空调系统在避免高温热害、保障避难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当前常用的矿用救生舱空调系统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一次、二次循环形式冰蓄冷空调的分析比较,表明一次循环形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基于试验数据,对一次循环形式冰蓄冷空调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白领国  李源汇 《钻探工程》2021,48(S1):216-220
目前,大直径钻孔救援技术多用在矿井发生事故后的快速紧急救援,属于“事后”被动等待救援,为实现传统的被动等待救援向积极自主逃生转变,将大直径救援钻孔与矿井避难硐室结合,提前构建灾害应急逃生系统。结合大直径单人救援钻孔在某煤矿避难硐室应急逃生系统中应用实例,分析了救援钻孔的布置、结构设计原则,重点研究了救援钻孔的成孔方法选择、分级扩孔工序、钻进参数、钻井液工艺、成井设备等钻探技术,并对大直径救援钻孔的适用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实施大直径单人救援钻孔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用救生舱中人体自身代谢-氧化碳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栗婧  金龙哲  汪声  杨玉锋 《煤炭学报》2010,35(8):1303-1307
为深入研究矿用密闭空间的生命保障技术,做了大量人体生存实验 ,其中发现人体在密闭空间内自身代谢一氧化碳,检出率为100%。通过救生舱内6组人体生存实验,对人体代谢一氧化碳规律作了深入分析,得到了人体代谢一氧化碳的量值及产生速率,并对代谢速率进行了分析,对代谢一氧化碳的趋势进行了数据拟合,为矿用救生舱中环控生保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