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酯化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硫酸酯化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研究并对产品进行了鉴别实验.确定了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90℃、加水量为干净海藻的25倍的最佳条件,产率达到1.99%,主要理化指标"硫酸根 多糖"含量为61.26%.  相似文献   

2.
由双氧水与尿素反应合成过氧化尿素.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活性氧含量及其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5 min,过氧化氢与尿素的物质的量比1.3:1,反应温度30 ℃.在此条件下产品的活性氧含量可达到16.8%以上,收率可达到54%.  相似文献   

3.
以含锶废渣为原料,经浸取、净化、合成等步骤制备高纯碳酸锶产品.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浸取的条件:温度为80℃、时间为4 h、调节溶液pH≈3;净化的条件: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3 h、调节溶液pH≈11:合成的条件: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 h、碳铵量过量20%为宜.实验制备的SrCO3产品纯度99.2%,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活性艳橙KE-2G质量收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通过实验筛选出该产品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收率.染料色光达到近似至微黄,收率提高10~15%.  相似文献   

5.
何林  王湘波  杜广芬  王卫  代斌 《化学试剂》2013,(11):1042-1044,1050
研究了采用四水三氯化铟为催化剂制备标题化合物。通过研究各因素与酯化率的关系,确定实验最佳反应条件,并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进行3次验证实验,反应酯化率均能达到98%以上,产品经过减压蒸馏后用气质联用仪检测,纯度可达99%以上。通过对产品进行定性分析,产品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折光率与标准TBC相符。  相似文献   

6.
戴文娟  周雍茂  牛磊 《当代化工》2008,37(2):139-142
以硬脂酸、氧化锌为原料,以双氧水为催化剂,在水介质中催化合成硬脂酸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和催化剂加入量对产品游离酸含量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0 min,液固比7,催化剂加入量2.5%.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合成的硬脂酸锌产品游离酸含量和熔点分别为0.43%和124℃,达到化工行业硬脂酸锌优等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广州化工》2021,49(6)
应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系统中的精馏模块对连续精馏实验乙醇-正丙醇物系分离塔进行模拟,利用模拟结果对实际精馏实验的操作条件进行对比和过程优化,从而得出最优实验结果。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模拟比较后表明,当确定操作回流比为4时得到的产品纯度更高,塔顶产品中乙醇的质量纯度可达到80.10%,塔底产品正丙醇的质量纯度达到98.00%,更能提升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苄为原料,经过5步反应合成2-氯-5-三氟甲基吡啶.实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产品总收率达到37.4%.  相似文献   

9.
以维生素C和碳酸钾为原料合成维生素C-K.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0 min,维生素C∶碳酸钾=1∶1.05,搅拌速度120 r/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此实验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到92.8%,含量为9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天然卤水与碳酸氢铵直接法生产食品级小苏打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正交实验原理,对天然卤水与碳酸氢铵一步反应直接生产小苏打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正交实验结果,根据产品回收率和纯度与各条件的关系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卤水与碳铵比为1 m3∶(0.36~0.4)t、反应温度35~37.5℃、反应时间1~1.5 h。并按此条件进行了验证试验,在此条件下小苏打平均回收率为89.6%,产品总碱度(NaHCO3%)在99.0%~100.5%之间,均达到食品级的要求,工业试验也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反应型甲醛清除剂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制一种以咪唑衍生物与茶叶提取物复配的反应型甲醛清除剂,试验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和产品用量对除甲醛效果的影响.产品应用于人造板中游离甲醛的消除,对其去除甲醛的性能及持久性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实验制备的除醛剂可以快速、有效地消除装修材料中的游离甲醛,除醛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催化汽油改质降烯烃多产丙烯反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以燕山石化催化汽油为原料,对催化汽油改质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反应过程气体产品和液体产品的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考察了反应温度、重时空速、剂油比以及催化剂的活性对改质过程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催化汽油改质过程中,各操作条件对改质过程产物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操作条件,在保证低烯烃含量的同时,实现多产丙烯是可行的,在适宜的条件下,汽油烯烃体积分数可降到11.8%,同时,液化气中丙烯质量分数达到了44.4%.  相似文献   

13.
对以F重烷基苯为原料的高碱值磺酸钙制备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各种工艺条件对产品的固体含量、过滤速度、产品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改变工艺条件及调整溶剂和促进剂用量进行优化组合实验,研究高碱值磺酸钙制备新工艺,并对比两步法、原一步法、改良一步法、新工艺等4种工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的生产周期短,操作强度低,生产的高碱值磺酸钙产品质量合格且稳定,收率达到75.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柠檬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用催化剂JY一0611催化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的方法,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产品进行了质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JY一0611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条件是:醇酸摩尔比为4.5:1;催化剂用量为1.15%;反应在回流温度下进行5 h.酯化率达到99%以上,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5.
丁二酸催化酯化-吸附脱水联合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阳离子交换树脂NKC-9固体酸为催化剂、丁二酸和甲醇为原料,采用分子筛吸附脱水技术合成丁二酸二甲酯. 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最佳酯化反应工艺条件:n甲醇/n丁二酸=3.0:1, NKC-9为3.5%(w)、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丁二酸的转化率达到98.86%. 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丁二酸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8.09%. 利用红外光谱、色谱-质谱对产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中没有副产物,反应选择性很高.  相似文献   

16.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法胜 《山东化工》2008,37(4):16-20
以苯胺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以磷钨酸为催化剂、磷酸为脱水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两步法进行N-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研究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使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收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肉桂酸正丁酯的非酸催化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硫酸镓催化肉桂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用折光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硫酸镓具有催化活性高、易分离回收、重复使用性良好等优点.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肉桂酸正丁酯收率在94%以上.反应结束后,催化剂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重复使用.硫酸镓重复使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产品收率仍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电去离子水软化技术的原理,并对超滤/电去离子(UF/EDI)工艺用于常规自来水脱硬,制备常低压工业锅炉软化水进行了实验研究.EDI水软化过程的特征曲线表明,该过程工况与传统电渗析过程相似,但分离效率显著提高.对于电导率627μS/cm的UF原水,实验条件下EDI软化过程的总脱盐率达到65%,而Ca2 、Mg2 的去除率则分别达到99.7%和99.97%,产品水硬度<0.05 mg/L.研究表明,EDI工艺有望发展成为继纳滤之后的又一高效膜软化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甲基磺酸亚铈,研究了以甲基磺酸亚铈为催化剂合成无毒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对合成的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甲基磺酸亚铈催化合成柠檬酸三丁酯的最佳条件为:n(正丁醇):n(柠檬酸)=4.50:1,催化剂用量为0.25%(以酸的物质的量计),反应温度120~13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柠檬酸三丁酯收率可达98.6%.反应结束后,催化剂通过简单的相分离即可重复使用.甲基磺酸亚铈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产品收率仍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复合凝聚法制备避蚊胺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避蚊胺微胶囊.考察了几种主要因素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芯壁材比例1:1、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40 ℃、搅拌转速2 000 r/min.避蚊胺的包埋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