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溶剂法纺制纤维素纤维的可纺性要求,研制了用于该纤维的专用油剂,并对油剂的性能、上油后纤维的摩擦性能和抗静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讨论.结果表明,配方Ⅱ是溶剂法纺制纤维素纤维较理想的纺纱油剂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ichcel纤维的性能特点.生产实践表明,用转杯纺纺制Richcel 36.9tex纱时,先加入油剂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是改善Richcel纤维可纺性和抗静电性的关键;开清棉应降低打手速度,减小纤维损伤;同时应注意棉网张力的控制和半制品回潮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Richcel纤维的性能特点.生产实践表明,用转杯纺纺制Richcel 36.9 tex纱时,先加入油剂对原料进行预处理是改善Richcel纤维可纺性和抗静电性的关键;开清棉应降低打手速度,减小纤维损伤;同时应注意棉网张力的控制和半制品回潮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纤维素高强纤维,利用纤维素、液晶基元和离子液体制备了液晶溶液作为纺丝液,并纺制了高强纤维.研究了纤维素液晶溶液的液晶性以及纺制的纤维素纤维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液晶基元的纯度大于98%,结构与预期的吻合;纤维素和液晶基元之间是通过物理力相结合而不发生化学作用;形成的纤维素液晶为近晶相.添加了液晶基元的纤维素纤维比纯纤维素纤维更细,表面均没有明显缺陷;且机械强度可达到3.00 cN/dtex,比纯纤维素纤维提高34%.  相似文献   

5.
采用石墨烯(GO)含量分别为0%、1%、3%、5%、7%的GO/纤维素溶液纺制GO/纤维素复合纳米膜,探讨电纺GO/纤维素复合纳米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对GO/纤维素纳米膜进行XRD、抗紫外、发热、电学等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GO的加入可明显改善纤维的导热性能和抗紫外性能,并且随着GO含量的增加,电纺GO/纤维素纳米复合膜的导热性能和抗紫外性能不断增加;但是也会给膜带来一些缺陷,如抗静电性能下降以及膜的强力降低。总体来说,GO/纤维素复合材料提高了普通纤维素膜的价值,使其具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超拉伸过程中UHMW-PE冻胶丝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油为溶剂,汽油为萃取剂,采用冻胶纺丝-超拉伸技术纺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综合分析了UHMW-PE冻胶丝在后拉伸过程中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建立了三阶段结构发展模型,并利用Fischer经验式估计了冻胶丝内部大分子链缠结的变化及其对纤维力学性能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UHMW—PE冻胶丝超拉伸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煤油为溶剂,汽油为萃取剂,采用冻胶纺丝-超拉伸技术纺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通过密度梯度,声速取向,DSC热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拉伸过程中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讨论了拉伸工艺中拉伸倍率,拉伸形变速率,拉伸长度及拉伸温度对纤维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锦纶高速纺丝系列油剂的研制与开发项目是天津市科委于 1 997年 9月正式下达的天津市“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经过郑帼研究员、魏俊富副教授等项目组成员的努力 ,于 2 0 0 0年 3月 2 5日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  该项目研究了纤维纺丝速度在 4 0 0 0 m/ min以上的纺丝技术所需要的系列油剂 ( TPA-98POY油剂 ,PAF-99FDY油剂 ,PA-72 0及 PA-74 0 DTY油剂 ) ,进行了单体合成、复配技术与油剂性能的研究 ,解决了纺丝过程中的平滑、集束、抗静电等主要性能问题 .经大生产考核表明 ,该系列油剂能满足纤维生产工艺要求 ,可纺…  相似文献   

9.
本文归纳总结了两种传统溶解和再生纤维素方法。按照体系是否含水将纤维素溶剂分为水体系和非水体系溶剂,比较了各种体系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溶剂法生产纤维素纤维的进展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聚乙烯醇(PVA)纤维主要采用硫酸钠脱水纺丝技术路线,由于形成皮芯层结构,纤维的服用性能,特别是染色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较差,难以与涤、锦等合成纤维竟争,因此,开发非服饰用纤维,特别是根据PVA的基本性能纺制水溶性纤维和高强高模纤维,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PVA纤维可通过湿法、干法、半融溶法等多种纺丝方法成形,但采用同一种纺丝方法很难得到水溶温度范围宽、纤维强度、模量高等市场适应性强的多品种PVA纤维。我校纺织学院与川维厂合作,于1991年开始探索PVA干湿法冻胶纺丝制水溶性纤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聚酯纤维虽具有非常高的综合物理性能与服用性能,但也存在染色性能差的缺点。近年来,改进聚酯纤维染色性的方法之一是用注射法或母粒染色等技术,直接制取有色纤维。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由溶剂法母粒和可溶性法母粒(?)所纺有色聚酯纤维的结晶度;用声速法和双折射法测定了纤维的取向度。测定中所用有色纤维试样的含色量及其所用涤纶母粒的制备方法列于表1中。  相似文献   

12.
综合考虑海藻纤维及棉纤维性能、可操作性、是否利于推广等诸多因素,确定以环锭纺纱系统进行纺制,再通过试验、试纺,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纤维特性,设计混合方式、比例、各工序技术参数,成功开发出环锭纺纺制的海藻纤维与棉混纺纱线。之后针对此纱线,进行了单纱强力、捻度、均匀度、毛羽等纱线性能的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海藻纤维与棉混纺纱线性能相对良好,其中混纺比40/60的混纺纱性能最佳,实现了降低成本、为后续加工生产和研究做参考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对Pima棉和新疆长绒棉纤维性能比较的基础上,测试由两种纤维纺制而成的紧密纱的性能指标,得出由新疆长绒棉纤维纺制而得的纱线的综合性能比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科研鉴定     
“壳聚糖/纤维素抗菌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市科委组织的鉴定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程博闻教授与天津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壳聚糖/纤维素抗菌纤维的应用基础研究”于2005年1月25日通过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该项目制备两种在NMMO/H2O溶剂中溶解性能很好的壳聚糖衍生物———乙醚胺壳聚糖和乙酸钠壳聚糖,与壳聚糖相比,二者的抗菌性能和溶解性能均有明显提高.选用乙醚胺壳聚糖、乙酸钠壳聚糖分别与纤维素共溶于NMMO/H2O中,结果表明壳聚糖衍生物/纤维素共溶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可纺性.该成果采用Lyocell纺织工…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备环氧基质量分数为10%的环氧化SBS(ESBS).利用红外光谱对ESBS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研究纺丝溶剂、纺丝液质量分数、外加电压和接收距离等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制备纳米级到微米级ESBS电纺纤维.结果表明四氢呋喃(THF)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溶剂是电纺ESBS的优良溶剂.在THF/DMF(质量比=3∶1)纺丝溶剂,纺丝液质量分数为10%,外加电压23kV及接收距离28cm时,所制得ESBS电纺纤维形态较好,纤维平均直径为302nm,最小直径可达70nm.  相似文献   

16.
以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Cl)为溶剂、氯化锂(LiCl)为添加剂,通过测定纤维素溶液的流变性能来考察LiCl对纤维素/[AMIM]Cl溶液纺丝性能的影响,发现纤维素/[AMIM]Cl/LiCl呈现切力变稀行为,当LiCl添加量为[AMIM]Cl质量的3%时,切力变稀行为最明显.使用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干湿法纺丝制备出了高浓度的纤维素纤维,通过XRD、偏光显微镜、SEM及单纤强力仪等表征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随着LiCl含量的增加,所得纤维的结晶度和双折射率增加,结构致密,纤维强度增加,当LiCl含量达3%时,纤维强度可达3.13 cN/dtex.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 DES)对丝素纤维和纤维素浆粕进行预处理,随后进行超声均质处理,制得丝素蛋白纳米纤维(Silk nanofibers, SNF)和纤维素纳米纤维(Cellulose nanofibers, CNF);进一步通过抽滤自组装方式制得纳米纤维复合膜。对纳米纤维的形貌、结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纳米纤维膜的湿敏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和平均长度分别为25.33~34.49 nm和3.21~5.73μm;结构测试证明DES预处理为物理过程,纳米纤维保持原料良好热稳定性特征。纳米纤维膜表面平整且具有多孔结构,膜透光率最高可达70.0%。CNF的存在可显著提高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纳米纤维膜具有明显湿敏响应性,10 s内弯曲角达到最大,且响应速率随湿度差(30%~70%)的增加而增大。利用纤维膜湿敏响应特点,可成功驱动纸青蛙进行直行、转弯等运动。该纳米纤维膜可用于湿气检测、软体机器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双螺杆工艺纤维素溶解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制备Lyocell纤维过程中的溶解工艺。该工艺采用混合器先将NMMO和纤维素在低温下进行预混,得到均匀的预混和物,然后经双螺杆溶解,其溶解时间短,能耗少、工艺简单、减少了溶剂分解和纤维素降解的可能性。该工艺制得的溶液色浅、溶解完全且不含气泡,可以直接用来纺丝。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高吸水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纺丝液,并纺制成纤维.研究了丙烯酰胺用量、中和度、引发剂用量、聚乙烯醇用量、交联时间等因素对纤维吸水倍率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的横截面和纵向表面,对制得的高吸水纤维进行SEM分析.  相似文献   

20.
离子液体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纤维素溶解方法的局限性,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和有机溶剂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组成的复合溶剂溶解微晶纤维素,结合反相悬浮再生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考察复合溶剂配比对纤维素溶解度和微球制备的影响,比较分析了微球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微球体现出良好的球形度、孔度、孔径和比表面积;进一步选择合适微球,偶联离子交换配基,制备阴离子交换介质,体现出良好的蛋白吸附性能.采用复合溶剂法制备纤维素多孔微球,过程简便,性能优良,可以作为层析介质制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