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酿造食醋与配制食醋中有机酸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首次大批量地从市场上抽样150个食醋样本,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中样本中有机酸含量,并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研究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中有机酸的分布规律,为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鉴别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思路和方法,从食醋的感官品评、理化指标和检测经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着重在感官方面加以阐述,并提供了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建立食醋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分析食用醋精、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指纹图谱的区别,找到能表征食醋质量信息的指纹图谱振荡周期数、振荡寿命等参数,并据此大致鉴别食醋中酿造食醋的含量,可以判断食醋真伪及质量优劣。结果表明,此法能将食用醋精与配制食醋、食用醋精与酿造食醋、配制食醋鉴别出来,并能准确表征食醋质量优劣。  相似文献   

4.
研究应用电子舌技术,对台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酿造食醋与配制食醋进行了检测.研究表明,电子舌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其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得分图上,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落点在各自的区域范围内而互不干扰,说明电子舌对台州生产和销售的酿造食醋、配制食醋有很好的区分效果.  相似文献   

5.
首次抽取台州地区生产、销售的食醋样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测定样本中15种有机酸和香味物质的含量,并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研究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中特征物质的分布规律,为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测定市场中18个配制食醋、90个酿造食醋中的有机酸、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鉴别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方法。结果表明:酿造食醋的乳酸含量在500~15000 mg/kg之间,配制食醋乳酸含量在0~500 mg/kg之间,差异明显;酿造食醋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都明显高于配制食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食醋样品可明显分为固体发酵食醋与配制食醋两大类,因此,通过检测食醋中乳酸、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的含量,对主成分分析法作了重要贡献,可以有效区分酿造和配制食醋,达到鉴别市场上标称的酿造食醋的真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8种有机酸的方法。8种有机酸在试验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回收率为83.47-101.2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7-6.48%。采集不同地域和不同生产工艺生产的典型食醋样品,对其中8种有机酸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食醋中有机酸组成和含量能够反映出该地域食醋的特点,固态发酵食醋中有机酸含量高于液态发酵食醋,并且以乳酸和乙酸为目标物质,有利于更好的鉴别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  相似文献   

8.
根据酿造食醋与配制食醋挥发性组分含量的差异,提出了一种测定食醋中挥发性还原性组分的方法,即氧化值法,并将氧化值定义为100mL食醋样品蒸馏液所消耗的0.002mol/L KMnO4的体积(mL)数。经过分析发现,酿造食醋与配制食醋、冰乙酸的氧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食醋的氧化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酿造属性,可作为反映食醋样品品质的一个指标,并有可能通过测定氧化值来判断某一食醋是否为酿造食醋。所建立的食醋氧化值测定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特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电子鼻技术快速检测了台州地区生产和销售的酿造食醋与配制食醋。研究表明:以食醋中特征香味物质为参照,对检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发现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的落点在各自区域内而互不干扰,说明电子鼻能很好地区分台州市场上的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市售食醋勾兑醋酸的现状,为今后质量监督执法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杭州地区流通领域的食醋进行了抽样检测分析,采用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判定。结果本次对杭州地区流通领域的61个食醋样品进行了勾兑合成醋酸检测分析,其中酿造食醋51个样品,配制食醋10个样品,根据GB1903—2008《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标准酿造醋酸比率(天然度)%≥95%判定,酿造食醋合格率为96.08%,配制食醋合格率为70.00%,配制食醋的掺假现象比酿造食醋严重。结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食醋勾兑合成醋酸的风险监测力度,确保食醋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1.
食醋不仅是重要的调味品,而且还是很好的保健品.目前工业上多采用两步法生产食醋,即将大米发酵成酒精,再将酒精转化成醋酸.结合生料酿酒技术,考察了酶法生料酿醋的新工艺.通过一系列的小试,中试及工厂大试,酶法生料酿醋将会是食醋行业一项重大技术创举.利用生料酶制剂生产食醋,可以达到节能减排,提高出酒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液态发酵醋发酵生产机制,以及液态发酵醋和固态发酵醋微量成分的研究,着重阐述了液态发酵醋与固态发酵醋在发酵生产工艺和风味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了液态发酵醋风味较差的原因,并对提高液态发酵醋的质量、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挖掘适用于咖啡果醋发酵的醋酸菌,该研究选用自然发酵的咖啡果醋为原料,采用钙透明圈法、产醋酸定性试验等筛选醋酸菌,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自然发酵的咖啡果醋中筛选出两株优势醋酸菌菌株,分别编号为A9、A10。其中,菌株A9产酸能力较好,产酸量为3.62 g/100 mL。经鉴定,菌株A9为罗旺醋杆菌(Acetobacter lovaniensis),菌株A10为木葡糖醋酸杆菌(Gluconacetobacter xylinus)。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制定酿造酱油食醋和配制酱油食醋统一完善的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酱油类通过氨基酸态氮与全氮的比值比较法和食醋类通过总酸、不挥发酸等成分百分比比较法确定酿造、配制酱油、食醋的依据及具体制定方法,对新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竹青 《中国调味品》2012,37(4):117-118
根据HACCP质量控制体系基本原理,按照《山西老陈醋》国家标准及其生产工艺,分析其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提出食醋生产企业将其产品冠名为山西老陈醋,必需要符合生产的地域性、酿醋原料、固态发酵、熏醅、陈酿和产品特定技术指标六个方面的要求,否则其产品就不能称之为山西老陈醋。  相似文献   

16.
苹果酒醋饮料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学东 《饮料工业》2005,8(5):35-36
介绍了采用浓缩苹果汁发酵成苹果酒后,再经沈麦112-7#醋酸菌发酵,所得酒醋混合母液与木糖醇、低聚异麦芽糖、维生素C等辅助成分进行科学调配生产苹果醋醋饮料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连续跟踪研究同步发酵老陈醋在不同季节发酵过程中醋醅的温度、水分、酒精度、还原糖、总酸的变化规律,优化调整不同季节的生产工艺参数,使同步发酵老陈醋达到“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四季平衡发酵。经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同步发酵老陈醋四季酿造法最佳工艺条件为平季(春季和秋季):粮水质量比1∶4,入缸温度24 ℃,用曲量50%,火醅接种量15%;夏季:粮水质量比1∶3.5,入缸温度22 ℃,用曲量50%,火醅接种量15%;冬季:粮水质量比1:4.5,入缸温度26 ℃,用曲量50%,火醅接种量20%,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全年总酸平均含量为4.95 g/100 mL,绝对偏差为2.92%,出品率提高2.89%。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醋糟及醋醅的利用率,开辟醋糟利用的新途径,在食醋酿造传统工艺基础上,在拌醅阶段多加入醋糟和麸曲,进行醋酸发酵,分析醋酸发酵结束后醅酸及醋液的变化。以醋糟添加量、麸曲添加量、堆积时间及火醅接种量为评价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佳酿醋工艺参数为麸皮添加量5.1%,堆积时间23.8 h,醋糟添加量为89%,在此工艺条件下,确定了顶火时间3 d,顶火温度44.5 ℃,醋酸发酵周期10 d,醋酸发酵结束后醅酸含量的平均值为(4.520±0.023) g/100 g,淋醋后所得半成品醋,与传统工艺酿制所得的半成品醋相比,氨基酸态氮提高8.78%,还原糖提高11.22%,出品率提高了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