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在微生物检测与鉴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介绍了MALDI-TOF MS分析技术微生物检测原理、前处理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鉴定、分型、溯源分析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检测鉴定方法相比,MALDI-TOF MS分析技术表现出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易于操作等显著的技术优势。随着微生物质谱数据库以及分析方法的逐渐完善,该技术将成为微生物实验室致病菌快速检测鉴定的重要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麦麸为原料诱变选育的不产黑色素出芽短梗霉为发酵菌株,利用其发酵过程中合成的木聚糖酶水解麦麸纤维,制备阿魏酰低聚糖(FOs)。研究碳源、氮源、金属离子和表面活性剂等诱导物对出芽短梗霉木聚糖酶活力和FOs合成的影响,以探明各物质对出芽短梗霉木聚糖酶活力和FOs合成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物质添加量对出芽短梗霉产酶和FOs的影响,确定芽短梗霉发酵制备FOs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50g/L麦麸处理液中添加15g/L葡萄糖、1g/L蛋白胨和1g/L玉米浆,FOs产量和木聚糖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627nmol/L和52.66IU/mL。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胶囊剂型保健食品不同时期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手部、设备表面进行微生物污染调查,监测车间清洁卫生的质量变化,对典型的污染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掌握各环节微生物菌群构成,评价企业生产过程微生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结果显示,34份人员手部涂抹样本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均<10 CFU/手,菌落总数介于10~107 CFU/手;132份设备表面涂抹样本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值均<0.4 CFU/cm2(设备表面),菌落总数介于10~104 CFU/cm2。从样本中分离出46株微生物(其中细菌44株,真菌2株)进行菌种鉴定,优势种群为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占比为60.87%,其次是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占比均为4.35%。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和MALDI-TOF蛋白指纹图谱对分离的类芽胞杆菌进行溯源分析发现在人员手部和设备之间存在交叉污染,且该菌长期定殖用于周转物料的容器表面,对产品质量控制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酸乳生产中微生物的分布图谱,以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利用空气沉降法,对配料区、巴杀区、接种区、发酵区、灌装区、二次巴杀区的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利用涂抹法,对生产设备的管路和表面、岗位人员的手部进行清洁卫生监测;同时利用PCR技术,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菌株鉴定,确定各区域中存在的主要微生物。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区域中环境洁净程度为:接种区灌装区发酵区二次巴杀区配料区巴杀区;主要存在的微生物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莫拉克斯菌属(Moraxella sp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p.)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设备管路和表面的微生物主要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人员手部的微生物主要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p.)。生产车间微生物分布图谱的建立,为生产车间微生物控制体系及污染微生物溯源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l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MALDI-TOF MS),对芽孢杆菌进行快速鉴定和聚类分析,用于研究MALDI-TOF MS对芽孢杆菌溯源的可行性。方法 对实验菌株纯化培养后,使用甲酸提取法提取实验菌株蛋白,并使用MALDI-TOF MS,对22株环境分离菌株和1株标准菌株(CGMCC(B)1.1086)进行鉴定。进一步采集22株实验菌株的蛋白质指纹图谱,使用SARAMIS软件,对实验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经鉴定,标准菌株(CGMCC(B)1.1086)的鉴定结果可信度为99.9%。22株环境菌均为芽孢杆菌,其中,6株菌鉴定到属水平,16株菌鉴定到种水平。在相似水平为80%的条件下,22株芽孢杆菌分为22个分支。结论 可以使用MALDI-TOF MS对芽孢杆菌进行快速鉴定与分型,对于微生物溯源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食品检测及溯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的酶解液、茵龄、酶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培养方法及其他因素对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芽短梗霉原生质体制备所需的最佳条件是酶浓度5 mg/mL(蜗牛酶、纤维素酶)、菌龄24 h、酶解温度37℃、酶解时间1 h,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达100%.再生率为64.6%.  相似文献   

7.
应用传统培养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屠宰分割过程中猪胴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并对屠宰车间刀具和分割车间接触面进行细菌菌落计数,以确定屠宰分割过程中的关键污染环节。结果表明:测序共得到881 458 个有效序列,864 个可操作分类单元,样品共注释到了22 门、33 纲、79 目、162 科、382 属和613 种的微生物信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优势菌门,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主要的优势菌属。屠宰分割过程中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放血>脱毛>分割>开膛>冲淋>冷却,冷却环节胴体表面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分割后有所增加,表明分割是关键污染环节。传统微生物计数与测序的结果一致,从脱毛到冷却环节,猪胴体表面各类微生物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割后显著上升;分割车间各接触面菌落总数平均为6.11(lg(CFU/cm2)),高于屠宰车间刀具(平均为4.86(lg(CFU/cm2))),表明分割车间各接触面是关键污染源,进一步证明猪胴体分割环节为关键污染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尿嘧啶对出芽短梗霉生长及合成普鲁兰多糖的内在机制,研究了尿嘧啶在普鲁兰多糖发酵过程中的最适添加量与最适添加时间。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比较出芽短梗霉发酵后期(88 h)的蛋白质组分,并对其差异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48 h添加0.5 g/L的尿嘧啶对普鲁兰多糖的产量提高最为显著,在5 L发酵罐上验证,产量由70.13 g/L提高到86.27 g/L,提高了23%。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鉴定出80个差异性蛋白质,其中包括40个上调蛋白和40个下调蛋白(差异倍数>2,P<0.05),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聚类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显示上述差异蛋白广泛涉及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等重要生物过程。差异蛋白质主要参与糖酵解、果糖和甘露糖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和TCA循环等代谢过程,最终引起普鲁兰多糖产量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出芽短梗霉产普鲁兰多糖的代谢机理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9.
短梗霉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副产物,营养丰富;麦芽根为麦芽制造过程中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淀粉酶、麦芽酶、果酸酶及蛋白酶,富含B族维生素,并含有大量未知生长因子。因此,利用麦芽根所含有的丰富酶系和生长因子来酶解淀粉工业废水,便于出芽短梗霉菌的生长代谢。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控制培养基初始pH为6.5、发酵温度为28~30℃、转速为180r/min、发酵时间120h的发酵工艺,较适合于出芽短梗霉菌利用麦芽根与淀粉废水的混合培养液进行代谢,生产短梗霉多糖。  相似文献   

10.
海洋酵母菌处于低温和高浓度盐环境中,具有耐低温和高渗透压胁迫等优良特性,在果实采后病害防治中可能具有独特的优势。本实验通过对来自不同海洋环境的61株酵母菌进行筛选,发现其中4株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在进行活体实验中发现编号为DG-1的菌株对灰霉病害的生防效果最佳,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和分子鉴定方法初步证明其为一种类酵母—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研究发现其生防效果随酵母菌浓度增大而增强,但对灰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不显著,并不能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其悬浮液有明显的生防作用,但热处理液对病菌无明显的生防作用,由此初步判断出芽短梗霉的生防机理为营养竞争型,并优化了其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1.
左青 《中国油脂》2020,45(11):127-132
大豆预处理车间的粉尘分为干式粉尘和湿式粉尘。粉尘易引起设备故障和车间污染,在限定空间和条件下会发生粉尘阴燃、起火甚至爆炸,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大豆预处理工艺和设备的特点设计除尘风网和工艺风网。对大豆预处理车间的除尘风网和工艺风网进行了介绍。为减少含尘气体排放,除尘风网采取循环风设计,对可能出现阴燃、起火的溜管、弯头、设备的下料接管积尘处,以及可能出现粉尘爆炸的筒仓进行防燃、防爆和抑爆处理。通过对4 000 t/d 大豆压榨厂含尘气体排放实测表明,预处理车间的风网运行稳定,实现了安全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红皮洋葱为主要原料,通过对洋葱片加工过程中的护色、去辛辣味等工艺处理,对不同风味的洋葱片进行调香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将洋葱在5%Nacl 溶液中护色20min、煮制2min。最佳配方:鲜味葱片味精0.6%,五香粉0.3%,白砂糖0.3%;辣味葱片:味精0.3%,辣椒粉0.3%,白砂糖0.3%;烧烤味葱片:味精0.3%,烧烤香粉0.6%,白砂糖0.3%的,调香后于85℃下热风干燥2.5小时,洋葱片的风味最佳。研制出的风味洋葱片色泽淡粉红、口感酥脆、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用420nm、560nm、620nm三种波长测定中间制品(清汁、粗糖浆、清糖浆)的色值(°st)及白砂糖产品的色值(IU),并对其进行关联度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波长中,560nm波长测得的色值与白砂糖产品色值的关联度最大;3种中间制品中,清汁的色值与白砂糖产品色值的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分析灰分超标白砂糖灰分成份,并通过试验室模拟试验与分析主要灰分成份在澄清过程变化,探讨白砂糖灰分超标的主要原因,为糖厂降低白砂糖灰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6/07年榨季将预灰静态混合器、罐内射流混合系统、扩散孔板混合器和旋流混合器组成的硫熏中和强化反应器系统应用在廖平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澄清工段,使清汁质量和白砂糖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可减少硫熏强度1~2 cc,节约石灰约10%.同期清汁重力纯度提高近1%,白砂糖产品色值小于130 IU的占52.47%.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内外资制糖企业生产的白砂糖产品质量进行比对,总结出我国内外资制糖企业白砂糖产品质量差异,分析了外资制糖企业白砂糖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甘蔗亚硫酸法糖厂色值超标白砂糖的主要色素成分,在线跟踪白砂糖煮制原料糖浆、乙糖及煮制过程色素成分变化情况,结合分析混合汁的主要色素成分含量,确定造成白砂糖色值超标的主要色素的是铁与氨基氮,铁来源于生产过程而氨基氮来源于甘蔗原料,并讨论在生产过程减少白砂糖铁与氨基氮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The sugar standard implemented under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standardizing the production of China's sugar industr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 indust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sugar produc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 and industrial standard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uch as sensory indicators,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and health indicator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white granulated sugar product standard, the sucrose content of the same level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has not been adjusted, while the standard for indexes other than sucrose content, have been improve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ugar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de.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a's national standard of white granulated sugar has kept pa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  相似文献   

19.
付勋 《中国酿造》2018,37(5):173
以玫瑰香橙干型果酒为酒基,分别添加白砂糖、柠檬酸、玫瑰香橙澄清果汁,对果酒进行调配。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香橙果酒调配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果酒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品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果酒最佳的调配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60 g/L,柠檬酸添加量0.5 g/L,澄清果汁添加量4.5 mL/100 mL。在此条件下,果酒感官评分为90.4分;果酒酒精度为10.2%vol,总酸达6.6 g/L,总糖为60.2 g/L;果酒菌落总数为8 CFU/mL。  相似文献   

20.
建立红糖、黑糖、赤砂糖与白砂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模式识别。采用Durashell C18-AM亲水性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进行分析,以乙腈-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10 nm。并对结果进行化学模式识别(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10 批红糖样品指纹图谱中共有峰为13 个,7 批白砂糖中共有峰为1 个,10 批赤砂糖中共有峰为7 个,3 批黑糖中共有峰为17 个。正交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出6 个主要差异性成分。该方法稳定可靠,可将红糖、黑糖、赤砂糖与白砂糖进行明显区分,从而用于该类食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