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提高红曲霉(Monascus )液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能力,一种新型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被应用于产Monacolin K红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工作;同时,通过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平板对峙培养的筛选方法,选育获得较初始红曲霉菌Monacolin K产量提高60%以上的突变菌株MP60-6。确定发酵培养基组成为甘油5%,米粉50 g/L,蛋白胨15 g/L,NaNO3 2 g/L,MgSO4 1 g/L,ZnSO4 2 g/L,KH2PO4 1.5 g/L,并进一步确定在发酵第3、第4天添加0.1%的乙酸和0.2%的柠檬酸,发酵第8天补加10%的甘油。在上述条件下发酵17 d后Monacolin K产量可以达到1 302 mg/L,为出发菌株产量的2.66倍。  相似文献   

2.
从29株红曲霉菌(Monascus sp.)中筛选得到的M2为出发菌株,进行UV照射、LiCl诱变以及硫酸二乙酯处理与LiCl复合诱变三次诱变,筛选获得Monacolin K的产量显著提高的菌株MS-12。对液态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接种量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MS-12液态发酵Monacolin K的产量显著提高,达到264.7μg/mL,桔霉素含量仅为0.026ng/mL。   相似文献   

3.
红曲霉9901液态发酵产莫纳可林K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红曲霉 990 1产莫纳可林K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确定出以甘油为碳源 ,大豆水解液为氮源 ,C/N比为 1 0 /1的最佳培养基组成 ,得出 990 1液态法产莫纳可林K的最适 pH为 4 5 ,温度 2 6℃ ,接种量为 5 %(体积分数 ) ,发酵时间 1 4d。通过实验 ,摇瓶发酵的莫纳可林K含量可以达到 1 60 0mg/L ,在 1 5L小型发酵罐实验中 ,莫纳可林K含量可达到888 9mg/L。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丛毛红曲霉工程菌TI-25 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的发酵工艺,以菌株TI-25 作为研究对象,以MK 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探究丛毛红曲霉工程菌TI-25 高产MK 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发酵瓶装米量、初始加水量和发酵变温时间均会显著影响发酵产物的MK 产量,而发酵时间、种子液培养基初始pH 值和种子液接种量对发酵产物的MK 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选取发酵瓶装米量、初始加水量、发酵变温时间3 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I-25 固态发酵产MK 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瓶装米量20 g/350 mL,初始加水量32.38 mL,30 ℃培养3 d 后,变温为28 ℃继续培养12 d,种子液接种量10%,种子液培养基初始pH4.5,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红曲米中的MK 产量高达635.12 mg/kg。  相似文献   

5.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初筛、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复筛,从湘西原香醋醋醅中筛选产Monacolin K红曲霉,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初筛获得7株具有产Monacolin K能力的红曲霉,复筛选择产Monacolin K能力达157mg/L的M3菌株为优势菌株。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5.3、发酵温度25℃、摇瓶转速112r/min、发酵时间10.5d,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Monacolin K质量浓度达354.68mg/L。  相似文献   

6.
红曲霉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红曲霉TQ-57固态发酵生产Monacolin K的工艺条件的研究,确定了固态发酵的工艺条件为:培养基水分50%,相对湿度75%,起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6d,蛋白胨用量为3.0%,甘油用量为0.2%,Monacolin K量可达到2.243mg/g。通风培养时Monacolin K量为2.563mg/g干基质。  相似文献   

7.
红曲霉红色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No.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一株制备原生质体的起始菌N0.18,该菌株红色素含量比No.1提高1倍。进而对其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方案基础上,紫外诱变原生质体,诱变株经筛选,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红色素高产菌株N0.154。在摇瓶培养基中进行液态发酵,连续传3代,发酵液中红色素量稳定在20.6U/mL-22.8U/mL,其红色素产量大约是菌株No.1的3倍。  相似文献   

8.
以红曲霉菌株Monascus SE01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诱变、双氧水筛选和氯化锂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得到高产黄色素的红曲霉突变株。实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照射60s、氯化锂质量分数为0.12%的复合诱变条件下得到的菌株SE19,经液态发酵后黄色素高达57.1U/mL,与出发菌株相比,黄色素色价提高了5.54倍。该菌株5代接种后,其黄色素产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红曲霉菌种选育及固态发酵法生产Monacolin K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No.1为出发菌株,对该菌受制霉菌素影响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经紫外线诱变筛选得到1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抗药性突变株AS.12,并对其产MonacolinK的发酵条件进行了摸索和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发酵条件下,物料厚度4cm,初始含水量50%,温度28℃,发酵12d,MonacolinK含量达2.186mg/g红曲干粉。  相似文献   

10.
Monacolin K是红曲霉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显著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水平。主要综述了Monacolin K的理化性质、在抑制胆固醇合成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红曲霉发酵过程中高产Monacolin K的途径,并对Monacolin K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筛选高产Monacolin K红曲菌株,并对菌株的液态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研究.从实验室保存的5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出1株Monacolin K总产量为0.903g/kg的红曲霉M-A11.以红曲霉的生长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豆粕粉1%,MgSO40.1%,K2HPO40.15%,NaNO30.1%,最佳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为50mL/250mL,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摇瓶转速为170r/min,最佳培养时间为84h.  相似文献   

12.
选用青稞为原料,在固态发酵条件下,研究青稞接种从毛红曲霉(Monascus pilosus)后发酵过程中不同因素对Monacolin K产量的影响。对不同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等进行单因素试验优化,并以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初始pH值为影响因素,确定产Monacolin K的青稞功能红曲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pH 4.0的水浸泡至无白心后蒸煮20 min的青稞米为基础培养基,添加0.6%蛋白胨、0.3%酵母提取物和0.3%磷酸二氢钾,装料量160 g/500 mL,接种10%从毛红曲菌液体菌种,变温发酵,32 ℃发酵2 d后降温至25 ℃发酵21 d。此优化条件下Monacolin K产量可达1.52%。  相似文献   

13.
降胆固醇红曲霉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固体培养基培养红曲霉,并对40株红曲霉Monacolin.K 的产生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初筛,获得了8 株可能具有Moncolin K产生能力的菌株.再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初筛阳性菌进行检测,证实其中3株具有较强的Monacolin K 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红曲霉中Monacolin K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综述了Monacolin K的特性、药理作用及应用价值,阐述了影响Monacolin K产量的因素及国内外对Monacolin K的研究开发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前期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在红曲菌发酵液原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添加精氨酸、L-苹果酸、D-葡萄糖、烟酰胺、α-酮戊二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焦磷酸硫胺素、黄素单核苷酸、L-乳酸等差异代谢物,对发酵第8天和第15天的红曲色素以及Monacolin K的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以及黄素单核苷酸的添加对Monacolin K产量的提高效果较好,推测氨基酸类物质的添加对Monacolin K产量有促进效果;其中精氨酸添加后效果最为显著,Monacolin K产量约为对照组的2.2~3.7倍。不同含量的烟酰胺对Monacolin K有不同的影响,低含量具有促进作用;而高含量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赖氨酸、苯丙氨酸以及黄素单核苷酸对红曲色素提升效果较好,其中黄素单核苷酸可使红曲色素产量约提高至对照组的1.5~3.0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64.3 Gy的剂量处理两株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M1和M2,经初筛、复筛后采用HPLC法检测诱变菌株中Monacolin K含量,并进行遗传稳定性实验,从而选育高产Monacolin K、低产桔霉素的突变株。结果表明:经混合粒子场辐照后,紫色红曲霉M1和M2分别筛选出43株和22株正突变株,突变率分别为74.64%和56.72%,其中正突变率分别为60.56%和32.84%。突变株M1-20、M2-4发酵液中Monacolin K含量分别达到了421.69 mg/L和406.68 mg/L,较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42.14%和101.27%,经5次传代培养后产Monacolin K的能力仅下降了4.21%和1.65%,并且其发酵液中桔霉素的含量均在0.010.04 mg/L之间,与出发菌株相比,桔霉素含量均明显下降。高能混合粒子场可引起紫色红曲霉菌落形态及色泽发生改变,突变率高,可获得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是一种可应用到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界面上红曲霉的生长及Monacolin K的产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界面培养方法 ,对红曲霉的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界面培养方法 ,红曲霉的生物量、产量与温度的关系 ,同以大米为基质的固态发酵过程相似。这说明以界面培养法来简化传统的固态发酵过程是合理的。在界面上 ,红曲霉仍表现为顶端生长 ,在恒温条件下可获得比变温培养多的菌体量及色素 ,但变温培养可获得较多的Monacolin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