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丰甜一号普通荞麦种子作为试验原料,探索了普通荞麦种子经发芽处理后使用液态发酵法酿制荞麦酒的工艺。结果表明,在酵母菌接种量为5%,料水比为1∶4.0(g∶mL),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8 d的最佳发酵条件下,荞麦酒的酒精度为13.50%vol。产品呈黄棕色具有焦香味,显示出良好的品质,总黄酮含量为268.97μg/mL。  相似文献   

2.
以黑米、荞麦、糯米为主要原料,采用甜酒曲作为发酵剂,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所得黑米荞麦米酒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黑米荞麦米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糯米、黑米、荞麦质量比4∶6∶6,蒸煮时间20 min,料液比20∶9(g/mL),发酵时间7 d。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黑米荞麦米酒酸甜适中、口感醇厚、酒体协调,风味成分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以甜荞作为发酵原料,以荞麦酿造酒的酒精度和黄酮类物质含量两项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 条件。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3(g∶mL),酿酒曲添加量0.6%,发酵时间12 d,发酵温度20 ℃。 在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荞麦 酿造酒的酒精度10.09%vol,淀粉利用率78.52%,黄酮类物质收率57.36%。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传统木瓜果酒酿造工艺,提升木瓜果酒的品质,利用光皮木瓜酶解液和荞麦糖化液为混合原料,以酒精度、总黄酮含量以及感官评价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木瓜荞麦果酒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荞麦果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4 °Bx、酵母接种量0.5%、发酵温度22 ℃、木瓜酶解液:荞麦糖化液质量比为1∶2、主发酵时间14 d。在此优化条件下,木瓜荞麦果酒液的酒精度为17.8%vol、总黄酮含量为0.54 mg/mL、总酸含量为3.78 g/L、总糖含量为24.31 g/L、还原糖含量为4.32 g/L,酒体色泽金黄、澄清透亮、香醇净爽,符合果酒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荞麦和马尾松花粉为原料,研制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对5株酵母菌进行发酵试验,以酒精度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优良酵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3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选择安琪甜酒干酵母为发酵菌种,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g∶mL)、发酵温度28 ℃、发酵时间7 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制得的荞麦-马尾松花粉格瓦斯饮料的酒精度为6.2%vol,总黄酮含量为92.92 μg/mL。  相似文献   

6.
以米糠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米糠酒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米糠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料水比1∶2(g∶mL),酵母菌接种量0.4%,发酵温度34 ℃,发酵时间12 d。在此条件下,米糠酒的酒精度为10.3%vo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 °Be',米糠酒酒体清澈透亮有光泽,具有米糠和酒的香味,口感醇香浓郁。  相似文献   

7.
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文  周文美 《酿酒科技》2012,(8):97-100,105
通过对照试验确定菌种、原料配比和原料处理方法,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表明,经发芽处理后的原料可发酵性明显增强,产酒黄酮含量有显著增加;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能力强于其他几种菌种;甜荞∶苦荞为3∶2、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5%,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酒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棘汁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考察料液比、发酵温度、初始糖度、酵母添加量对沙棘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3.4∶1(g∶mL)、发酵温度26 ℃、初始糖度27 °Bx、酵母添加量0.04%。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发酵的沙棘酒果香浓郁、色泽清亮、酒香醇正、口感独特,酒精度为12.0%vol,感官评分为93分。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雪花全粉为原料,安琪酿酒活性干酵母(angel active dry yeast,ADY)为发酵剂,制得马铃薯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马铃薯酒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7.0(g/mL),发酵温度18℃,糖化酶添加量120 U/g,蛋白酶添加量4 U/g,ADY添加量为0.005%,按此工艺发酵,所得酒度为5.3%vol,总高级醇含量为103.23 mg/L。  相似文献   

10.
以大米为试验原料,葡萄糖值(DE值)和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大米酒精发酵工艺对米醋生产过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大米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5(g∶mL),液化酶0.3%,氯化钙0.1%,液化温度97 ℃,液化时间90 min;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糖化酶0.2%,糖化温度65 ℃,糖化时间为60 min;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酵母接种量0.25%,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12 d。在此最佳条件下,最终发酵前醪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19.8 g/100 mL和75.8%,发酵后酒精度达到12.0%vol,出酒率为37.67%。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irstatum)固态发酵苦荞,探讨发酵时间、物料厚度、发酵温度、固液比对苦荞蛋白含量、蛋白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酵时间为4 d、物料厚度为1.0 cm、温度在24 ℃、固液比为1∶0.6(g∶mL)时,苦荞总蛋白含量达到最高,其中苦荞清蛋白含量在发酵时间4 d、物料厚度1.0 cm、发酵温度32 ℃、固液比1∶0.4(g∶mL)时比未发酵高;苦荞球蛋白含量在发酵时间6 d、物料厚度2.0 cm、发酵温度28 ℃、固液比1∶0.6(g∶mL)时比未发酵高;苦荞醇蛋白在发酵时间8 d、物料厚度2.5 cm、发酵温度30 ℃、固液比1∶0.8(g∶mL)时比未发酵高;苦荞谷蛋白在发酵期间没有明显变化,蛋白酶活性影响着苦荞总蛋白的含量。苦荞经发酵后其体外抗氧化能力高于未发酵苦荞。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黑树莓为原料、荞麦原浆酒为酒基制备黑树莓泡制酒,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其泡制工艺条件,并采用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和急性痛风性关节肿胀模型评价黑树莓泡制酒的抗痛风功效。结果表明,黑树莓泡制酒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mL∶g)、泡制时间60 d、荞麦原浆酒酒精度49%vol。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树莓泡制酒的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率为42.68%,总黄酮含量为0.97 mg/mL;黑树莓泡制酒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尿酸含量、XOD活性及升高尿液中尿酸的含量(P<0.05),血清中尿酸含量、XOD活性分别降低121.93μmol/L、13.93 U/L,尿液中尿酸含量升高131.78μmol/L,且急性痛风性关节肿胀度下降5.37%。黑树莓泡制酒具有明确的抗痛风功效,为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荞麦为原料制备荞麦醋,以荞麦醋总酸含量为响应值,以拌醅酒精度、火醅接种量、醋醅水分含量为自变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荞麦醋醋酸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荞麦醋醋酸发酵阶段最佳工艺条件为:拌醅酒精度4.50%vol,火醅接种量12%,醋醅水分含量65%,发酵时间9 d。在此优化条件下,荞麦醋总酸含量为4.86 g/100 mL。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半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1.5(g∶mL),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最佳条件下,苦荞小曲酒出酒率为58.06%,感官评分为85.33分,总酸含量为0.69 g/L、总酯含量为2.18 g/L,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酯类19种、酸类5种、醛类2种、其他类4种。  相似文献   

15.
以燕麦为原料,采用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酵燕麦,探讨燕麦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发酵条件对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酚提取工艺条件为燕麦料液比1∶16(g∶mL),乙醇体积分数60%,浸提温度45 ℃,浸提时间60 min。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酚含量可达1.48 mg/g。冠突散囊菌发酵燕麦的发酵条件为燕麦料液比1∶1.0(g∶mL),接种量2%,28 ℃发酵4 d。在此最佳发酵条件及提取工艺条件下,多酚含量最高可达2.28 mg/g。经发酵后的燕麦多酚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