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获得更适应低温环境的产肌氨酸氧化酶菌株,该研究从渤海海泥中分离、筛选高产低温肌氨酸氧化酶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的肌氨酸氧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产肌氨酸氧化酶的菌株8株,其中菌株LYH18的肌氨酸氧化酶活力最高,为1.65 U/mL;菌株LYH18被鉴定为海泥芽孢杆菌(Bacillus oceanisediminis);肌氨酸氧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分别为25 ℃、8.0,在温度25~40 ℃、pH 7.0~10.0的范围内,酶活性较稳定,该酶属于低温酶。 相似文献
2.
3.
一株产高活性多酚氧化酶菌株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变色圈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产多酚氧化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所产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株产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命名为ZL-2,其被鉴定为竹黄菌属(Shiraia sp.)。菌株ZL-2发酵8 d产多酚氧化酶酶活最高,达到521 U/mL。菌株ZL-2产多酚氧化酶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其最适pH值为6、最适温度为30 ℃;酶活在温度20~40 ℃及pH 3~6范围内稳定。金属离子Cu2+、Mg2+、Mn2+、Fe3+、Zn2+对多酚氧化酶都有激活作用,其中Cu2+激活作用最强;Ca2+、Al3+对酶活有一定抑制作用;L-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对该酶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从丝瓜中分离纯化出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并对其部分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DEAE-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75分子筛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丝瓜PPO。纯化所得酶的比活力为957.9 U/mg,纯化倍数为28.3,酶活力回收率为18.5%;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检测结果显示该酶蛋白呈单一条带,为单亚基蛋白,其分子质量约为67.8 kD,且无同工酶;该酶最适pH6.0,最适温度30 ℃,以左旋多巴(L-dopa)为底物,其米氏常数(Km)为1.32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0.22 OD475 nm/min。 相似文献
6.
7.
白萝卜作为我国第二大蔬菜。其贮运和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多以酶促褐变为主,全面系统地了解白萝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并研究其抑制手段,对提升白萝卜及其制品的品质和商品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鲜白萝卜为原材料,采用丙酮洗涤、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匀浆法从中提取PPO,考察了pH、温度对酶活的影响,分析了其温度稳定性、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探讨了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并对多种酶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为控制加工过程中白萝卜的酶促褐变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0℃,Km和Vmax值分别为53.8 mmol/L和588 U/min。90℃热处理2.5 min或85℃热处理3.5 min可基本完全钝化其活性,Vc、异Vc和L-cys对PPO酶活的抑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9.
白萝卜作为我国第二大蔬菜。其贮运和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多以酶促褐变为主,全面系统地了解白萝卜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并研究其抑制手段,对提升白萝卜及其制品的品质和商品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鲜白萝卜为原材料,采用丙酮洗涤、0.2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匀浆法从中提取PPO,考察了pH、温度对酶活的影响,分析了其温度稳定性、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探讨了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并对多种酶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为控制加工过程中白萝卜的酶促褐变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 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0 ℃,Km和Vmax值分别为53.8 mmol/L和588 U/min。90 ℃热处理2.5 min或85 ℃热处理3.5 min可基本完全钝化其活性,Vc、异Vc和L-cys对PPO酶活的抑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蓝莓中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本文对影响蓝莓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力的主要因素:p H、温度、金属离子、抑制剂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中PPO最适p H为6.5,最适温度为30℃,Ca~(2+)和Mn~(2+)对蓝莓PPO有抑制作用,Cu~(2+)、Mg~(2+)、Zn~(2+)、Fe~(3+)对蓝莓PPO有激活作用。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及亚硫酸氢钠能抑制PPO酶活,但柠檬酸抑制效果较差。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蓝莓果PPO耐热性较差,高温短时可显著抑制PPO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高效利用甲醇的功能性微生物,从气化厂甲醇车间附近的土壤中分离筛选菌株,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菌株生长及甲醇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细菌,编号为4311,经鉴定为甲基球形菌属(Methylopila sp.)。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初始甲醇体积分数1.0%,初始pH值5.0,氯化钠添加量0.05%,氮源为蛋白胨,其添加量为2 g/L。在此优化条件下,菌株4311对1.0%(V/V)甲醇的降解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筛选出能够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Protein-glutaminase,PG)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分类和鉴定。[方法]以carboxybenzoxy(Cbz)-Gln-Gly为唯一氮源,从来自全国各地采集到的726份土样中富集筛选能够产生蛋白质谷氨酰胺酶的菌株,分别从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发酵上清的脱酰胺活性。[结果]共筛选到9株产PG酶的细菌,经鉴定,其中7株为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一株为解朊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proteolyticum),另外一株为粘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gleum)。[结论]分别发酵测定9株菌的PG酶活性,产吲哚金黄杆菌ZYF120413-7发酵酶活最高,为0.7168U/m L。粘金黄杆菌D4-1-1的产酶能力最低,其酶活为0.1029U/m L。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扩大了PG酶产生菌株的来源,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连云港高公岛海域采集的海泥中使用平板变色圈法初筛和摇瓶发酵复筛后,获得一株产几丁质脱乙酰酶的菌株MCDAⅡ-2。综合形态学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MCDAⅡ-2鉴定为Rhodococcus hoagii。进而研究其酶学性质,得该几丁质脱乙酰酶最适催化温度为35℃,最适pH为8.0。Na^+、Mg^2+、Li+、Sr^2+对酶促反应起到促进作用,Ca^2+、Ba^2+、Co^2+、Cd^2+、Fe^2+及EDTA对酶促反应起到了抑制作用,而K^+对酶促反应影响较小。酶在25℃~35℃时较稳定,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本次研究的结果将为几丁质脱乙酰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研究从人母乳中分离乳酸菌。采用透明圈法从产后1030 d的人母乳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酸能力较强的乳酸菌。对筛选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 DNA序列鉴定。结果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短杆状,无芽孢;生理生化特性符合鼠李糖乳杆菌的基本特征;16S r DNA序列及进化树分析进一步确认该菌株为鼠李糖乳杆菌,命名为鼠李糖乳杆菌Z5。在p H3.0的条件下模拟人工胃肠液共消化6 h后该菌存活率仍达90%以上,在0.15 g/L胆盐质量浓度培养6 h,菌株存活率为76.14%;抑菌实验发现,菌株培养液对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达20 mm以上。细胞黏附实验发现,该菌株可有效黏附到Caco-2细胞表面,对Caco-2细胞的平均黏附数为7.54×105cfu/m L。从人母乳中获得了这株具有潜在益生性质的鼠李糖乳杆菌,为明确母乳中益生菌的功效及开发新型益生菌产品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提升麸曲清香型白酒风味品质,该研究采用稀释平板涂布培养法从清香型白酒大曲中分离纯化细菌,采用感官嗅闻法从中筛选出具有产香气功能的细菌菌株,将其应用于麸曲白酒酿造,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2株具有香气功能的细菌,编号分别为HXX7和HXX12,其发酵液中挥发性香气成分丰富,均含有酯类、醛酮类、酚类、杂环类化合物等,具有较强产香能力。将菌株HXX7和HXX12分别应用于麸曲清香型白酒生产,其中,菌株HXX7发酵酒样中丁酸乙酯(41.91 mg/L)、4-乙基愈创木酚(148.70 mg/L)、3-羟基-2-丁酮(312.68 mg/L)、苯乙醛(79.27 mg/L)、β-苯乙醇(128.38 mg/L)含量升高。结果表明,菌株HXX7可增加原酒香气,改善原酒风味,从而提升白酒品质。菌株HXX7被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19.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人工胃液和胆盐耐受性试验,以期筛选性能优良乳酸菌。结果表明,从泡菜中共分离出71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消化乳杆菌(Lactobacillus alimentarius)3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7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1株、棒状乳杆菌(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2株、有害片球菌(Pediococcus damnosus)9株。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可用于食品,且植物乳杆菌S74和S78具有较高的抗人工胃液能力,存活率分别为(94.73±4.56)%、(108.73±7.16)%;菌株S74在0.3%的胆盐中的生长效率[(7.41±3.28)%]低于菌株S78[(10.04±4.90)%]。说明植物乳杆菌S78在pH 3.0的人工胃液和0.3%的胆盐环境均具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在功能性泡菜及益生菌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从研究室保藏的10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高产酯化酶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最适培养基进 行选择,最后对其所产的酯化酶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酯化酶菌株X1,并被鉴定为血红红曲霉(Monascus sanguineus)。 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70g/L,大豆蛋白胨20g/L,NaNO3 2 g/L,KH2PO4 1 g/L,MgSO4·7H2O 2g/L, 初始pH值4.5。采用最优培养基,在30℃、180 r/min条件下发酵4d,酯化酶活力为315.19 U/mL。 该酯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 25~3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5.0,在pH为6.0时稳定性较高;金属离子Ca2+可提高该酯化酶活性,Mg2+、Fe2+、Na+和Ag+则有 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Ag+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