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已筛选出产海藻糖合酶菌株———恶臭假单胞杆菌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菌株最佳发酵培养基。恶臭假单胞杆菌H76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粉 ,无机盐为MgSO4 ·7H2 O ;该菌株产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麦芽糖 3 % ,葡萄糖 3 % ,Mg SO4 7H2 O 0 2 % ,蛋白胨 2 % ,酵母粉 0 7%。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洋弧菌X511的产酶发酵培养基,提高其胞内褐藻胶裂解酶产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碳源、不同氮源、海藻酸钠、氯化钠、蛋白胨、硫酸亚铁、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对菌株产胞内酶活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海藻酸钠、氯化钠、蛋白胨和硫酸镁对胞内酶产量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构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成分为海藻酸钠9.0 g/L,NaCl 31.6 g/L,蛋白胨15.0 g/L,MgSO4·7H2O 1.5 g/L。在此条件下,该菌株的胞内褐藻胶裂解酶的活力为(20.65±0.14) U/mL,较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64.4%。  相似文献   

3.
利用乙醇-CMC-Na平板初筛,经摇瓶发酵复筛,从谷酒成熟酒醪中筛选获得1株耐酒精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细菌Lys-1249。经生理生化测定、形态观察及16S rDNA 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经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的产酶条件,表明该菌株在麸皮2.0%,蛋白胨0.6%,K2HPO4 0.1%,MgSO4·7H2O 0.05%,FeSO4·7H2O 0.02%,MnSO4 0.01%,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37 ℃,发酵周期48 h的条件下,其耐酒精纤维素酶活力达到158.54 U/mL。该菌株在6.0%vol乙醇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活性可保持65.95%。  相似文献   

4.
怀丽华  陈宁  白刚  杨文博  李梅 《食品科学》2007,28(12):336-340
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TS1138为供试菌株,运用响应面法对酶法合成L-半胱氨酸所用酶的生产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TS1138菌株产酶的众多因素中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DL-ATC 、玉米浆、转速和装液量。在此基础上再利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优化,得出了最佳的实验条件。最佳产酶培养基配方为(g/L):葡萄糖 30、DL-ATC·3H2O 3.0、玉米浆 3.1、尿素 3、MnSO4·H2O 1、K2HPO4·3H2O 3、FeSO4·7H2O 0.01、MgSO4·7H2O 0.5、NaCl 3;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 190r/min、500ml摇瓶装液量 42ml、接种量 10%、产酶培养基初始 pH7.5、培养温度 29℃。在优化条件下进行产酶培养,细胞酶活力达 2255U/ml,比未优化前的 2053U/ml 提高了 9.8%。  相似文献   

5.
对重组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工程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株产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糖蜜0.025g/mL、胰蛋白胨0.015g/mL、MgSO4 ·7H2O与K2HPO4的质量为7:1、FeSO4 ·7H2O 0.5g/L;以葡萄糖氧化酶法为指标测得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装液量100mL/250mL、转速200r/min、接种量5%、初始pH 7.0、最佳温度37℃、诱导阶段OD600nm=0.6、诱导温度30℃、诱导时间5h、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浓度1mmol/L。经优化,重组麦芽糖转葡萄糖基酶的酶活力可达950U/mL,比初始条件下提高了近7倍。  相似文献   

6.
以一株β-环状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高产菌株XW-6-66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条件及酶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为9.0,酶学特性非常适合于环状糊精的工业化生产.对该茵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及pH进行了单因子分析,采用3个因素正交实验确定该茵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0.3%可溶性淀粉,1.0%牛肉浸膏,1%蛋白胨,0.2%Na2CO3,0.13%K2HPO4·3H2O,0.02%MgS04·7H2O,pH为9.0.在该条件下,茵株XW-6-66产8-CGTase的酶活由优化前2173.33 u/mL提高到3622.94 u/mL.  相似文献   

7.
产褐藻胶裂解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经多次富集和驯化,从养殖场腐烂海带中筛选到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07。依据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命名为Bacillusweihaiensis Alg07。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株Alg07的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成分:褐藻酸钠9 g/L、蛋白胨1 g/L、酵母粉3 g/L、NaCl 5 g/L、MgSO4·7H2O 1 g/L、KCl 5 g/L、CaCl2 4 g/L;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40 mL、培养温度30 ℃、初始发酵pH 6.5、接种量0.5%、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由35 U/mL提高到563 U/mL。  相似文献   

8.
薯蓣皂苷水解酶的发酵及粗酶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前期筛选到的一株产薯蓣皂苷水解酶的曲霉接种于添加薯蓣皂苷的产酶诱导培养基中,上5L发酵罐25℃培养。结果表明:残糖在4d后接近0,酶活力在6d达到最大,达到3385.14U/L。菌丝生物量和菌丝中积累的皂苷元总量也在6d达到最大。此时发酵液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360μg/L,菌丝中薯蓣皂苷元含量为2285.28μg/g,菌丝生物量为5.15g/L。对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研究表明,50℃,10g/L皂苷底物,pH5.0时酶活力最大,酶解反应最佳时间为18h。该菌产生的酶有望代替酸水解工艺生产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9.
纳豆激酶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纳豆菌株ZN-4 (Bacillus natto)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及其对纳豆激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纳豆菌株ZN-4液体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 %,大豆蛋白胨1 %,Na2HPO4 0.6 %,NaH2PO4 0.1 %,MgSO4 0.05 %,CaCl2 0.02 %;最佳培养基起始pH 7.0,接种量为3 %,最适发酵温度为35 ℃.在此条件下,摇瓶、50 L罐和500 L罐发酵酶活最高分别达到1903 U/mL、2210 U/mL和1934 U/mL.  相似文献   

10.
海洋细菌产琼胶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株高产琼胶酶的海洋细菌多食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multivorumd)的最佳产酶条件,主要包括氮源、碳源、起始pH、温度、盐浓度和添加物等对产酶的影响,试验确定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NaCl2.0%;蛋白胨0.8%;MgS04·7H2O0.5%;KCl0.1;FeS04·7H2O0.002%;CaCl20.02%;NaH2PO40.06%;琼胶0.3%。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20℃,起始pH7.0下培养15h。经培养条件的优化后,菌株产酶活力高达18.4U/mL,较优化前提高了14倍,为酶的大量生产和活性琼胶低聚糖的酶法制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SL2K为研究对象,对其产柚苷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碳源、氮 源、诱导物、接种量、初始pH值和培养时间进行考查,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麸皮粉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接种量、初始pH值4个因素 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优化。 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酶发酵条件为麸皮粉添加量3%,蛋白胨添加量5%,接种量8%,初始pH值为5.0,鼠李 糖0.08%、KH2PO4 1 g/L,KCl 0.5 g/L,MgSO·4 7H2O 0.5 g/L,FeSO4 0.01 g/L,装液量为100 mL/2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 ℃, 培养时间96 h。 在此优化条件下,柚苷酶活力为233.89 U/mL,是优化前的2.13倍。  相似文献   

12.
利用Plackett-Burman 方法对影响纳豆芽孢杆菌液体发酵的各因素进行评价,筛选出对产纳豆激酶有显著效应的主要因素是豆饼粉浓度。在此基础上,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培养基中的豆饼粉浓度、CaCl2 浓度、葡萄糖浓度进行优化。所得的最优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 1%、豆饼粉 3%、KH2PO4 0.2%、K2HPO4·3H2O 0.26%、MgSO4·7H2O 0.1%、CaCl2 0.12%。拟合实验结果显示,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液的酶活由初始培养条件的约1800U/ml提高到优化后的2226.06U/ml。  相似文献   

13.
葛菁萍  赵丹  宋刚  凌宏志  平文祥 《食品科学》2009,30(21):262-266
从实验室温水沤麻液中分离并筛选到了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细菌HDYM-04,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研究了HDYM-04菌株72h连续发酵过程中产酶及生长的动态变化,通过单因素及序贯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其摇瓶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组分及条件:碳源60g/L魔芋粉,氮源30g/L蛋白胨,MgSO4•7H2O 0.2g/L,K2HPO4 5g/L,初始pH 8.0,装液量100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2%,37℃振荡培养48h。在研究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4890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2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ZM701生产纳他霉素的产量,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菌体生长和纳他霉素产量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豆粕、CaCO3的添加量。结果表明,褐黄孢链霉菌(S. gilvosporeus)ZM701产纳他霉素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2.6 g/L,酵母蛋白胨3.0 g/L,豆粕23.3 g/L,MgSO4·7H2O 2.0 g/L,CaCO3 3.2 g/L。在此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5.41 g/L,比优化前提高了77.8%。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考察了3种金属离子对低糖酵母发酵活力的影响。首先,采用响应面设计法对酵母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筛选出3个主要因素:镁离子(Mg2+)、锌离子(Zn2+)、锰离子(Mn2+)。在这个基础上应用最陡爬坡路径法逼近最大响应值区域,然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抽提物(FM888) 10 g/L、蛋白胨(FM318) 20 g/L、葡萄糖20 g/L、六水合氯化镁 6.95 g/L、氯化锌1.78 mg/L、一水合硫酸锰0.069 mg/L。其次,将优化培养基配方应用于低糖酵母发酵,干酵母活力可达426.86 mL/g。经过3次平行试验的验证,实际的平均发酵活力与预测的发酵活力值相近,比优化前提高了24.8%。此研究对低糖酵母的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氧化酶的产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碳源和氮源的种类对产酶的影响,然后采用均匀设计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KH2PO4、MgSO4·7H2O、CaCO3的浓度水平进行考察,实验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葡萄糖、(NH4)2HPO4对产酶影响效果显著;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16.24%、(NH4)2HPO40.12%、KH2PO40.57%、MgSO4·7H2O0.63%、CaCO35.69%。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法分析优化米曲霉产β-葡萄糖苷酶液体发酵培养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快速有效的响应面分析法对米曲霉ASPE0485产β-葡萄糖苷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PlackettBurman显著因子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优化了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的发酵培养基,确定摇瓶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w/v):玉米芯3.8%、大豆蛋白胨0.5%、KH2PO40.5%、MgSO4.7H2O0.05%、CaCl20.05%、吐温-800.27%和接种量5.3%;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酶活为21.1U/mL比原始酶活(17.65U/mL)提高了19.55%。  相似文献   

18.
李洁  韩睿 《中国酿造》2013,32(5):51
在摇瓶条件下对雅致放射毛霉YYS-15产菊粉酶的条件(不同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值以及发酵量)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立了最适宜的发酵条件为菊粉20g/L、蛋白胨25g/L、KNO36g/L、KCl 5g/L、FeSO4·7H2O 0.1g/L、pH值为8.0,在28℃、振荡培养96h后酶活性达到27.36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