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照明技术和夜间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夜间环境中的动态光愈发常见,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光污染。本研究以对动态光污染进行分级分类为目标,开展了深圳市罗湖区动态光环境调研以及典型动态光环境的实证实验。以满意度和可忍受阈值速度为因变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变化方式、色彩类型和亮度模式三个参数是造成动态光污染的主要因素。对于变化方式和亮度模式的四个组合来说,其动态光污染程度的大小排序为:变化亮度>突变>恒定亮度>渐变。最后结合已有照明规划对节假日模式的考虑,得到了一套可供城市照明规划使用的动态光精细化9级分级。  相似文献   

2.
受飞行器运行姿态、天空光参数变化影响,机载显示器上光环境动态变化,尤其对于歼击机等高机动性飞行器,显示器上光环境变化更为复杂,针对动态光环境对显示器上信息辨识性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机载显示器亮度自动调节系统,该调节系统以光照传感器检测光环境变化,根据亮度控制模型计算显示器目标亮度,并依据人眼亮、暗适应关系模型调节显示器亮度。本系统具有亮度变化柔和、调光过程光色一致性好等优点,保证驾驶舱照明环境的均匀、舒适,且具有好的视觉工效。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景观照明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针对城市公园景观照明,结合人的视觉特点、心理感受,研究人在这类场景中的视觉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对视觉场景进行主观评价实验,确定城市公园景观照明主景与背景的亮度比以及光色对主背景亮度的影响,为以后有关景观照明的设计研究工作提供定量化建议和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该文将办公室天然采光与光生物效应相结合,通过分析在不同光气候、季节时段、采光口朝向、亮度水平的天然采光条件下,人眼瞳孔大小、主观感受等变化规律,研究在光生物效应作用下,天然光的光色(光谱分布)、光照强度(亮度)与人的视觉心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整理在不同光色下瞳孔变化与亮度水平函数关系式,以期能提出符合节能要求、有利于办公人员身心健康及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空间采光环境方案,完善办公空间天然采光的健康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绿色照明和健康照明。  相似文献   

5.
飞机导光板照明亮度自动调节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飞机驾驶舱照明对均匀性、舒适性要求的提高,以及现有手动亮度调节方式费时、执行效率低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飞机导光板照明亮度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以光照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照度,根据亮度控制模型计算驾驶舱内各路导光板亮度,并利用PWM脉宽调制技术调节导光板在当前环境光下的亮度,具有功耗低、调光过程光色一致性好等优点,保证驾驶舱照明环境的均匀、舒适,且具有好的视觉工效。  相似文献   

6.
《中国照明电器》2011,(11):41-41
科锐公司日前宣布将LED的亮度、光色品质和一致性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向全面替代高能耗卤素光源的目标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新款XLamp MT—GLED具备更高的亮度、无与伦比的光色品质和照明级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以2700K、4000K和6500KT5荧光灯为实验对象,两两配比,比较背景光源与视标光源在各种光色搭配条件下的视功效差异,寻找最佳光色搭配方案。为教室一般照明与黑板照明区域的光色配比提供实验参考,以达到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学习效率,创造节能、舒适的教室光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体育场照明设计中节能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体育场照明出发,讨论了光色对瞳孔大小影响,以及不同光色的等效亮度和亮度的比值。进一步探讨表明,它们的共同作用就是影响人眼对光的明亮感觉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选择光色适宜、且具有较多蓝绿色的光源是节能照明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英婴 《灯与照明》2011,25(4):19-21
该文阐述了隧道照明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隧道照明的研究现状,通过在不同光源光色和照明水平时的反应时间实验方法,探讨了光源的光色及光生物效应对隧道照明的影响,对隧道照明的安全与节能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采用逆向反射材料作诱导照明装置的轮廓标是决定隧道环境亮度的主要因素,隧道路面亮度和轮廓标的高反射亮度对驾车者的心理和生理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选择某实验隧道,在不同照明工况和轮廓标亮度条件下,对驾车者的心理紧张度和心率变异性等指标进行了实测。以寻求照明环境与驾车者心理和生理变异的关系,从而获取隧道内路面亮度和环境亮度的最佳比值。同时,也证明了控制好轮廓标的反射亮度,无须增设辅助照明,便可降低由驾车者的紧张情绪而导致的安全隐患,具有安全和节能的意义。文中对所采用的实验仪器及软件系统、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并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获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为将心理及生理效应理论运用于公路隧道交通照明研究领域中作出了新的尝试,也为中国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室外泛光照明光照效果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灯具配光、光源光色及功率,实现了室外泛光照明光照效果的可视化;其自动生成的等亮度分布图对照明效果可以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通过调整可优选最佳照明方案;其参数可作为购置和安装照明设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不同色温荧光灯光源作为背景光源,在视标光源统一为白炽灯的条件下受试人的视功效表现,以了解背景光源色温对受试人视功效的影响;寻找出在同等亮度、对比度条件下,可有效提高受试人识别率的背景光源,为教室照明光色选择提供实验参考。实验以"参考人"视功效曲线为基准,以受试人平均识别率高低为指标来判断光源光谱及色温的实际视功效表现。  相似文献   

13.
刘英婴  林立勇  许景峰 《灯与照明》2009,33(4):13-16,43
该文阐述了近年来关于人眼中第3种感光细胞的citopic视觉科学研究成果,结合隧道照明的特点,通过研究不同光源的色温、亮度及光谱分布与标准人眼瞳孔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照明水平和光源光色时的反应时间,探讨了隧道照明中的光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究道路照明中光色及其周期性变化对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通过在高速动态条件下进行视觉特性研究,分析了综合条件下光谱光色与视觉疲劳之间的关系,并从抑制视觉疲劳的角度对光谱进行了筛选。利用闪光融合频率值对被试的视觉疲劳程度进行了量化,测试了三种不同的光色以及五组不同光色变化周期对视觉疲劳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白光,蓝光光谱更具有抑制驾驶员视觉疲劳的效果;而90 s的光色变化周期对驾驶员视觉疲劳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国外道路照明设计的照度法、亮度法及小目标可见度法三种方式谈起,分析了我国照明业界对亮度法的认识不足;并以隧道照明设计的两种场景为例,综合比较了六个方案分别在沥青路面R3和水泥路面C1情况下的地面和墙面的亮度与照度,并计算了路面的亮度与照度的均匀性及眩光值。比较不同方案的结果发现我国隧道照明灯具与国外的差距,以此提请照明界同仁们认真审视道路与隧道照明中亮度与照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人眼对不同波长光辐射光生物效应响应度的差异,为提高照明舒适性,以公路隧道常用照明光源高压钠灯和三种不同色温的白光LED分别作为唯一的照明光源,在不同环境亮度条件下,测试了被试者对相同闪烁视标的闪光融合频率值(FFF)。统计结果显示,相同光源对应的闪光融合频率与环境亮度成正比,相同环境亮度条件下高压钠灯对应的闪光融合频率最小,高色温白光LED的闪光融合频率大于低色温白光LED。通过人眼司辰视觉光谱效率函数和光源发射光谱计算得到表征人眼光生物效应影响程度的"司辰亮度",其数值与闪光融合频率试验结果相一致,对人眼光生物效应影响显著的光源对应的闪光融合频率越大,即对疲劳抑制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照明空间格局的构建,即以规划地块为基本控制单元,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功能布局、风貌格局等因素,落实景观照明资源分配。广州市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为实现"合理格局、特色形象、服务民生、生态文明"的城市景观照明发展目标,引入景观照明效果评估方法,对地块内载体,提出亮度、动态、光色三个控制性指标;同时,打造夜间城市特色形象,筛选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保证视觉界面照明品质,在上述控制性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引导性指标,如主题氛围、景观结构、照明图式、灯具选择等,以此作为搭建智慧照明信息平台、监测和评价规划实施效果的标准,最终建立"目标、指标、坐标"统一的全覆盖的规划管理体系,便于城市照明主管部门与有关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8.
照明LED灯具光色品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一是灯光对被照物体本征颜色的表现能力,二是光色本身带来的舒适度。探讨目前行业内LED显色能力的评价方法,认为相对于传统CRI评价方法,采用R_a和GAI的双指标评价方法,能够从色彩保真度、饱和度方面对颜色进行更全面的评价,更准确地反映人眼的主观感受,进而提出"Natural White"的概念,很好地兼顾LED光源本身的光色特性和光源的显色能力这两方面的内容。测试和对比传统LED、陶瓷金卤灯与"Natural White"光源在不同评价方法下获得的参数,并实验对比其实物照射效果,发现"Natural White""在物体颜色的表现能力上更出色,能提供更舒适的白光,光色质量与人的感性接受程度上达到了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坡路照明的视觉特点,从行车视距出发,对坡路照明的照明特点和照明需求进行研究。分析计算了不同坡度下相同布灯参数下的路面亮度照明效果,并与平直路作比较,得到道路坡度对照明效果的影响关系;并在某一坡度下,以最小能耗为目标,以某款灯具为具体对象,依据道路照明的亮度标准,对其最佳布灯间距进行了优化计算,在上、下坡路段不同布灯间距的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照明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对公路隧道照明的智能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目前智能控制采用的光环境参数仍为传统设计标准。隧道照明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视觉适应问题,而各国设计标准及设计方法均仅考虑亮度适应,没有考虑色温突变对视觉适应和驾驶员生理变化的影响。同时,入口段亮度(Lth)和洞外亮度(Lth(s))直接影响驾驶员进入隧道的视觉适应过程,但目前根据洞外亮度确定入口段亮度时仅考虑了车流量和设计车速2个因素,实际上,洞外亮度和车流量是不断变化的,从洞外天然光色温到洞内光源色温的突变对驾驶员的适应过程有重要影响。因此,按传统标准进行照明参数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不符合人眼视觉特性,会出现"过度照明"或"无效照明"现象。同时,色温的变化也会造成驾驶员一些生理反应的变化。结合隧道智慧照明的发展历程和色温突变对驾驶员影响的相关研究,探讨基于色温修正的隧道智慧照明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