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数据中心IT设备热环境要求和数据中心风侧自然冷却方式,同时提出了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几种不同形式,主要是对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在国内外数据中心的应用形式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其所具有的"1+1+1梯级冷却"三种节能运行模式以及数据机房内相应的气流组织方案,总结出间接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将会是大型新建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2.
调研蒸发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应用情况,并分析几种蒸发冷却与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复合型空调系统,结果表明:直接蒸发冷却无法保证空气品质,在数据中心应用受限,间接蒸发冷却可以很好地与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分别在蒸发侧及冷凝侧复合,现有空气侧复合型蒸发冷却系统可利用自然冷源的室外空气湿球温度达到21.8℃,自然冷源利用率高,但存在系统体...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数据中心二次侧集中循环直接接触冷板式液冷系统及动态自然冷却空调系统的组成,提出了两者综合运用的制冷散热系统架构。以位于北京的某样本高密度数据中心为例进行方案配置,并假设数据中心满负载的情况下对散热系统进行年运行功耗计算,通过计算得出该样本数据中心的p PUE值仅为1.09,可实现数据中心高效节能运行,指出采用冷板散热占比大的服务器,降低自然冷却空调系统的干冷器功率可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系统的能效。  相似文献   

4.
数据中心的能耗主要来自IT配置、空调体系、电源配置和照明这四个方面。IT设备是数据中心的主要工作设备,其他三个是辅助设备,其中空调系统的能耗占到整个数据中心能耗的近40%。本文主要研究设计一套氟泵自然冷却空调模块,对氟泵系统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得出在数据中心冷却应用氟泵自然冷却机组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结合北京某数据中心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高密度数据中心制冷空调系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对高密度数据中心的空调水平送风、节能、自然冷却和连续制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密度数据中心,建议采用紧靠热源的水平送风制冷形式、辅助冷热通道布置、采用水泵接不间断电源(UPS)和设置蓄冷罐等方式来保障数据中心全年不间断制冷。  相似文献   

6.
数据中心自然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中心的能耗增长日益受到关注,其能耗的很大部分是用于机房冷却。采用节能冷却方法是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自然冷却技术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自然冷却技术的实施有三种主要方式:空气侧自然冷却、水侧自然冷却和热管自然冷却。空气侧自然冷却简便易行且节能效果好,但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和湿度。水侧自然冷却可以在原有的空调机组上改造实现,但由于增加了中间传热过程其节能效果有限。热管自然冷却避免了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且同时利用相变传热节能效果较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这三种自然冷却技术的最新进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数据中心空调系统全年不间断供冷、运行能耗高的特点,提出一种由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作为全年主导冷源,并结合乙二醇自由冷技术的数据中心用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充分利用室外环境干空气能与冬季自然冷源,实现干燥地区数据中心全年完全自然冷却。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介绍新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系统运行中蒸发冷却冷水机组运行参数以及新型蒸发冷却空调输配系统在数据中心运行过程中参数变化规律,并讨论其节能性,为数据中心冷却工作提供新思路。以新系统实际应用工程——乌鲁木齐某数据中心(冷负荷为2760kW)为研究对象,选取最热月的典型日,通过对系统进行逐时运行参数的实际测试,得出空调系统各换热环节热量传递过程的温度、热量变化规律。在乌鲁木齐夏季最热时,蒸发冷却冷水机组全天出水温度范围在13.1~16.9℃,平均值为14.9℃,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COP值为6.65kW/kW,相比传统机房制冷系统节能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形式,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提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分别从冷源侧、输配侧、末端侧的耗电量计算方法.通过对新疆某医院采用空气—水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和干燥地区某机场配餐中心采用全空气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室内温湿度及整体耗电量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来评价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能耗,得出实测的室内平均温度均为2...  相似文献   

9.
根据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要求,介绍了数据中心IT设备需要的热环境和送回风温湿度,引出了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时对应的3种节能运行模式并对运行模式的切换条件进行了计算分析,介绍了3种不同间接蒸发冷却换热芯体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实例并对国内外现有企业的相关产品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利用自然冷源,采用间接蒸发冷却以机械制冷作为冷量补充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将会是未来大型新建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换热芯体结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换热芯体结垢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并究其根本从水质、芯体材料和系统运行等方面分析了结垢原因,同时对现有的防除垢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整体上,从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水质处理,换热芯体材料选择,布水方式改进,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给出了综合有效的应对措施,为解决数据中心用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换热芯体结垢的实际难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数据中心机房为例,通过改造原有空调系统以充分利用全年室外空气冷源,利用单向二极管式热管构建热管/蒸汽压缩复合空调系统,以固化十二醇硬脂酸为蓄冷材料增设蓄冷系统,结果显示:改造后能源使用效率PUE从2.1降低为1.51,自然冷却全年使用时间占75%,年节能率达28%。并提出了自然冷却能效FCE,探讨了北方地区数据机房利用自然冷源的途径,对数据中心的节能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特点及能耗状况,指出了降低制冷系统的电能消耗对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家的电力政策及水蓄冷空调技术的应用前景。以北京某数据中心为例,分析了水蓄冷技术对数据中心的运行能耗和费用的影响。水蓄冷和水冷Free-Cooling(自然冷却)节能技术结合使用,将大大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行能耗和电费,是未来绿色数据中心的节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空气侧蒸发冷却技术在数据中心的研究现状,对直接、间接及露点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对三者在高湿工况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测蒸发式冷气机最佳风速在1.8m/s;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最佳二/一次风量比为1.5;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最佳二/一次风量比为1.7,并且此时效率可达到96.5%,有...  相似文献   

14.
《制冷》2019,(4)
阐述了新风直接自然冷却空调机组制冷的数据中心的加湿应用背景,介绍了数据中心常用的不同加湿方式。通过对加湿量及节能损失率的计算,分析了位于我国不同热工区域典型城市的样本数据中心的加湿性能。指出等焓加湿在新风直接自然冷却机组制冷的数据中心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然冷却技术是实现数据机房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分析、调研现有自然冷却技术在机房空调领域运用情况,结果表明:新风或气-气热交换器技术适用性较差,难以满足机房空气品质以及机房空调可靠性要求;重力型分离式热管系统成本低,只适用于具有足够安装位置的场合;动力型分离式热管系统的推广受制冷剂泵价格的限制,它只适用于负荷较大(≥30 kW)的空调产品;变频多联技术为数据中心低成本、区域化、高效冷却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变频热管系统以及动力型热管背板系统成本低、适用性高,为研发数据中心冷却技术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蒸发冷却空调冷水集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风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与水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异同之处,以蒸发冷却空调冷水集成系统的形式介绍水侧蒸发冷却空调设备类型,并对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业内人士对水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认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上海地区某数据中心应用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工程案例,结合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合理设计不同运行模式的工况切换点,充分利用自然冷却。机房采用封闭热通道+弥漫送风的结构形式,合理规划气流组织,提高送回风温度,进一步延长自然冷却时间,降低空调系统能耗。CFD模拟显示机房整体热环境良好,无气流掺混及局部热点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特点及设计思路,概述了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设备配置、节能措施;论述了高密度机房空调系统的冷却方式,以及绿色数据中心的概念,并采用CFD模拟论证了设计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夏热冬冷地区某城市的逐时气象参数,以2幢废旧厂房改造为数据中心为案例,介绍该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分别计算常规冷源系统和蓄冷调峰冷源系统在完全自然冷却和非完全自然冷却模式下的能耗。在经济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蓄冷设施在满足市电中断后数据中心连续制冷的同时,利用峰谷电价政策实现数据中心运行节能的理念,大容量调峰蓄冷罐可满足冷却水的长时间应急补水,无须单独建造蓄水池。  相似文献   

20.
降低数据中心冷却系统能耗,已成为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热管自然冷却是降低这一能耗的有效方法之一。为解决热管自然冷却在炎热季节需要机械制冷辅助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热管自然冷却的节能潜力,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机械制冷/回路热管一体式机房空调系统。利用三介质换热器将机械制冷回路和回路热管耦合起来,实现了二者的同时或单独工作,避免了现有系统依赖电磁阀切换带来的可靠性隐患。利用焓差实验台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最佳充液率为100%左右。三个工作模式均具备良好的制冷能力,热管模式EER值在20℃温差下达20.8。以济南地区的数据中心为例进行了全年能耗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这一新型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节能40%,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