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废热驱动热管溴化锂制冷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热力平衡方法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方法,分别对单级单效、单级双效和两级热管废热回收双效溴化锂制冷系统的热力系数和火用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管从热经济性角度,还是从能源利用的完善性([火用]效率)与合理性(能级匹配)角度,两级热管废热回收双效溴化锂制冷系统都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周君明  张小松  孙博 《制冷学报》2019,40(2):154-160+166
本文对太阳能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的最新再生技术进行了的综述,并对太阳能光热再生、太阳能光伏再生和太阳能光伏/热(PV/T)再生这3个再生方法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光伏/热电渗析(PV/T-ED)再生比光伏电渗析(PV-ED)再生节能40.5%,光伏电渗析再生比热再生节能51.6%。光伏/热电渗析再生系统在理想工况下运行时,对比氯化锂溶液、溴化锂溶液、氯化钙溶液再生分析发现溴化锂溶液的再生进出口浓度差最大,而氯化锂溶液再生后除湿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法,对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汽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系统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放热压力存在最优值,升高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和蒸发温度会降低系统火用效率;相对于简化循环,降低放热压力和蒸发温度能够增大系统火用效率的提高程度,而升高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时,系统火用效率的提高程度将先增大,然后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热、传质分离的填料吸收器,设计、加工了一个溴化锂绝热降膜吸收的循环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溴化锂水溶液在填料层上的绝热吸收特性;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降膜雷诺数对吸收效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除湿溶液对水蒸气有强烈吸收性,在空调、干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除湿溶液吸收一定量水蒸气后浓度下降,吸湿能力减弱,需要进行再生;针对沸腾蒸发再生方法需要配备真空设备、表面蒸发再生方法存在溶质损耗、电渗析法再生能耗较高等问题,设计了热泵结合气扫式膜蒸馏的除湿溶液再生装置,具有再生过程常压运行、除湿溶液无损耗、再生能耗低等特点;介绍了装置的流程和工作循环,给出了装置的特性方程,计算分析了装置关键影响因素如膜孔直径、除湿溶液浓度、除湿溶液温度、吹扫气流速对装置性能指标(单位膜面积再生速率、再生能耗比)的影响规律;建立热泵气扫式膜蒸馏实验装置对质量分数40%的溴化锂溶液在34.2℃进行了再生实验测试,表明单位膜面积再生速率可达0.55kg/(m2·h),再生能耗比可达3.61kg/kWh,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制冷》2017,(3)
再生器是溶液除湿系统的重要传热传质部件。为改善除湿溶液的再生性能,将真空技术和热管传热技术应用于除湿溶液再生过程,搭建了新型的除湿溶液再生实验台。从初始溶液浓度、热源温度和冷却水温度等不同方面对溶液再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热源温度和冷却水温度对水分蒸发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热源温度越高,冷却水温度越低,溶液闪蒸速度越快,且再生效率也越高;初始溶液浓度对溶液再生性能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溶液浓度较低,会导致溶液的再生强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定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冷库中的氨蒸汽单级压缩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氨的物性进行模拟,并对定蒸发温度和变蒸发温度时,制冷系统的各部件的火用损失和系统的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在冷库氨蒸汽压缩系统中的蒸发器中的火用损失最大,压缩机和冷凝器次之的结果。提出要对冷库氨蒸汽压缩系统的性能进行改进,必须首先考虑提高其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的火用效率着手;从而提出定环境温度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是提高系统火用效率的较好的改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直燃式溴化锂冷温水机组的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华大学4号学院楼的溴化锂冷温水机组进行分析,在实际运行工况下与水源热泵系统在一次能耗率、(火用)效率和寿命期总费用3个指标上进行比较,并对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对一次空气通道有冷凝和没有冷凝的板式间接蒸发冷却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根据间接蒸发冷却过程的热力学特性,定义了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火用]效率计算公式。通过对不同的入口速度、浓度以及通道宽度条件下的模拟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得到了影响换热效率的因素,并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角度对换热器进行了[火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根据溴化锂溶液的物性参数方程,利用试验数据和超声作用于均相液体中空化气泡运动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溴化锂溶液超声空化气泡运动方程。利用MATLAB对溴化锂溶液超声空化气泡的运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对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条件下溴化锂溶液沸腾气泡的运动变化特性进行研究,得到超声空化效应对气泡运动特性变化影响的模拟结果。为溴化锂溶液传热性能和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冷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定环境温度条件下的高温冷库中的氨蒸汽压缩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利用线性拟合的方法对氨的物性进行模拟,并对定冷凝温度和变冷凝温度时,制冷系统的各部件的炯损失和系统的[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在冷库氨蒸汽压缩系统中的蒸发器中的[火用]损失最大,压缩机和冷凝器次之的结果。提出要对冷库氨蒸汽压缩系统的性能进行改进,必须首先考虑提高其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的[火用]效率着手;认为在一定环境温度条件下,降低冷凝温度是提高[火用]效率的较好的改进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搭建叉流再生器性能试验台,利用Celdek规整填料作为气液接触介质,再生剂选用LiCl-H2O溶液,选取再生量和再生效率作为再生性能的评价指标。试验分析空气、溶液进口参数对再生性能的影响,并利用试验数据建立适用于LiCl-H2O溶液的再生效率和传质系数的试验关联式。最后将试验结果与文献中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再生剂对再生性能的影响基本相同;当溶液浓度较低时(LiCl-H2O溶液≤32%),使用LiCl-H2O溶液比使用LiBr-H2O溶液的再生量大,而溶液浓度较高时,情况反之。  相似文献   

13.
《制冷》2017,(2)
本文以采用传质换热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流出溶液热交换器溶液状态已定的基础上,采用EES软件对系统进行热力学分析及计算,研究传质量、系统的COP、系统所需总热量与发生器出口溶液浓度、冷却水温度之间的关系。经分析发现:传质量与发生器出口溶液浓度成反比,且与冷却水入口温度成正比的关系;而系统的COP、系统所需总热量与发生器出口溶液浓度、冷却水温度之间不是线性关系,存在着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对冷冻站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长期管理,提出了在气密性、溴化锂溶液、冷剂水、冷水及冷却水的水质、运行、设备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不仅保证了制冷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而且提高了制冷机组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利用热源的效率、降低原材料成本,介绍一种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方形高温再生器。此再生器不仅在强度上满足压力容器要求,而且在成本和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方形高温再生器应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提高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性能的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冷水站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长期管理,提出了在气密性、溴化锂溶液、冷剂水、冷水及冷却水的水质、运行、设备等方面进行优化管理的方法,它不仅保证了制冷机组的长期稳定运行,而且提高了制冷机组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17.
汽车空调余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减少汽车的油耗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根据现有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采暖系统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特点,结合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的性能,提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发生器由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气缸体、气缸盖组成,将溴化锂溶液直接充注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空腔内,从而实现了用一个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系统替代现有汽车空调的制冷系统、采暖系统及汽车发动机冷却水系统的方案,结构简单.应用热力学、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的方法,对现有汽车空调系统和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汽车空调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比较,得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结构非常紧凑,对未来汽车空调的开发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程艳  涂淑平 《制冷》2013,(4):71-75
本文提出了一种低温型冷却塔的设计方案,并对低温型冷却塔的三个主要热力发生过程,即空气与喷淋水的热质交换,溴化锂浓溶液与进塔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热水蒸气与溴化锂稀溶液的热量交换,进行热力计算的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低温型冷却塔的一个应用实例,并对上述叙述的三个热力发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计算。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运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火用]流的角度分别建立了系统部件以及湿空气和溶液的炯分析模型;并对系统炯效率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系统的炯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原有用过热蒸汽供热状况,通过对冬季和夏季生产和生活用气的分析,以及过热蒸汽和饱和蒸汽对设备的腐蚀程度等进行对比,简述了蒸汽减压系统、蒸汽减温系统、厂区热力管网改造和凝结水综合利用设计思路及优化方案,并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