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恒伟  贾雨 《混凝土》1990,(4):9-16
一、概述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及其他性能的主要因素,准确而迅速测定新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快速分析出混凝土拌合物实际水灰比,可随时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水灰比是否符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用以校正混凝土配合比和检查质量,使混凝土拌制完毕倒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细颗粒土在水中沉降规律,用比重计法分析土颗粒的试验原理,甲种和乙种比重计的设计制造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提出了使用比重计法分析土颗粒的精度要求。建议由使用部门和玻璃仪器工厂密切配合,迅速统一生产出合格的土颗粒分析比重计,从而改变我国各使用单位进行土颗粒分析比重计刻度校正工作的状况,以提高试验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烧结砖瓦原料颗粒组成的重要性仅次于原料矿物成分组成,对确定生产产品的品种和制定合理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对提高产品性能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颗粒组成要求临界颗粒符合工艺规定,同时颗粒级配也要合理恰当。在生产的各环节、各工序还要防止和消除颗粒离析现象,确保生产运行正常和产品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4.
1 前言沉降分析物料颗粒组成的方法很多,电瓷材料物理试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有安特生沉降瓶法、移液管法、天平法和光透过法等。光透过法和天平法所用仪器价格昂贵,行业普遍使用的是安特生沉降瓶法和移液管法,该两种方法在取样时难免会搅动悬浮液破坏颗粒自由沉降状态而引起误差。因此,笔者对试验装置作了适当改进,并进行了样品对比测定取得了满意效果。2 试验装置的结构及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与安特生沉降瓶法的方法原理相同。2.1 试验装置的结构和器具试验装置见图1。器具包括容量瓶(25ml)、计时表、烧杯(500ml)小烧杯(50ml)、水银温度计、…  相似文献   

5.
图像分析的颗粒形状参数描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在颗粒形状分析中常用的参数 ,并在实际应用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利用颗粒面积和周长得到的参数S1 1 是描述颗粒形状效果比较好的参数之一。笔者结合试验中的实际应用 ,介绍了该参数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反应池中颗粒惯性作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从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方程出发,研究球形颗粒在流场中的跟踪特性和频率响应,证明惯性作用是导致反应池内颗粒碰撞的重要原因,并给出影响惯性作用的主要因素,据此对反应池某些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粘土受到“水化作用”、“剪切力作用”、“正压力作用”、“负压力作用”后的颗粒分析对比试验,总结出回坯泥细化的原因主要是泥料中的粘土类原料经过“搅拌化浆”、“榨泥”、“粗练”、“真空练泥”等工艺后颗粒细化,导致回坯泥颗粒细化,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后造成产品干燥开裂.  相似文献   

8.
<正> 以往在使用土壤密度计(即比重计,下同)前,需进行刻度校正、有效沉降距离校正等。这些校正手续十分繁琐,而且容易因标定条件不同而带来人为误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试验质量,根据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标准”中颗粒分析试验项目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使用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由国家标准编写单位之一的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会同上海计量技术研  相似文献   

9.
干砂强夯动力颗粒定向细观颗粒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中外建筑》2010,(9):142-146
通过引进和开发二维颗粒流程序,基于相似理论建立了可以模拟砂土地基强夯加固的细观颗粒流模型,结合小比尺室内细观模型试验,从颗粒细观力学角度入手对干砂在强夯冲击加固过程中的颗粒定向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实现从细观角度揭示干砂强夯动力微观加固机理,研究工作为今后砂土强夯加固宏细观机理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粉煤灰颗粒群几何特征的图象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图象分析的方法,对4种粉煤灰颗粒群形状指数如丰度、圆度、椭圆度、粗糙度以及粒度分布,分维数等几何特征参数作出了定量的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颗粒群的圆度、椭圆度和粗糙度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粉煤灰颗粒群的累计质量分布符合Rosin-Rammler分布;煤灰颗粒群的颗粒数分布具有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烧结砖瓦原料颗粒组成的重要性仅次于原料的化学组成,其对确定所生产产品的品种和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对产品性能质量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颗粒组成须严格控制临界颗粒,使之符合工艺规定,同时颗粒级配要合理恰当。在生产的各环节、各工序还要避免和消除颗粒离析现象,确保生产运行正常和产品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2.
破碎地层滑坡是我国西南山区典型的灾害类型之一,滑坡物质主要由破碎颗粒构成,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致灾能力,对滑坡区颗粒分布研究有助于灾害范围预测和灾害防治.基于无人机摄影和图像识别技术,针对投影平面与地形间夹角带来的颗粒投影变形问题,引入投影面积修正系数Ki,实现非统一平面投影和变形校正,从而更准确获得颗粒统计学特征.以2...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当前常用房屋建筑保温体系的优缺点,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以醋酸浸泡处理后的再生骨料和聚苯乙烯颗粒为基础材料制作保温混凝土,再将钢纤维和聚乙烯纤维混合加入其中,利用钢纤维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使用聚丙烯纤维提升结构的抗裂性能,抑制裂缝的发生与扩展,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减少钢纤维的用量,降低了混凝土密度,提升了密实度和流动性,并分析这种材料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晋麟  ;李金霞 《砖瓦》2014,(12):15-18
烧结砖瓦颗粒组成良好的原材料,在生产的各环节、各工序都可能发生颗粒偏析现象.原材料颗粒偏析破坏了原材料的混合均匀度,能够严重影响坯体成型和坯体的结构,降低制品的质量,是砖瓦生产应该重视的问题,防止和消除颗粒偏析现象,确保生产运行正常和产品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5.
岩石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特性的颗粒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颗粒流理论和PFC程序为平台,根据矩张量理论建立细观尺度上岩石声发射模拟方法。该方法可同时给出声发射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破裂强度等特征,再现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从而揭示岩石的破坏机制。结合室内花岗岩破裂全过程声发射特性试验研究成果,通过试验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并得到以下结论:(1) 在试样峰值强度前,声发射事件次数较少、破裂强度较低,且在试样内部随机分布;从试样峰值强度起至破坏时的残余强度,声发射事件次数较多、破裂强度较高,且主要沿宏观破裂带附近分布。(2) 声发射事件次数随破裂强度变化近似呈正态分布。在均值与最大破裂强度之间,声发射事件累积数随破裂强度的降低近似呈线性对数函数关系。(3) 每次声发射事件所包含的微破裂数,随破裂强度的提高而增加,近似呈波尔兹曼函数关系。(4) 声发射事件次数与微破裂数近似呈负指数函数关系,即包含微破裂数越少的声发射事件,其所占总数的比例越大。研究成果可弥补现有声发射试验及模拟方法的不足,并作为一种新的手段为声发射试验与现场微震监测研究所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胶粉料的组成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性能的影响,发性聚苯颗粒,对保温浆料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苯颗粒不同,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确定胶粉料的合理组成;并分别采用再生聚苯颗粒和原在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中胶粉料材料组成不同、采用的聚  相似文献   

17.
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胶粉料的组成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性能的影响,确定胶粉料的合理组成;并分别采用再生聚苯颗粒和原发性聚苯颗粒,对保温浆料性能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苯颗粒保温浆料中胶粉料材料组成不同、采用的聚苯颗粒不同,对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试验内容和操作方法出发,介绍了土的颗粒组成及颗分试验的方法,分析了试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了减小误差的解决方法,为后续的基坑工程及填方工程提供准确的工程资料。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7):87-92
目的:评价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图书馆中关于益肾化湿颗粒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由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依据Cochrane Handbook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1303例患者,试验组669例,对照组6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肾化湿颗粒可以提高CGN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显著减少CGN患者的24h尿蛋白总量,同时也可降低CGN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益肾化湿颗粒能明显降低CGN患者的24h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  相似文献   

20.
对密度计沉降法颗粒分析试验的一点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密度计沉降法颗粒分析试验的观测时间点作了一定的调整,并通过试验数据及理论推导对该调整的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证明。试验结果和理论推导证明这种调整是可行的,而且调整之后可以节省一定的人力物力,使试验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