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淮河突发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主体工程刚刚建成6天的淮河入海水道临危受命,开启行洪。7月4日晚11A48分,淮河人海水道开闸行洪,此后的33天时间里,淮河入海水道泄洪44亿m^3,相应降低洪泽湖水位40cm,有效地减轻了入江水道的行洪压力,也使洪泽湖避免了周边圩区滞洪,直接免灾效益近28亿元,达到工程总投资的2/3。  相似文献   

2.
江苏:     
《中国水利》2005,(24):98-99
①防洪保安能力稳步推进。5年来,江苏全省完成防洪工程投资151.7亿元。苏州的防洪包围和外城河引水、无锡的防洪包围和五里湖治理、徐州的荆马河和废黄河治理、泰州的凤凰河整治、宿迁的中运河和古黄河整治均已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基本建成.并在2003年淮河大水期间行洪33天,下泄洪水44亿m^3;淮河灾后重建正在扫尾,湖洼及支流治理、奎濉河治理、行蓄洪区安全建设等也在有序进行,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50年一遇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在太湖流域重点实施了望虞河、太浦河、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杭嘉湖北排通道工程,武锡澄引排工程和湖西引排工程。属于流域防洪范畴的长江干流堤防达标基本完成,海堤达标中的加固工程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3.
杨锋 《治淮》2013,(11):F0002-F0002
10月27日,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刘玉年、顾洪、唐洪武一行赴实地查看冯铁营引河工程线路及洪泽湖溧河洼现状工程情况,研究冯铁营引河工程方案。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程,引河开辟后,将大大缩短淮河干流洪水的行洪线路,可有效缓解淮干中游的防洪压力和降低水位。目前,淮委正在抓紧组织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可研的编制工作,力求冯铁营引河工程与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开宁 《治淮》2006,(7):25-26
淮河入海水道是国家批准的最大的单项治淮水利工程.工程全长163.5公里.总投资40多亿元.现已基本建成并通过通水验收,在2003年汛期安全行洪43.8亿立方米,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作为新建工程.即将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因此其经营管理工作必须紧紧跟上。  相似文献   

5.
由于滩地阻水,以致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为寻求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了该河道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并采用实测地形断面资料以及2007年和2003年两次洪水的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成功模拟了二次洪水的行洪过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切滩工程实施后的水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对观音滩、大墩岭、新民滩、邵伯湖滩群实施切滩工程,可有效降低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水位,增大入江水道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6.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泄洪水的主要通道,承担来自淮河中上游约66%~79%的洪水,是淮河行洪的安全阀。为了研究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半专道输水方案对淮海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建立北抵洪泽湖三河闸、南至长江三江营的一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在设计洪水工况下分析工程方案对入江水道行洪的影响。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入江水道上段、下段行洪水位低于设计值;中段邵伯湖由于东侧修建隔堤侵占河道,行洪时部分区域水位有少量抬高,当对新民滩南部实施切滩补偿后,可有效消除其影响。  相似文献   

7.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是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的主要骨干工程。入海水道行洪前,排涝达到了高低水、清污水分开的设计要求,但行洪时,因洪水未漫滩,造成南、北泓水头差相差较大。致使部分隔堤损坏,甚至影响调度闸的安全。因而有必要进行南北泓水位调节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淮河入江水道金湖段全长31km.两岸防洪圩堤115km,设计行洪流量12000m^3/s。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入江水道经高邮湖、邵伯湖下泄入长江。该行洪道以束堤漫滩行洪为主。保持设计行洪能力,对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保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行洪的干流,全长157.2km,设计行洪流量为12000 m~3/s,承泄淮河上中游约80%的洪水。沿线河、湖、滩串联,湖滩长度约占50%;地形、地貌、植被复杂实际河道糙率增大,致使水位抬高,行洪能力降低。该文分析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降低的原因及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淮河入海水道在2003年大洪水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成后于2003年汛期首次启用,历时33 d,共分泄淮河洪水44亿m3。文中回顾了入海水道分洪的背景及过程,客观地分析了入海水道工程的启用对有效降低洪泽湖水位、减轻入江水道、分淮入沂、苏北灌溉总渠防洪压力发挥的作用,可为今后入海水道工程的调度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叶健 《江苏水利》2005,(3):13-13,15
淮河人海水道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滨海枢纽是淮河人海水道四大枢纽之一。由立交地涵、204国道桥、上下游河道三部分组成,具有泄洪、排涝和航运等综合效益。工程概算总投资3.5亿元,工期3年。  相似文献   

12.
一、工程概况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境内,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1999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施工,2003年6月28日竣工。工程近期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强迫行洪流量2890立方米每秒,将洪泽湖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二、淮河入海水道的启用背景6月21日,江淮地区入梅进入主汛期。入洪泽湖总流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荆山湖进、退洪闸工程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淮河发生全流域性大洪水,工程首次成功投入运行,共计调蓄淮干洪水量3.65亿m3。本文综述了工程概况、运行方案、运用过程,并与2003年口门行洪方式作比照,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充分体现了水利工程显著的防洪减灾作用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扩大洪泽湖中等水位入江水道泄量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在苏北灌溉总渠未开挖之前,淮河洪水几乎全部走入江水道下泄,即使在总渠开挖之后,淮河90%的洪水仍由入江水道承泄。入江水道经过三次加固扩大,现设计行洪能力为12000m~3/s,为排泄淮河洪水,免除淮河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设计流量所对应的洪泽湖水位偏高,使得洪泽湖中等水位时泄量还没有得到更充分地发挥,同时现状设计水位条件下的控制运用又与现有几条泄洪道的运用方案有不尽合理之处。从几十年来的运行情况和现有工程优化调度等方面着眼,扩大洪泽湖中  相似文献   

15.
李彬  吴楠  张耘 《江苏水利》2005,(8):19-20
2003年淮河特大洪水后,经淮委批复扬州市广陵区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应急工程共5个项目,分别为沙河闸拆建工程、中沟河闸维修加固工程、桑家涵拆建工程、朱桥闸折建工程和沙东前曹段抛石护岸工程,5项工程均于2004年2月17日正式开工,  相似文献   

16.
刘冬青 《治淮》1997,(10):46-47
在党的十四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淮委于“八五”期间,安排了十二项治淮专题研究及基础工作,推动了治淮科技进步,提高了治淮决策的科学水平。这十二项是淮河干流设计洪水、淮河干流淮滨~正阳关段河工模型试验、淮河淮滨~蚌埠段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淮河蚌埠~洪泽湖洪水演进数学模型研究、淮河中游河床演变与整治研究、东风湖行洪堤自溃闸门试验、茨淮新河工程后评价研究、菏泽地区刘庄灌区淤积试验研究专题,以及洪泽湖地区测量、淮河流域水准网改造、济南至威海各流域三等水准网改造、淮河流域地图集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肖幼 《治淮》2006,(11):8-9
2003年淮河洪水后,治淮工作迎来了重大机遇。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明确,要在2007年以前基本完成19项治淮骨干工程和灾后重建任务。同时提出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治淮建设“三个安全”。淮委深入贯彻国务院治淮工作会议精神,在加快治淮建设中,紧密围绕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的要求,切实加强治淮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管理。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作为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始终把“三个安全”贯彻于工程建设的各个层面,为“三个安全”的具体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永玉  潘光杰 《治淮》1999,(12):5-6
经国务院批准,动态总投资41.2亿元的国家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全面开工建设。10月25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淮安召开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实施动员大会,总结回顾试挖段征地拆迁安置和工程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程实施的各项任务。江苏省副书记许仲林、副省长姜永荣、水利部淮委主任宁远等领导出席会议。水利部原总工朱尔明宣读了水利部的贺电。江苏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工程沿线淮阴、盐  相似文献   

19.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泄洪河道,自三河闸起至江都市三江营止,全长156公里,流经淮阴、扬州两市的洪泽、盱眙、金湖、宝应、高邮、邗江、江都和扬州郊区等8个县(市、区)。50年代初期,入江水道按设计行洪8000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8.5米、三江营5.24米的标准,加固、兴建水工程。1969年重新编制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采用金沟改道段做大汕子格堤方案,按行洪12000立方米每秒、高邮湖水位9.5米、三江营水位5.66米设计。 淮河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由  相似文献   

20.
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最大的泄洪河道,承担着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泄入长江。根据1961—2018年大洪水期间的实测资料,利用水位流量法计算分析入江水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能力。结果表明: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以及4个梯级控制河段整治的难度与复杂性,在不同时期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经过多年持续有效治理,河道行洪能力整体得到提高;由近年来实测资料推算,各控制河段的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对入江水道行洪能力的分析为淮河下游区的防汛抗洪和降低特大洪水威胁提供借鉴和参考,对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