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通过对都格井田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井田含煤地层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井田龙潭组为三角洲与泻湖—潮坪沉积复合体系,其中三角洲发育时期是本区主要的聚煤期,其沉积环境稳定,含煤性较好.煤层层数较多.厚度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毕节煤田可乐矿区二叠系宣威组、龙潭组、长兴组的岩性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气候条件、动植物化石的分析,得出区内结构-溪平一带为陆相沉积的宣威组,财神及青场一带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龙潭组和长兴组,聚煤特征主要为滨海冲积平原成煤和三角洲平原成煤。  相似文献   

3.
谢卫  杨辰雨  彭顺风 《煤炭技术》2014,33(12):109-110
以四川盆地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从沉积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古地理展布和聚煤环境方面,对比分析其聚煤规律差异性。龙潭组时期盆地处于海陆过渡沉积环境,具有大地构造稳定、海平面升降平稳、潮坪-泻湖中泥炭沼泽广泛发育的特点。须家河组时期盆地为内陆湖泊盆地,周缘造山带活动剧烈,湖盆水体变化频繁,三角洲平原洼地中的泥炭沼泽发育受影响。龙潭组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含煤地层。川东、川南地区在2个聚煤时代都处于有利聚煤环境,是四川盆地含煤地层的主要发育区域。  相似文献   

4.
根据钻孔岩芯及煤质测试结果,应用沉积学、岩石学、煤田地质学等理论对研究区沉积背景、含煤地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含煤地层龙潭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和研究,揭示了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及空间展布。研究区龙潭组沉积相类型有潟湖-潮坪、三角洲及障壁岛-潟湖-潮坪相。最后,依据研究区的古气候、古构造及沉积环境对聚煤作用的控制因素等方面,总结了聚煤规律,为研究区煤炭资源勘探与开发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巢湖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存在密切关系,为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通过实测野外岩层剖面及室内粒度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巢湖地区龙潭组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识别出三角洲相、泻湖-潮坪相、碳酸盐台地相3种沉积相,其中三角洲相包括2种亚相、5种微相。研究表明:巢湖地区龙潭组含煤地层主要是由三角洲平原沼泽淤浅形成,三角洲平原是聚煤的最佳场所。巢湖地区龙潭组煤层与皖南其他地区相比,其特点是厚度薄、层位高、硫分高,这主要是与其沉积基底、沉积环境、形成时间的差异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湘永矿区邓家冲区段煤矿位于郴耒煤田北段中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泥炭沼泽相沉积。通过矿井、钻孔、镜下及岩矿测试等资料对研究区内煤层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并对聚煤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能够准确区分研究区的各个不稳定可采煤层,并为该区下步的煤炭资源勘探及邻近矿区的煤层对比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钻孔资料,从岩性、层理、生物化石、煤层等特征分析袁家矿区南段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结论为:含煤岩系地层是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聚煤规律为早期滨湖-泻湖海湾环境、中期泻湖-湖沼环境和晚期滨湖三角洲环境等3个时期成煤。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四川省盐源地区寻找煤炭资源,得出该地区聚煤规律,以卫星遥感、实测地层剖面、钻探、测井及相关测试为主要手段,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盐源地区龙潭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聚煤规律,在龙潭组识别出潮汐三角洲平原相及潮坪沉积相.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平原的泥炭沼泽及潮间泥炭坪为盐源地区较有利的聚煤环境;同时,根据研究区地层、构造、聚煤特征、煤层、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小高山及盖祖-桃子含煤远景区圈定了3个重点含煤区——和坪子、中梁子、桃子重点含煤区,为该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了有利靶区,并为在四川西部二叠系的找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并结合区域构造地质背景,进行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含煤地层形成于滨海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9):108-109
通过大量野外地质剖面测量、钻井岩心观察及研读前人区域研究成果,以川东地区二叠系龙潭组为研究对象,从沉积期层序地层特征及构造控煤两方面进行聚煤因素分析,认为本区龙潭组煤层发育于海陆过渡的潮坪沉积体系,海侵过程是龙潭组煤层发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攸县是湖南最大产煤县,黄兰矿区为该县唯一产煤区。黄兰矿区由黄丰桥、兰村两个子矿区组成。该区煤系地层厚、岩性相变大、煤层多、煤层形态复杂,一直受到悬而未决的煤、岩层对比问题掣肘,区内找煤始终难见成效。本次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对比,成功攻克了黄兰矿区多年来多家技术单位未解决的煤、岩层对比历史性难题,全区探获煤炭资源量3.43亿t,实现建国以来湖南乃至南方各缺煤地区最大的找煤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培丰~适中矿区童子岩组地层研究,探讨了矿区童子岩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提出了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浅海沉积环境、潮坪—潮道沉积环境、滨岸湖泊沉积环境为该矿区童子岩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尾砂絮凝沉降影响因素多、最优参数计算繁琐的难题,采用均匀设计实验方法,进行多因素影响下絮凝沉降实验研究,探究某矿区全尾砂最佳沉降效果的条件。利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沉降速率与絮凝剂单耗、尾砂浓度、pH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时确定了全尾砂最佳沉降参数,实现尾砂高效快速脱水目的。通过研究得出了含泥量高、粒径细的全尾砂的沉降规律,为矿区低浓度尾砂浆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王瑶 《陕西煤炭》2020,39(2):68-72
黄陵矿区位于黄陇侏罗纪煤田北部,主要开采2#煤层,矿井生产中对各含水层特征认识不一,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针对此问题,收集整理黄陵矿区历年来的勘查数据,对各地层含水性特征进行客观分析与研究,并对主要含水层的富水性进行详细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矿区煤层采掘的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洛河组含水层和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含水层,其中,洛河组含水层对矿井采掘的影响较为突出。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属于弱-中等,弱富水性区域位于矿区的东部,中等富水性区域位于矿区的中西部。今后矿井防治水工作中需高度重视矿区中西部洛河组含水层对煤矿采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型矿山是我国矿业和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小矿符合我国国情、矿情。当前对于促进城镇化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具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各地扶持、发展、管理小矿 ;完善矿产资源法对促进小矿发展有积极作用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求真务实 ,客观评价小矿发展中的是非功过 ,地位作用 ,提出促进小型矿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谢雄举 《煤炭技术》2012,31(7):130-132
渤海湾盆地渤海湾的浊积扇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分析渤海湾盆地渤海湾的区域构造、浊积岩的形成、浊积岩的发育和浊积岩沉积模式,探究浊积岩沉积模式的地质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最大的充填法开采矿山?金川二矿区在采用胶结充填采矿法开采18年后发现了大范围的山体开裂和地表裂缝,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研究充填法开采矿山地表裂缝沉降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以实地踏勘调查与地表GPS监测的长期现场数据为依据,阐述了金川二矿区自2000年2月以来呈现大范围地表岩体沉降开裂的现象。通过裂缝区调查、测绘与槽探,揭示了地表裂缝区范围与特征;从沉降裂缝区的形成、岩体移动与变形规律及沉降裂缝发展趋势分析了金川二矿区地表裂缝沉降变形规律;由矿区地质构造、围岩应力分布出发,结合高强度采矿活动的影响,探讨了地表裂缝沉降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最后,对金川二矿区地表沉降开裂现象提出了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孤东地区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发育,为典型的隐蔽型岩性砂体油藏。因此,加强河道砂体的识别描述和评价研究,才能实现孤东地区河道砂体勘探的新突破。本文针对孤东地区馆陶组地质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形成了"水平切片、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和油气检测评价"等勘探技术。河道砂体识别描述技术的综合研究,对指导孤东地区馆陶组河道砂体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群(有的称香溪组或须家河组)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近年来勘探形势喜人。通过对四川北部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沉积环境的研究,结合地层和岩石学特征,加之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时四川盆地各周缘山系为构造活动期,因此认为上三叠统香溪群的沉积环境为湿地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的沉积组合,物源经冲积扇、河流搬运入湖,发育砾质坝、沙砾质坝、沙质坝、滨湖、浅湖相的滩、坝与滨岸沙、泥坪、沼泽微相等。同时,根据研究区各有关时代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的划分及特征,将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及相的发育演化特征综合戍湿地冲积扇-辨状河、曲流河-湖泊环境演化的综合沉积相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四棵树矿区位于东川铜矿田西侧,目前矿区内已探获铜资源量约24万t。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厘定了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铜矿体主要赋存于落雪组上段上—中岩性段内,有利的岩性组合为硅质白云岩、藻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矿石矿物以黄铜矿、黄铁矿及斑铜矿为主,发育"马尾丝"、纹层状等典型沉积成岩型矿石构造;2矿床主要受岩相古地理环境、地层、岩性及构造作用控制,昆阳群地层及晋宁期—澄江期碱—基性岩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落雪组地层严格控制着层状矿体的产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严格控制着脉状矿体的产出;3矿床经历了同生沉积成岩阶段及后期构造热液叠加作用阶段,属沉积—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内小水井、黑树林矿段中—深部勘探成果,并综合矿区矿化特征及地层、构造特征,认为黑树林矿段东延的桃树坪—玉宝箐地段、小水井矿段西延的四棵树矿段及断层构造与落雪组地层的交汇部位成矿潜力巨大,是矿区进一步进行找矿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