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星宇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2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层的煤系地层发育特征和聚煤规律。认为该地区主要有三种成煤模式:障壁海岸聚煤模式、潮控三角洲成煤模式、河流(或三角洲平原)成煤模式,形成了一套广覆型沉积的含煤岩系。 相似文献
2.
储层物性纵向上差异较大,且纵向上孔隙度和渗透率间的正相关性较为明显,渗透率在纵向上的规律并不明显。测井解释孔隙度的误差较小,可用于储层孔、渗的平面分布图。山西组具有相对较大的渗透率差异,河道砂体展布和含气层段分布与高值区段也有较好的相关性,强烈表明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本溪组各井中储层孔隙度最大值为6.4%,最小为0.5%,平均值2.9%。本区控制储集砂体展布及储集砂体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的沉积微相主要是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其砂体比较发育。研究发现: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是与石英含量变化呈正相关的,同时,随着岩屑含量的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本区孔、渗、饱的高值区即为石英砂岩的发育区。 相似文献
3.
4.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地貌特征,对其东部上古生界的致密岩性气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其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为致密岩性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沉积体系、岩性特征、物性特征的分析,认识到研究区气藏储层主要为障壁岛、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岩性主要为中粒-粗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和晶间孔为主;物性较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的上古生生界气藏还没有统一认识:一些学者认为是常规气藏,一些学者认为是深盆气,还有学者认为属于其它类型气藏。此次研究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上古生界气藏勘探的一些最新成果,对其目的层气藏的生烃特征、运移特征、以及储层特征、气水分布关系等进行分析,描述目的层天然气的生、排、运、储等非均质性演化及成因,认为研究区目的层气藏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成藏的致密砂岩气[1]。 相似文献
7.
论文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M区块的地质概况,仔细研究其储层特征,认为研究区岩性以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具有低孔低渗型的特点,裂缝发育,发育次生溶孔,区域储层存在着一定的非均质性.详细研究了气藏主控因素,认为气源条件、盖层、储层非均质性、骨干砂体厚度是研究区气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兴宝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9)
本文主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碳酸盐储层为研究对象,该储层是在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系的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9.
李兴宝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0):142
本文主要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碳酸盐储层为研究对象,该储层是在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鄂尔多斯西缘奥陶系的沉积相特征、储层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10.
周新科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0):204-206
地层水分布与矿化度特征、煤层Ro测试资料证明,晚侏罗-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自南而北发生过构造热事件,最高温度可达160℃-280℃,不仅导致了甲烷的生成,还导致了地层水的汽化和异常高压的形成。异常高压促使地层产生裂缝,岩石产生微裂隙,储集层(砂岩)与盖层(泥岩)之间的分割性被破坏,甲烷和蒸汽水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一起运移和成藏,并扩散温度和压力,导致大型封存箱内流体势能逐渐统一,高压岩性气藏逐渐转化为特高压深盆气藏。晚白垩~古新世盆地区域性抬升剥蚀导致煤系埋藏变浅,地温梯度降低,高温高压深盆气藏中的液态水在释放能量的过程中逐渐气化,形成只有气(汽)态流体的深盆气藏。当压力降至30Mpa以下、温度降至120℃以下时,气藏中的水蒸气开始液化,气体比重下降,形成负压深盆气藏。 相似文献
11.
12.
以鄂X井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井区奥陶系马五段孔隙类型及其分布、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探索和研究其孔洞形成机制,并结合鄂X井区地质录井及物性分析资料对鄂X井地区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基本由孔隙和裂缝两组储集空隙系统所组成,孔隙中的有小部分可容纳油气,裂缝则具有良好的渗滤通道作用,二者的有机配置可形成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高渗透带。由此可以为该区域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评价与开发和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分析化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本溪组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障壁岛-泻湖沉积是研究区本溪期主要的沉积相类型之一,本溪组气藏储层为潮道砂体和障壁砂坝砂体,含气砂体不受局部构造控制,为岩性气藏。该区本溪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石英砂岩,少量细砂岩和砾岩。根据分析结果本溪组储层孔隙度平均为2.9%,渗透率平均为0.8141×10^-3μm2,表明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隙和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喉道类型主要以微喉道为主。 相似文献
14.
15.
16.
研究区马五段储集岩主要为白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压实压溶作用,交代充填作用和去膏化作用等,通过对成岩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富县地区马五段经历了早成岩、浅埋藏、表生大气淡水、后浅埋藏和后深埋藏五个成岩阶段,并依此概括了成岩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气藏形成的"三个有利搭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气藏的地质特征,指出下古生界大型工业气藏形成的关键在于三个“有利搭配”,即封闭海域与宽阔坪台搭配造就了有利生储相带;剥蚀脊与沟槽搭配孕育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和有效的地层一岩性遮挡;孔隙空间与裂隙网络搭配做到了储产兼备。在此基础上指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气藏仍具有向东和向南滚动勘探开发的远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