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思琪 《福建轻纺》2023,(11):23-26
微生物与茶叶的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微生物的应用贯穿茶叶生产的全过程,然而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茶叶中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也不容小觑。文章对茶叶中微生物多样性、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相关检测标准进行综述与分析,探讨构建茶叶有害微生物检测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微生物检验项目、采样方法、微生物检验要求等角度,比较分析了世界各国法规及标准中的乳品微生物检验规定,总结了世界各国的乳品微生物检验要求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制订乳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酒精饮料,口感醇厚、风味独特。由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而高通量测序技术具备方法简单、通量更高、成本较低和速度较快等特点,将其应用于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认识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手段。该文综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阶段、原理、方法、操作流程、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并对黄酒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全面解析传统黄酒酿造微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暗物质”是指在人体肠道中以低丰度或稀有丰度形式存在并影响人体健康,但其作用及其机制有待揭示的肠道微生物。目前对于膳食、肠道微生物群、宿主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人体肠道中高丰度微生物群,而往往忽视了肠道微生物“暗物质”的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膳食营养、肠道微生物“暗物质”、宿主健康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生物组学技术的新进展;讨论了探索微生物“暗物质”与人体健康之间作用机制的重要性,为今后通过饮食干预影响肠道微生物,从而预防甚至改善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检测涉及培养基制备、划平板、微生物培养、计数、检测等步骤,具有复杂、耗时,耗力等特点。为了将更多的人力从复杂的微生物检测中解脱出来,生物梅里埃(以下简称梅里埃)一直专注于微生物检测的自动化、快速化.并率先提出了“微生物实验室全面自动化”的理念。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理念及梅里埃为微生物实验室的全面自动化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关于窖泥微生物(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窖泥微生物这个提法,可能是不合时宜的。它与肥田的土壤微生物不同,与沼气发酵的污泥微生物不同,它是赋予白酒香气的微生物。窖泥中微生物,种类繁多,错综复杂,简直是微生物“大观园”。这在微生物学上并不多见,所以把窖泥微生物作为一门专门学问去研究是必要的。但也只能对重点属、种及其动向进行研究,以推动白酒工业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食品安全,需要对其微生物检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微生物检验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分析、总结,提出质量控制方式。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在一定条件下对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计数,并分析微生物对食品造成的影响,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卫生情况难以保证,这就需要微生物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又分为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两种方法,其中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法、微生物鉴定法等,现代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学分析、计算机辅助检测等。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处理手段,因其具有清洁、高效、无污染、节能省时、操作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热加工、食品杀菌及微生物育种等研究领域。理论和实践表明微波辐射对食品微生物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进行有害微生物与物质提取,利用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进行微生物育种与发酵均可以达到优良的处理效果。微波辐射效应中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可以改变微生物的生理性状及代谢能力,达到一定强度还可灭活微生物,在微波辐射作用下物质提取较常规方法也更加高效。故本文针对微波辐射在食品微生物诱变育种、控制有害微生物、强化发酵及药食同源微生物功能性物质提取分离方面的应用研究与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综述,以期推进微波辐射在食品微生物领域的相关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发酵科技通讯》2006,35(2):30-30
凡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通称为生长因子,包括氨基酸、嘌呤、嘧啶、生物素(一般是指B族维生素)等。某些微生物自己不能合成这些物质,必须由外源供给。不同的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有的需要多种,有的需要一种,有些微生物不但不需要生长因子,而且还可以累积某些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一、微生物肥料的特性 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它的作用主要靠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有效性的基础,而不像其它肥料是以氮、磷、钾等主要元素的形式和多少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的乳品微生物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微生物检验项目、采样方法、微生物检验要求等角度,分析了世界各国法规及标准中的乳品微生物检验规定。总结了世界各国的乳品微生物检验要求及特点,以及对我国制订乳品微生物限量标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应用于大曲酒的微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曲酒酿造是“群微共酵”的过程。以分子生物方法为基础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可通过对微生物的核酸序列片段分析,从基因水平对微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直接微观地探讨微生物种群结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以弄清酿酒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真实状态,最终揭示酿酒微生物影响大曲酒香型的奥秘。(丹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增加,食品企业不仅要提供天然健康的产品,还要保证货架期的安全。食品中微生物的控制应从多维度开展,在原料选择、配方研发、工艺控制和卫生清洁方面都要有相应措施,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选择微生物挑战实验的方法,以确定工艺的杀菌效果、产品配方对腐败和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效果,验证企业的卫生和清洁方案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微生物挑战实验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全面了解产品的微生物安全状况,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挑战实验的关键步骤及核心要点,重点展示了近年来微生物挑战实验在食品工业的优秀应用案例,以期对食品行业微生物安全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在传统发酵食品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承担着重要角色,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然而,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的大部分微生物仍处在尚不可培养或难培养状态。该文介绍了自然界中的未培养微生物、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的未培养微生物以及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展望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未培养微生物的开发利用途径。旨在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未培养微生物,以期达到对未培养微生物更好地开发利用,促进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必修核心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分类、营养与代谢等基本理论,了解微生物对食品工业的影响和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并学会防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能应用微生物方法分析解决一些食品污染问题。目前该课程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实验课与普通微生物实验课存在较多重复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机构等维度,采用文献计量法对1992~2022年该领域879篇中文文献和349篇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追溯探讨了白酒酿造微生物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992年以来,针对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总体呈上升态势,尤其是近5年,呈指数式增长,未来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当前对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剖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微生物发酵产物的影响等方面,研究酿造微生物群落结构已经成为解析白酒风味形成机理的重要手段;徐岩、孙宝国、吴群、黄治国、邱树毅等学者是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其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和学术价值都很高。本文对白酒酿造微生物的研究概况和热点领域进行了定量、客观的可视化分析,为白酒酿造微生物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国际食品微生物委员会(ICMSF)提出建立食品安全目标(FSO),并提出方程。通过FSO方程建立烘焙食品微生物执行目标(PO)、食品安全目标(FSO),阐述如何对微生物初始水平H0、降低微生物水平ΣR和增加微生物水平ΣI的数据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寻找产品微生物控制的关键要素和关键数值,为GMP和HACCP的具体执行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确保生产的产品为100%合格品。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有些对人类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物质就称为培养基。培养基的用途主要有:促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分离微生物纯种;鉴别微生物和制造微生物制品。本文参照国内外  相似文献   

19.
压力温度处理对肉制品中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旨在研究压力(300MPa,15rain)、温度(5,20,35,50℃)共同处理灭活肉制品中微生物(细菌总数、乳酸细菌、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的效果。实验表明:压力温度处理可以明显降低猪肉中微生物数量;革兰氏阴性细菌对压力更敏感;当加压温度为50℃时,灭活微生物的效果更好;微生物对高压处理的敏感性与压力处理时的温度,微生物的类群和肉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20.
检验食品微生物新方法陈潭多年以来,对食品微生物的检验,通常采用琼脂平板培养法,共需2—3天才能完成检验,既花时,又繁杂。为了能快速、方便、正确地检验食品微生物,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进展。目前,一些国家已采用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