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指出在成矿前的黄铁细晶岩化过程中,在围岩内发生铀的富集,主要矿物富集体是白钛石与黄铁矿的暗色矿物假象。证明,在能观察到的深度内的围岩不可能是热液中铀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与硅质火山中心有关的3种矿床类型,涉及的成矿元素包括亲铜元素、贵金属、铁、铀等。硅质火山中心不但为矿床提供了构造控制,而且与这些矿床的形成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虽然有观点认为,随着磷块岩形成时代的年轻化,铀在磷块岩中的含量将增高,但在西伯利亚地台稳定部分的下-中寒武统库奥纳姆建造的磷块岩中却发现铀的含量相当高。另外,在萨哈林岛沉陷地4.5km以下的上第三系皮利组磷块岩中的铀含量实际上比所有中生代和下第三系磷块岩的铀含量都低。前寒武纪和不同形态的寒武纪最底部的磷块岩,如层状非粒状的(“无结构的”)和微粒状的、结核放射状的、团块状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其铀含量同样很低。对于铀含量低的磷块岩,以前认为是由于其主要组成沉积磷灰石在成岩后生作用过程中的强烈改造,致使其组分中,碳酸根离子、Na、Sr、结构水的含量降低。结论是:在成岩后生作用中,以同样的方式从磷灰石结构中析出的还有铀。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中铀的配分以及蚀变过程中铀的再分配研究,对探讨铀的来源及铀矿成因占有重要位置。本工作采用诱发裂变径迹相对比较法测定岩石和矿物中铀含量和空间分布,进而进行铀配分的研究。 1.实验 相对比较法是将铀标准片(已知铀含量的玻璃)与样品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照射、蚀刻,从待测样品的径迹密度与标准片的径迹密度之比,求出待测样品的铀含量。  相似文献   

5.
大陆火山带中的热液铀矿床,正象研究所表明的那样,是以有规律地赋存于中间地块和内地背斜褶皱区为特征的。洼地型的火山机构形成于以上升运动占优势的背景中。从构造上看,它们是一些独立的断块,具有多期多相流纹质、安山质、玄武质火山作用,并伴有侵入岩浆作用等宏观现象。含矿区的安山-闪长岩和流纹-花岗质火山-深成建造是在强烈断块运  相似文献   

6.
控铀构造-蚀变带研究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巴什布拉克地区的控铀构造-蚀变带遥感信息增强和提取技术、构造-蚀变带的影像特点、地质特征;讨论其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通过应用遥感信息与野外地质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巴什布拉克地区铀矿床是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新认识。且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该区控矿的主导因素和分布规律,对该区的进一步铀矿找矿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罗马北部的钾质碱性火山岩中铀的成矿作用,它为分析构造、火山作用和成矿的关系提供一个好的例子。在与蒂勒尼安(Tyrrhenian)盆地的形成有关的地垒和地堑区,深源的酸性火山产物大部分沿地垒分布,而钾质碱性火山产物处于深的地堑中。低品位的,然而延伸很长的铀矿床产于地堑中,其成因与浅成作用有关。文中还讨论了铀与氟矿床之间的生成关系,它们是碱性火山岩区唯一已知的成矿富集,也与其他(如汞和锑)成矿作用做了比较,后者在近代酸性火山作用发育的地垒带是很特殊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花岗岩中铀的配分及其铀在蚀变过程中再分配的研究,对探讨铀的来源及铀矿床成因占有重要位置。长期以来,国内外地质人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配分研究。如单矿物分离法,核乳胶照相法及α径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不足及局限性。近年来,裂变径迹法在地质科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成用。用诱发裂变径迹法测定铀的灵敏度很  相似文献   

9.
格兰尼特山位于落矶山成矿省的南部,是拉拉米造山运动抬升的几个前寒武基底地块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前寒武地块向北、北西倾,但是,由许多不连续的丘岭构成的格兰尼特山则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该带出露长约110 km,宽20 km,其面积约为2 200km~2。怀俄明州格兰尼特山的花岗岩岩石提供了美国怀俄明州Crooks Gap,Gas山和Shirley盆地铀矿床的铀源。格兰尼特山的前进热液蚀变岩石包括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和钠长石化花岗岩和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它们的全岩平均δ~(18)O值分别为7.1‰(17个样品),6.3‰(6个样品),4.7‰(26个样品)。6个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钠黝帘石化花岗岩样品的单矿物δ~(18)O值平均为石英8.9‰,长石6.4‰。3个相应的钠长石化花岗岩的石英和长石的δ~(18)O分别为8.1‰和5.6‰;而4个硅化-绿帘石化花岗岩得出的δ~(18)O平均值石英为5.6‰,长石为3.2‰。蚀变花岗岩~(18)O亏损表明,与低~(18)O的流体(可能是大气降水)的相互作用有关,该流体为后期事件从花岗岩中淋滤铀造成了先决条件。△_(石英-长石)同位素分馏显示,热液蚀变是在温度为363±50℃的条件下产生的,热液流体的δ~(18)O估计为—6.9‰,水/岩比值约为O.4。格兰尼特山的热液蚀变事件很可能对铀的迁移造成重大的影响。在深达426.7 m的钻孔剖面中发现,强烈的破碎带、低的δ~(18)O值,热液蚀变矿物组合与铀的高度富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说明部分铀的活化是由热液蚀变事件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钾质碱性岩岩浆期后从早期交代作用到最晚期表生作用过程中放射性元素的性状。作者以钾质火山岩系中分布最广的侵入岩-霞石正长岩为例,对其未蚀变和经过热液蚀变的岩石中铀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霞石正长岩中铀平均含量为10.3 ppm,钍为20.3ppm,其中有一部份铀以易汲取的形式存在,这一部份铀在岩浆期后和表生作用时可发生相当大规模的再分布。诱发裂变径迹研究证实,霞石正长岩中的副矿物(榍石、锆石、磷灰石、褐帘石等)和造岩矿物黑榴石是铀的主要富集体。在岩浆期后阶段,霞石正长岩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蚀变顺序为钾交代、钠交代、钠-钙交代、酸性淋滤阶段(白霞石化或白云母化)和表生风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放射性元素(主要是铀)在分异完全、多相深源火山岩系的钾质碱性岩中的性状和分布特点。该深源火山岩系由从碱性玄武岩经过变自榴石斑岩、粗面斑岩到碱(主要为钾)强烈过饱和的霞石正长岩、假白榴石正长岩的顺序所形成的火山岩、次火山岩和侵入岩组成。碱强烈过饱和的岩石同时伴随有脉状转生岩(细粒霞石正长岩、霞石正长斑岩、细晶正长岩,碱性霞石正长伟晶岩)。测量表明钾质碱性岩中有着高的放射性。原始的碱性玄武岩浆中铀含量较低而钍相当高,如碱性玄武岩中U=3.2ppm,Th=16ppm,Th/U=5;变白榴石斑岩中U=4.3ppm,Th=22.05ppm,Th/U=5.1;到粗面斑岩中铀明显增高达5ppm,但钍没有什么变化,仍为16.9ppm,从而使Th/U减低至3.4。  相似文献   

12.
熔融体中晶质铀矿的溶解度,随其碱度[表现形式为摩尔比(Na_2O+K_2O)/Al_2O_3]增加而增大。流体与碱性花岗质熔融体之间铀的分配明显地偏向后者。熔融体中抽的含量随熔融休的结晶程空而增高,从而引起共存的流体中铀含量的同时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与大陆火山一深成建造有关的热液铀矿床主要分布在火山洼地内,洼地内独特的构造岩块,多期和多相的流纹岩和安山岩火山活动和与其伴随的岩浆侵入活动重迭出现。这些岩块相当于一种岩浆集中的独特构造。弄清楚上述构造形成的特征及其中矿化赋存的规律性,对有效预测和合理指导铀矿床的普查和勘探,将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铀的抗氧化腐蚀能力,利用石墨的粘附特性,在铀表面涂覆一层石墨,并进行真空热处理,在100℃条件下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氧化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测量腐蚀增重时间内,无论是初始氧化腐蚀还是长时间氧化腐蚀,经过真空热处理后的石墨层均能够起到对铀表面的保护作用。对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抗腐蚀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涂覆石墨层的铀表面经真空热处理后,表面膜层所发生的变化是提高铀表面抗腐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核动力工程》2017,(6):134-136
研究了铀混合物中铀的溶样方法、测定方法以及基体的干扰等测定条件,包括:加入氟化铵络合溶液中的基体元素来消除对铀测定的影响。模拟试样的平行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优于0.2%;测定的铀含量约为标称值的98.8%。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火成岩岩系中,铀含量在年轻的岩系中降低,一般解释为岩浆结晶期间铀释出的结果。铀含量这种变化趋势可以从南格陵兰伊利莫萨克侵入体的描述中看出,并且被看作是由于形成络合离子,铀在岩浆中保留下来的结果。这样在残留熔体中,甚至在铀含量低的岩系中形成铀富集。  相似文献   

17.
引言从晚石炭世到早二迭世末期出现了与欧洲海西期山脉浅色花岗岩有关的强烈热液活动。这一活动形成了许多有潜在工业意义的矿床,尤其是铀矿床和钨-锡矿床。对十几个铀矿产地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铀矿脉和浸染矿石的外围或内部存在着许多蚀变矿物。详细研究矿脉中的蚀变产物和自生矿物可以就主岩的一般地球化学演化特点、花岗岩矿物和流体之间的平衡反应类型以及成矿溶液特征等问题提供某些答案。一、分析技术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蚀变矿物,而蚀变矿物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是通过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测定的。对粘土的光学测定和研究给予特别的关  相似文献   

18.
米丘林铀矿床是乌克兰基洛沃格勒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受构造-岩性和蚀变分带特征控制的典型钠交代型大型铀矿床。通过总结归纳前人对乌克兰米丘林铀矿床的铀矿化特征、蚀变作用及分带特征,对米丘林矿床的成矿蚀变作用进行分析探讨。米丘林矿床主要发育石榴石-黑云母片麻岩和钾质花岗岩两种岩石;矿床的围岩蚀变发育,主要表现出广泛的岩石退变质作用,如斜长石的绢云母化、微斜长石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沿断裂还发育有大规模、强烈的钠交代作用;铀矿化与钠交代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发育在花岗岩与片麻岩接触带的断裂带中,由沿断裂活动的流体交代片麻岩、花岗岩、糜棱岩和碎裂岩而形成,铀矿体主要产于钠交代岩体中。因此,钠交代岩控制着该类型铀的成矿作用,它的分布特征决定着铀矿体的规模大小,并对铀的成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铀矿床研究者们对围岩蚀变问题的研究没有给与应有的注意。这是因为,一方面利用放射性仪器可以直接寻找铀矿床,另一方面研究近矿围岩蚀变比较困难。研究近矿岩石蚀变问题与研究交代作用有关。柯尔仁斯基创立的交代作用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在近10—15年内对交代岩的研究,特别对于金,铅-锌和锡-钨矿床与矿区的研究。但直到现在对交代产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及其研究方法的手册。与此有关,对于不同矿床的近矿蚀变是从不同方法角度描述的。在许多情况下,作者描述的近矿蚀变特征对于阐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变角度XPS(X射线光电子谱)技术研究了贫铀的初期氧化过程,获取了金属态贫铀表面U4f和O1s谱峰以及价带的XPS谱.研究结果表明变角度技术对金属铀表面初期的氧化过程揭示得更为详细,而且,金属铀表面外围电子只有离域态性质,未出现局域态,并对比文献中关于"U/基材"体系的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通过比较15°、45°和85°分析角度下O1s与U4f的XPS谱峰强度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观测到氧和铀的谱峰强度比值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变角度技术可很好地应用于处于超高真空中的金属铀表面在初期氧化过程中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