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瞿永  张颖 《国外丝绸》2008,23(1):22-24,38
介绍了丝/棉、丝/麻、丝/毛、丝/氨纶、丝/大豆蛋白纤维、丝/竹纤维、丝/Modal等蚕丝复合织物的设计方法及服用性能。指出运用多种纤维开发设计丝绸复合面料可以改善真丝织物的服用性能,从而拓宽传统丝绸产品的风格范畴。  相似文献   

2.
颜料墨水对织物喷墨印花的适应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潮霞  汪毅  朱锋 《纺织学报》2008,29(10):82-86
为了探讨颜料墨水对不同织物喷墨印花的适应性,选用棉、涤纶、蚕丝、天丝、涤/棉、棉/锦、涤/锦/棉等不同纤维种类、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采用自制六色颜料墨水在8 pass,720 dpi打印单色块,分析颜料墨水印花的颜色深度、色牢度、清晰度以及织物风格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打印织物表面性能是影响喷墨印花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亲水性纤维,结构紧密的织物可以将墨水贮留在织物表面,打印K/S值大,清晰度高,但牢度略低;对抱水性能较低的稀薄涤纶、蚕丝织物,为了确保喷墨印花的印制精细度,预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氨纶、蚕丝和纤维素纤维在盐酸中溶解性能不同的原理,用盐酸溶液溶解已知混纺织物中的蚕丝、纤维素纤维,通过试验得出了氨纶与纤维素纤维或蚕丝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盐酸浓度、时间、温度等试验条件,并通过与现有方法相比较,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瞿永 《江苏印染》2014,(7):13-15
采用蚕丝与其他纤维交织的蚕丝交织物可改善纯蚕丝织物的服用性能。针对蚕丝交织物中纤维的染色性能,介绍了蚕丝/棉、蚕丝/羊毛、蚕丝/麻、蚕丝/竹纤维、蚕丝/大豆蛋白纤维等蚕丝交织物的染色技术,以期达到染色同色效果。  相似文献   

5.
蚕丝/氨纶包覆丝及其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蚕丝/氨纶包覆丝及其织物的性能,建立了预测包覆丝拉伸张力的理论模型,理论预测值和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蚕丝包覆氨纶,能使蚕丝和氨纶这两种纤维在性能上互补,提高真丝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棉、蚕丝混纺纱,竹炭纤维、丙纶混纺纱和芳纶纱的科学搭配,由龙星制版系统进行双面针织物结构数字化设计,利用艺术设计方法有效地在结构和空间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和排列,制备了纬编间隔织物和罗纹空气层织物,探讨了芳纶协同高舒适性双面针织物的透气透湿、隔热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有效的数字化方法所设计的空气层组织中,芳纶与竹炭、丙纶混纺纱搭配织造的空气层织物透气性更好,纬编间隔组织中,芳纶与竹炭、丙纶混纺纱间隔织物比芳纶与蚕丝、棉混纺纱间隔织物的透气性好。蚕丝的透湿性比竹炭纤维更好,更适用于制作服装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7.
蚕丝/氮纶包覆丝及其织物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蚕丝/氨纶包覆丝及其织物的性能,建立子预测包覆丝拉伸张力的理论模型,理论预测值和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蚕丝包覆氨纶,能使蚕丝和氨纶这两种纤维在性能上互补,提高真丝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详细综述了羊毛/棉、羊毛/涤纶、羊毛/腈纶、羊毛/蚕丝等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现状及进展,并指出研究开发新型染料及新型染色方法对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织物带有汗液时可能对其抗紫外线性能产生影响,采用模拟汗液对不同类型的织物进行处理,通过测试不同类型织物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紫外性能,分析织物含水率对其抗紫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织物含水率的增加,棉、涤纶、锦纶和腈纶的紫外线透过率均逐渐增加,羊毛的TUVA逐渐升高,而TUVB有所降低,蚕丝织物的TUVA和TUVB在290~320 nm波段上逐渐升高,而TUVB在280~290 nm波段上逐渐降低。棉、涤纶、锦纶、腈纶、羊毛、蚕丝织物的抗紫外性能随着其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湿的织物在纱线和纤维之间的水分减弱了紫外线的散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竹浆纤维和蚕丝的不同特性,选择蚕丝作经,竹浆纤维作纬,分别设计平纹、3/1破斜纹、5/3经面缎纹3种组织的织物,与蚕丝、竹浆纤维织物进行性能测试比较.结果表明:竹/蚕丝交织织物在耐磨性、硬挺度、透气性、褶皱弹性及吸湿性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纤维的服用舒适性,将PBS与天然高分子丝胶蛋白共混,经熔融纺丝制成PBS/丝胶蛋白共混纤维,研究了丝胶蛋白质量分数对纤维形态结构、化学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与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纤维具有丝胶蛋白为分散相,PBS为连续相的形态结构;丝胶蛋白的存在改善了PBS纤维断裂伸长率过高的问题,当其质量分数达到15%时,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为8.9%;共混纤维的饱和回潮率为3.90%,接近于合成纤维中的锦纶,说明共混纤维亲肤性能优良;此外,土埋降解实验6周后共混纤维的质量损失率可达53.6%,具有快速降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纤维素与蛋白质资源,采用干喷湿法纺丝方法,以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为共溶剂、乙醇为凝固剂制备了纤维素/ 丝素蛋白共混纤维。研究了喷丝头牵伸与塑化牵伸的倍率分配对纤维分子结构、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纤维素为基体的纤维素/丝素蛋白共混纤维的相形态为单相连续结构;当喷丝 头牵伸倍率为3 时,丝素蛋白沿纤维轴向连续分布,其相形态呈微纤状;当喷丝头牵伸倍数增加至5 时,丝素蛋白沿纤维轴向分布出现正弦波动,其相形态呈藕节状;增加塑化浴拉伸工艺可减少纤维成形过程中丝素蛋白的流失;当喷丝头牵伸倍数为5,塑化浴拉伸倍数为1 时,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389.9 MPa,超过常规粘胶纤维。  相似文献   

13.
将大麻纤维与柞蚕丝落绵通过一定比例混纺,可集两种纤维的优点于一身。文章介绍了大麻纤维和柞蚕丝的特性,探讨了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针对两种纤维的特点,合理的配置工艺参数,可生产出优质的大麻/柞蚕丝混纺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酶类织物退浆剂、丝绸精练剂、纤维改性加工剂等的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静电纺丝素纤维毡在水中极不稳定,力学性能较差,这些缺陷限制了其应用。将经过酸处理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均匀地分散在丝素膜甲酸溶液中,以MWNTs增强静电纺丝素纳米纤维,XPS的测定结果显示,碳纳米管并不是仅仅以物理形式混杂在丝素纤维中,而是形成了某些有助于提高增强效果的化学键。随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直径明显下降,纤维内部结构的规整性有所提高。当纺丝液中MWNTs的质量分数小于1%时,复合纤维毡的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都有明显的增强,但是MWNTs的质量分数太大时,力学性能反而恶化。  相似文献   

16.
生丝由于细度不匀,含有丝胶,在针织生产中易出现横条疵点,可编织性差,采用丝短纤与涤纶混纺可克服这一缺点。对混纺比为丝/涤80/20的混纺针织纱的开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纺纱工艺,并对纺纱过程中存在的混合难、绕罗拉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珍珠纤维绢丝Tencel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顺利开发珍珠纤维/绢丝/Tencel 50/30/20 14.8 tex混纺纱,确保成纱质量,针对各种纤维的特性,在纺纱生产中采取了相应工艺技术措施.纤维采用开清混和的纺纱工艺;桑绵球纤维长度较长,纺纱前需切断;桑绵球纤维静电现象严重,需给湿加油,使上机回潮率控制在16%~18%范围内,生条成条顺利.  相似文献   

18.
莲纤维的物理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莲纤维的基本物理性能,为莲纤维织物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对莲纤维的密度、线密度和回潮率等基本物理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莲纤维的密度为1.1848 g/cm3,远比棉、苎麻及羊毛的密度小,与蚕丝、腈纶接近;莲纤维的线密度为1.55 dtex,远小于苎麻、蚕丝,与棉纤维及棉型化纤的线密度较接近,说明莲纤维较细,有利于成纱强力和条干均匀度,可纺高支纱;莲纤维回潮率为12.32%,比棉、蚕丝高,比羊毛、粘胶要低,与苎麻接近,说明莲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19.
丝罗布麻保健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泰月  傅虹霞 《丝绸》2001,1(1):32-33
将天然蛋白质蚕丝纤维与具有良好药理作用的罗布麻纤维,在绢纺设备上混纺,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丝罗布麻保健纱。文中简要介绍了不同棉级精梳棉和罗布麻纤维的物理性能及该保健纱在设计与生产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沈一峰  张蓉  林鹤鸣 《丝绸》2008,(1):20-22,29
经过分析真丝和纤维素纤维的分子结构特性差异,研制出了新型同色匀染剂TS-12,该助剂可调节染料对不同纤维的上染性能,提高丝/棉面料的同色染色效果,然后针对丝/棉面料的同浴同色染色,对染料品种、同色匀染剂TS-12、碱剂、加碱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较好的丝/棉织物同浴同色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