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制备了弹性聚氨酯(PU)/导电炭黑复合抗静电胶粘剂,通过体积电阻率的测定考察了该胶粘剂的导电性能,利用热重分析(TG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该胶粘剂的热性能,并采用湿热老化和温度冲击试验研究了该胶粘剂在加入复合抗氧剂前后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呱导电炭黑)≥6.2%(相对于胶粘剂而言)时,该胶粘剂开始获得抗静电能力;当w(导电炭黑)≈7.0%(相对于胶粘剂而言)时,该胶粘剂的体积电阻率发生突跃式下降;该胶粘剂的热性能由PU基体所决定,导电炭黑对其热性能的影响不大;加入复合抗氧剂后,该胶粘剂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2.
抗静电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导电碳黑和银粉为导电填料制备了抗静电环氧树脂(EP)胶粘剂,考察了导电填料的种类和用量对胶粘剂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导电填料的种类对胶粘剂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不同;以导电碳黑作为导电填料时,当w(导电碳黑)=5.0%时EP胶粘剂开始具备抗静电能力,当w(导电碳黑)≈7.1%时胶粘剂的体积电阻率发生突跃式下降;而以银粉作为导电填料时,当w(银粉)=0~38%时EP胶粘剂不具备抗静电能力。EP胶粘剂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随着导电碳黑用量的增加呈线性下降的趋势,而随着银粉用量的增加则呈线性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将特殊的炭黑粒子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有效提高材料电阻值,可形成一种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本文综述了导电炭黑填充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对影响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因素进行了探讨。重点介绍了使用共混聚合物作基体,利用特种导电炭黑改善聚合材料的抗静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UHMWPE/炭黑抗静电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导电炭黑(CB)填充UHMWPE抗静电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经表面固相接枝改性的UHMWPE/CB复合体系中,炭黑渗滤区含量为5%~7%,表面电阻ρs从1014Ω下降到107Ω,较低的炭黑含量确保了复合材料优异的耐磨性;同时扫描电镜(SEM)表征证明炭黑在改性UHMWPE中达到纳米分散,形成双重纳米导电网络结构,这种双重纳米导电结构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静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  相似文献   

6.
单组分热固化聚氨酯-银导电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多元醇/异氰酸酯改性的预聚体,用封闭剂封端,添加交联剂和片状银粉制成单组分导电胶粘剂。研究了不同多元醇、异氰酸酯、封闭剂、交联剂对导电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环境友好的水性聚氨酯(WPU)基体乳化前加入导电填料炭黑(CB),制备了CB/WPU气敏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其气敏响应和吸收行为。研究表明,CB/WPU复合材料对有机溶剂蒸气的吸收量与气敏响应度之间没有定量关系,气敏响应时间要比吸收平衡时间小得多,当吸收尚未达到平衡时,复合材料的电阻早已达到最大值。气敏响应度的大小与有机溶剂的溶度参数尤其极性分量有关,基体和溶剂的总溶度参数相差越小,气敏响应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比分析了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与导电炭黑对木粉/PP复合材料的抗静电作用,重点探讨了导电炭黑的添加量对其抗静电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型抗静电剂相比,导电炭黑对木粉/PP复合材料的抗静电作用效果更优;当导电炭黑的添加量达到8份时,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率和体积电阻率分别达到1.64×10~8?和2.54×10~8?·cm,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APP)的存在下,导电炭黑提高了木粉/PP复合材料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芳香族聚酯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探讨了影响水性聚氨酯稳定性、机械性能及热性能等的有关因素.研究发现用芳香族聚酯二元醇与TDI/HDI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有较好的稳定性,当控制NCO/OH物质的量比为1.4左右,扩链剂EDA的加入量约为3%时,水性聚氨酯胶粘剂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先以IPDI和聚醚二元醇为原料合成聚氨酯,然后加入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聚合制备得到的聚苯胺,获得了聚氨酯/聚苯胺抗静电复合材料,研究了聚苯胺含量对共聚物材料抗静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及热学性能的影响。并用红外谱图、扫描电镜、TGA和DSC对此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经聚苯胺改性的聚氨酯材料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均有所提高,该聚氨酯-聚苯胺复合材料作为抗静电涂料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导电炭黑、十溴联苯醚(DBDPO)/Sb_2O_3复合阻燃剂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性能的影响。不同导电炭黑存在不同的逾渗阈值。HDPE/DBDPO/Sb_2O_3/导电炭黑复合材料的基体呈微观网状结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表面电阻达2.2×10~3Ω,阻燃性能、物理性能等满足MT 558.1—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结构导电炭黑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导电炭黑(HG-CB)的高结构对乙烯基甲基硅橡胶(VMQ-110)复合材料电性能和机构性能的影响。由TEM观察看出,随HG-CB用量增加,其在硫化胶中形成的导电网络逐渐完善,用量达19份(质量份,下同)时已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导电机理可用电子隧道效应来解释,同时随HG-CB填充量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硬度增大,但对VMQ-110的硫化有影响。欠硫现象严重,HG-CB的用量一般控制在10~15份,所得硅橡胶复合材料具有较佳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磷酸铝胶粘剂为基体,锑掺杂的二氧化锡(ATO粉)为导电填料,制备无机防静电胶粘剂。研究了ATO粉用量对该胶粘剂的热稳定性、表面电阻率、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等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0~800℃时,防静电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热失重率仅为6%);防静电胶粘剂的表面电阻率主要与介质材料的性能有关,当w(ATO粉)=5%~30%时(相对于磷酸铝胶粘剂而言),表面电阻率在4.2~5.0 MΩ/m2之间;当w(ATO粉)=25%时,防静电胶粘剂的介电性能最优,而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以纳米乙炔炭黑在盐酸掺杂的反应体系中的聚集体为硬模板,原位吸附化学氧化法制备了聚苯胺/炭黑复合材料。实验结果显示,聚苯胺复合物为表面附着大量纳米颗粒的类棒状结构,且棒与棒间富有孔隙。复合材料分解温度在350℃左右。循环伏安曲线表现出该复合材料法拉第准(赝)电容有良好的电极可逆性,在5,10 mA/cm2电流密度下,单电极比电容高达376 F/g和311 F/g。  相似文献   

15.
以聚氨酯(PU)预聚体为基体,以镀银纳米石墨为导电填料,采用共混法制备PU/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并与PU/纳米石墨导电胶进行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对比。结果表明:PU/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和PU/纳米石墨导电胶的导电渗流阈值分别为3%和9%,此时对应的电导率分别为0.044 S/cm和0.012 S/cm;前者的力学性能(最大剪切强度为5.76 MPa)高于后者(最大剪切强度为3.65 MPa),并且前者的起始分解温度比后者提高了近10℃,说明前者的应用前景比后者更广阔。  相似文献   

16.
EPDM/PP TPV与导电炭黑复合材料导电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EPDM/PP动态硫化热塑性硫化胶与导电炭黑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导电炭黑用量(小于 15份 )增大 ,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显著减小 ,EPDM/PP共混比为 70 /3 0的复合材料减小趋势较缓 ;EPDM/PP共混比从 3 0 /70增大到 5 0 /5 0 ,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减小 ;EPDM/PP共混比大于 5 0 /5 0后 ,随着共混比增大 ,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呈增大趋势 ;导电炭黑用量达到 10份后复合材料热老化前后体积电阻率变化不大 ;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NTC效应 ,在 180℃的半熔融状态下体积电阻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7.
纤维级碳黑导电母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纤维级碳黑(CB)导电母粒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偶联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共混体系组成、螺 杆转数和混合时间等对纤维级CB导电母粒导电性的影响。指出提高CB的分散性,降低导电母粒的电阻 值,提高导电母粒的可纺性是开发高品质纤维级CB导电母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影响铜粉导电胶导电性能和自然老化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胶的配方和工艺条件,铜粉粒度。  相似文献   

19.
To improve the 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carbon‐black‐filled low‐density polyethylene, in situ grafting of certain monomers was applied during the melt compounding process.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demonstrated that chemical bonding could thus be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fillers and the matrix polymer. The degree of enhancement of the filler/matrix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in the composites prepared in this way depends on the species of the grafting monomers being employed. When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carbon black composites, the composites manufactured through in situ melt grafting exhibited reduced room temperature resistivities and greatly increased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intensities, as well as favorable performance reproducibility. This proposed technical route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simplicity, low cost and easy control. Copyright © 200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