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某石化公司乙烯厂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第二急冷换热器于2018年5月突然发生泄漏,导致设备停车.检修发现本次泄漏主要发生在换热器壳体靠近上管板的第一节筒节,壳体失效位置存在贯穿性裂纹,裂纹已沿厚度方向完全开裂.为此,查阅了该设备的原始制造资料,进行了换热器筒体开裂现象的应力分析、宏观检查和取样分析.最终确定碱应力腐蚀是引起换热器筒体失效开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宏观和微观检验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某醋酐反应釜管口盖板处R60702锆板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锆板开裂为应力腐蚀开裂,设备频繁开、停车使用产生较大的温差应力,以及设备内介质残留有碘化物是导致其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316L不锈钢板式换热器使用约半年后频繁出现泄漏事故,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能谱分析、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检测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等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板片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造成泄漏.板片冷加工后产生了较大的残余拉应力且环境中存在Cl-腐蚀介质,导致残余应力较大的波峰和波谷处产生裂纹和腐蚀坑,是造...  相似文献   

4.
翅片管式换热器折弯成型过程中会出现翅片包覆铜管不紧密和翅片冲裁及换热器组件胀接过程会有翅片开裂这2种缺陷。通过对缺陷和合格样品进行乙酸盐雾加速腐蚀对比试验发现,腐蚀破坏随机发生在翅片上,按腐蚀形貌分析,属于孔蚀及缝隙腐蚀,这些缺陷并非主要的腐蚀失效诱因。  相似文献   

5.
某燃料气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其换热管束出现多处鼓包开裂现象,为查明鼓包开裂原因,对换热管束进行了宏观和微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换热管内存在压力波动、换热管壁厚不均匀、壳程介质H2S含量较高以及换热管材料中存在,夹杂物都是导致其鼓包开裂的原因;换热管壁厚较薄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使该处硫化氢腐蚀严重,壁厚进一步减薄,当壁厚减薄达到一定值时,在管内压力波动作用下形成鼓包,随着腐蚀的加剧和压力波动的继续作用,最终导致换热管于鼓包处产生裂纹,进而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6.
某福建沿海地区用于电流互感器的铝合金法兰发生多处开裂,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该法兰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法兰开裂均起始于螺栓孔处,为在腐蚀介质和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腐蚀开裂;法兰螺栓扭紧力高、服役环境氯离子含量高以及法兰所用铝合金材料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高等是造成该法兰开裂的主要原因。最后针对法兰开裂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某化工厂工艺管线上的316不锈钢材质的孔板流量计导压管断裂,导致介质泄漏发生火灾。为查明其失效原因,对断裂的仪表管进行成分、硬度、金相、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分析,确认仪表管发生断裂的原因是在安装应力、震动和环境中Cl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先发生了应力腐蚀形成裂纹源,裂纹达到门槛值后又以疲劳形式扩展,最终导致开裂。  相似文献   

8.
某电厂316L不锈钢输氨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管道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管道裂纹由内壁向外壁扩展,呈穿晶开裂特征,裂纹呈树枝状形貌,符合应力腐蚀开裂特征;腐蚀产物中存在Cl元素,在拘束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管道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9.
某管板式换热器运行不到2个月,换热管进口端即发生开裂。通过宏观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水质分析、金相分析、断口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换热管开裂属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换热管开裂为应力腐蚀开裂;循环冷却水中较高含量的氯离子以及换热管进口端处于应力腐蚀敏感温度区导致了应力腐蚀的快速发展。最后,给出了进行焊后热处理和加强循环冷却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残余应力检测、常规力学性能试验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对304不锈钢低温分离器的封头开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裂是由应力腐蚀引起的;其原因是工作介质中有含量较高的硫,而封头一筒体对接环焊缝区域存在的残余应力促使开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某火力发电厂2号汽轮机组末级开裂叶片进行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以及断口扫描和元素成分能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叶片裂纹形成属于腐蚀疲劳失效,蒸汽中存在氯、硫等腐蚀介质引起叶片发生电化学腐蚀,在离心拉应力作用下发生沿晶应力腐蚀开裂,形成裂纹源。在腐蚀介质、拉应力和激振力综合作用下,腐蚀疲劳裂纹加速扩展,并最终发生瞬时断裂。  相似文献   

12.
某医院矩形脉动真空灭菌器内腔发生开裂事故,通过宏观分析、金相检验和光谱分析等方法,结合工作介质,对内腔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灭菌器内腔与加强筋不连续焊接处存在焊接残余应力,且靠近内腔弯折处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灭菌器内腔的工作介质中含有氯离子,而氯离子水溶液是300系列不锈钢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介质。灭菌器内腔在焊接残余应力、含氯离子介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起始于靠近内腔弯折的焊接起始处的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3.
奥氏体不锈钢外压轴向型波纹管膨胀节在使用较短时间后发生了开裂。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波纹管膨胀节的工作介质过热蒸汽中含有腐蚀性氯离子,在服役环境下受到拉伸应力的作用,导致其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4.
高压换热器U形管管口开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压换热器U型管泄漏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和断口的宏微观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换热管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显微组织正常;换热器管口开裂为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5.
某型柴油机曲轴在运行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曲轴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曲轴表面在含有硫、氯元素等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下发生了点腐蚀,过渡R处的腐蚀坑成为疲劳源,在旋转和弯曲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腐蚀坑以疲劳的方式开裂并扩展,最终导致曲轴开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腐蚀试验、断口分析、能谱分析以及金相检验等手段对某项目6号机组3号高压加热器热交换器换热管发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热交换器不锈钢管发生泄漏失效主要是因为介质中存在氯和氧元素(启停机凝结水),在遮热板钻孔内壁和失效管外壁之间产生点蚀和缝隙腐蚀,破坏了换热管表面的钝化膜并形成点蚀坑(孔),在热应力、冲击应力和振动应力作用下逐渐萌生微裂纹,最终发生应力腐蚀开裂和振动疲劳开裂,并导致泄漏。  相似文献   

17.
在化工领域,输送腐蚀性介质的压力管道常用的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而应力腐蚀开裂是奥氏体不锈钢压力管道最主要的失效方式。该文主要对奥氏体不锈钢压力管道应力腐蚀开裂的机理、主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发现:奥氏体不锈钢压力管道应力腐蚀开裂机理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氢致应力腐蚀开裂和"滑移-溶解-断裂"模型;其腐蚀速率主要受拉应力、输送介质腐蚀性、运行温度、氢元素、输送介质对管壁的冲蚀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采取合理选用材料及焊条、优化焊接工艺、避免产生应力集中点、防止腐蚀溶液富集、改变输送介质成分及运用阴极保护法等措施减缓应力腐蚀开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某卡车轮胎的铜合金气门嘴在使用1-3个月后部分发生开裂。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断口分析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气门嘴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门嘴经过冷加工变形后没有去应力退火,在应力和环境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9.
正管壳式换热器、合成塔和废热锅炉的管束是薄弱环节,最容易失效。管束失效的形式主要有腐蚀开裂。传热能力迅速下降、碰撞破坏、管子切开、管束泄漏等多种。常见的原因如下:1、腐蚀。换热器多用碳钢制造,冷却水中溶解的氧所致的氧极化腐蚀极为严重,管束寿命往往只有几个月或1~2 a,加之工作介质又有许多是有腐蚀性的,如小氮肥的碳化塔冷却水箱,在高浓度碳化氨水的腐蚀和碳酸氢氨结晶腐蚀双重作用下,碳钢冷却水箱有时仅使用2~3个月就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台用奥氏体不锈钢作为管束的循环水换热器发生开裂失效的事例,通过分析水质和对失效换热管截取试样进行试验分析,明确了换热器管束腐蚀失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