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效初沉发酵池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絮凝沉淀和水解发酵耦合工艺,将传统的初沉池改造为集进水悬浮固体的沉淀分离和沉淀污泥的产酸发酵为一体的高效初沉发酵池,以优化碳源结构,提高后续工艺的污泥活性和脱氮除磷能力。在水力停留时间为0.75 h、悬浮污泥絮体层界面高度不低于高效初沉发酵池有效池深的70%、SRT为4 d的条件下,考察了高效初沉发酵池对进水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高效初沉发酵池对SS的去除率为78%,是普通初沉池的近2倍;出水VSS/SS均值为71.9%,较普通初沉池提高了17.3%;出水C/N和C/P值较进水值分别提高了33%和14%,且明显高于污水厂普通初沉池出水水质。碳源结构的改善提高了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对TP的去除率稳定在90%~98%。  相似文献   

2.
某污水处理厂进水的碳氮比和碳磷比值偏低,碳源明显不足,分别采用传统初沉池和高负荷初沉发酵池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传统初沉池由于对COD的过度去除而导致碳源不足问题加剧;而采用高负荷、高泥位、中低速搅拌模式运行的高负荷初沉发酵池则可有效改善污水中的碳源结构,其出水C/N值和C/P值分别增加了58.8%和79.7%,这可大大提高后续生物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其传统初沉池出水的碳源难以满足后续生物脱氮除磷的需求,但是取消初沉池会增大生物池的曝气量及能耗。因此提出了一种减少碳源流失的活性初沉池新工艺,并通过中试分析了不同转速及回流比下活性初沉池的出水效果。当活性初沉池的转速由40 r/min增加到80 r/min、回流比由10%增加到30%时,其出水的SCOD、VFA、SCOD/TN、SCOD/TP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转速为60 r/min、回流比为20%时,活性初沉池出水的SCOD、VFA、SCOD/TN、SCOD/TP值分别较进水提高了34.00%、30.35%、70.73%、63.15%。  相似文献   

4.
利用活性初沉池改善进水水质与强化生物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有初沉池的污水处理厂通常都不能满足生物脱氮除磷对碳源的需求,而取消初沉池则会增加好氧池的曝气能耗并降低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利用初沉污泥发酵来增加生物可利用的碳源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利用活性初沉池进行污泥发酵是最为简单、改造费用最低的一种发酵方式,但其发酵效果难于控制。以北京高碑店污水厂的升级改造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将普通初沉池改造成活性初沉池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活性初沉池中典型的污泥层高度为0.22~0.54 m,仅为普通初沉池池边水深的5%~12%;与未改造的普通初沉池相比,经改造后的活性初沉池出水VFA、SBOD5、COD、C/N、C/P值分别增加了48.8%、45.3%、20.5%、66.2%、26.2%;活性初沉池系列的缺氧反硝化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初沉池系列的,缺氧末端的硝酸盐氮浓度均值分别为3.4和8.9 mg/L。因此,将普通初沉池改造成活性初沉池是实现节能降耗和稳定达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已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低成本、高效截留微塑料的途径,以污水处理流程末端的二沉池单元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二沉池的3个运行参数(进水微塑料浓度、污泥浓度和水力负荷)和2种配水方式(周进周出、中进周出)对3种典型微塑料颗粒(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截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二沉池的运行参数和改变其配水方式,可有效提高二沉池对微塑料颗粒的截留率,采用中心进水方式可将PE和PP微塑料颗粒的截留率提升近20%,二沉池出水中的微塑料颗粒以对人类更为有害、等效直径<35μm的颗粒为主。同时,运用方差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影响污水处理厂主体工艺的优化调节方案。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以取代传统二沉池,为考察其运行原理及关键参数,通过中试研究了表面负荷对澄清池内部污泥分布规律及其运行周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悬浮填料澄清池的运行周期随着表面负荷的升高呈指数关系下降.考虑到工艺的运行效率和操作管理的方便,建议悬浮填料澄清池的运行周期宜为7 d,此时表面负荷应为2.5 m3/(m2·h).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和聚合氯化铝(PAC)对净水厂排泥池水絮凝沉淀效果和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投加阴离子PAM可提高和加快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速度;投加PAC不能改善排泥池水絮凝沉淀效果。与单独投加PAM相比,PAM和PAC联合投加可以取得更好的絮凝沉淀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SBR在三级A/O模式下,不同的运行条件(COD/TN、排水比以及温度等)对脱氮除磷的影响,以期为SBR的过程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排水比为50%的条件下,当COD/TN小于5.67时,TN去除率随着COD/TN的升高呈快速上升趋势;当COD/TN大于5.67时,TN去除率稳定在一个范围,基本不受COD/TN的影响。较小的排水比条件下有利于系统对TN的去除,而较大的排水比有利于对TP的去除。在系统温度低于11℃的情况下,硝化细菌的硝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需延长停留时间,并且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当温度大于11℃时,硝化细菌的功能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保持HRT、DO、pH值等参数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进水COD浓度和C/N值对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脱氮除碳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体化OCO工艺对BOD5、COD均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COD和BOD5浓度分别低于60和20 mg/L;随进水COD浓度和C/N值的增加,出水NH3-N浓度逐渐增大,去除率逐渐降低,而对总氮的去除率呈波浪式变化.进水COD为300 mg/L( C/N值为7.5左右)时的除污效果最好,此时系统对BOD5 、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95%、98%和80%.该工艺有较强的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和抗进水COD浓度和C/N值冲击的能力,能够满足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静态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将A/O处理工艺中二沉池剩余污泥按比例回流至初沉池的生产性试验,运行结果显示,这一措施能明显提高初沉池的沉淀效率,且当剩余污泥的回流比例为40%~60%时,初沉池对SS、COD等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可提高A/O池进水的可生化性及处理能力,并降低浓缩池出泥含水率。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对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上浮主要是由排泥水沉降性能变差、冲击负荷波动较大以及运行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控制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排泥水冲击负荷、合理投加混凝剂、有效控制回流比及排泥等。  相似文献   

12.
针对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出现的二沉池污泥上浮现象,探讨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和二沉池底部污泥发生的反硝化作用是二沉池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其中,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水温太低引起的,而进入二沉池的硝态氮浓度过高导致了底部污泥的反硝化作用。在好氧池的DO2mg/L、pH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条件下,通过强化缺氧池的反硝化作用、调整污泥回流比、减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二沉池中污泥的上浮。  相似文献   

13.
沉淀池扩张管嘴排泥装置的生产性试验表明,扩张管嘴排泥管与普通穿孔排泥管相比,排泥起动快,排泥含水率低,沉淀池中积泥少,排泥周期长,而且可节约水厂自用水量.  相似文献   

14.
浮沉池中斜板装置对气浮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松花江水为原水,研究了浮沉池内部侧向流斜板装置对气浮运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斜板装置对气浮净水效果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低浊水基本无影响;随着原水浊度和浮渣层厚度的增加,不利影响略有增加;加入斜板装置后落渣现象严重,排渣周期有缩短趋势.由于气浮分离区上部固有的分层流结构受斜板装置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不设初沉池的活性污泥法工艺的特点和对沉砂池的要求,建议选用平流沉砂池或涡流沉砂池,提出沉砂池设计时应主要考虑对细小粒径砂粒的去除效率,并从沉淀理论出发,着重分析了两类沉砂池的除砂原理、关键技术参数的控制以及除排砂设备选型等,以期对沉砂池的设计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采用A2/O处理工艺的两座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污泥絮体控制方式进行研究,确定泥龄、污泥回流比、MLSS、溶解氧等几个参数为关键控制参数,经过三个阶段的调试,最终实现了对二沉池出水污泥絮体的优化控制,达到了出水感官良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平流沉淀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方某水厂的平流沉淀池在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冬季池表面结冰、吸泥机运转不正常;池底积泥不均匀,导致吸泥机排泥浓度变化大,影响污泥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出水集水槽不在同一水平面,引起矾花上浮.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安装了冬季融冰系统;对虹吸吸泥机的主体进行了改造,并根据原水水质采取变频运行;使用一种简单快捷的调整方法将出水集水槽调平,改善了沉后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