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水动力的典型矿山泥石流运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20"芦山地震导致人工堆积矿渣更加破碎,位于震区的石棉县后沟属于典型的矿山泥石流易发区,其泥石流运动模式与所在流域的地形条件、水文条件、物源条件密切相关。由于人为泥石流和自然泥石流在运动模式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地形、水文、静动力及物源4个条件入手,以石棉县后沟为例,详细论述矿山泥石流的运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后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模式包含了初期降雨降低废弃矿渣稳定性、持续降雨侵蚀矿渣坡面、雨水汇集形成洪流起动沟道矿渣、高含矿渣洪流裹挟运移起动泥石流、沿途侵蚀矿渣加强了泥石流规模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基于水动力的典型矿山泥石流运动模式研究(修改稿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20”芦山地震导致人工堆积矿渣更加破碎,位于震区的石棉县后沟属于典型的矿山泥石流,其运动模式与所在流域的地形条件、水文条件、物源条件密切相关。由于人为泥石流和自然泥石流在运动模式上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地形、水文、静动力及物源4个条件入手,以石棉县后沟为例,详细论述矿山泥石流的运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后沟泥石流的运动过程模式包含了初期降雨降低废弃矿渣稳定性、持续降雨侵蚀矿渣坡面、雨水汇集形成洪流起动沟道矿渣、高含矿渣洪流裹挟运移起动泥石流、沿途侵蚀矿渣加强了泥石流规模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毅  李任华  伍小林 《水电站设计》2013,29(1):66-69,78
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雅江县相格宗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相格宗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灾害及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比较齐全,开采历史比较悠久的地区来说,由于长期的无节制开采,致使一些矿种濒危,资源枯竭,加之一些地区的无序开采(私挖乱采),矿产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一系列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应运而生。目前,由于矿山开采而诱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边坡失稳、瓦斯爆炸、矿坑突水等。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开采形成的尾矿、废渣、废污水的不合理堆排放,水资源的污染以及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作为西藏高原常见的斜坡地质灾害,长期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及人民日常生活.文章以西藏高原山区泥石流地质灾害为对象,依据现场踏勘和卫星影像资料,重点研究了泥石流地质灾害成因、发展趋势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成果对西藏高原地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1.矿山开采及水土流失现状 1.1矿山开采现状 迁西县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6个品种,以金、铁最为丰富,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了采选、烧结、冶炼、轧材一条龙生产格局。近几年,全力整合资源、推进规模办矿、延伸产品链条,钢铁业跳出了资源初级开发的路子.实现了从生产铁精粉、烧结球、面包铁等初级产品到钢坯、板材等深加工产品的跨跃。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采矿弃渣为主要物源的矿山泥石流对资源枯竭型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潼关典型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和地质调查发现,区内暴雨频发,干沟地形陡峻、沟谷顺直,稳定性差,具备形成矿山泥石流的条件。通过容重测量和颗粒分选试验,确定出金矿弃渣的工程力学特点。提出建立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在泥石流形成区采用透水柔性的铅丝笼稳渣;在流通区修筑分级拦挡坝;并综合考虑疏通河道、废渣利用的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8.
西北地区工矿资源开发的用水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其开发已形成相当规模,在经济开发中占有一定地位,并将在今后发挥更大效益。本文论述了矿产资源开发用水与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现场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雅江县下渡沟泥石流的成因,描述了泥石流沟的特征,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的方法对该泥石流沟形成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计算了不同概率下泥石流的峰值流量及总量,对下渡沟泥石流发展趋势及影响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白浪铝土矿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北东方向,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陈村乡。为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产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地震诱发的堰塞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堰塞湖是一种自然界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主要是在一定的地质与地貌条件下,由于火山喷发物、滑坡体、泥石流、冰川堆积物等形成的自然堤坝横向阻塞河谷后,造成上游段壅水而形成的湖泊.随着成因的不同可分为火山堰塞湖、冰川堰塞湖等。其中.由于地震引发河道两侧山体滑坡或崩塌、滑坡体或崩塌体落人河道形成拦水堤坝、河水聚集成湖的现象称为地震堰塞湖。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及防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些年来,人类活动频繁,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泥石流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泥石流分布特点和分布区域的阐述,总结了泥石流暴发的成因、危害及类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泥石流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山洪灾害的普遍性成因,一个是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暴雨和下垫面因素;另一个是人为因素,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就其自然因素而言,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等下垫面自然条件仅为山洪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的环境条件,而强降水(诱发暴雨)是激发山洪泥石流暴发的决定因素。山洪灾害的防治比较复杂,既需要确定易发区的范围,也需要测定发生的临界点,还要加强预警预报,并应经常宣传、演练,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隆德县地处宁南山区六盘山西麓,随着六盘山的多次隆起上升,形成了独特的地形地貌构造、气候特征,导致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山洪灾害频发。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成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与措施,对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溃坝泥石流是由于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或不当的人为堆土弃渣产生大量固体物质淤堵沟道或河流后,在遭遇暴雨或汇流冲刷作用下致使淤堵体突然溃决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固液两相流。本文采用自制泥石流模拟变坡水槽,实施了24组溃坝泥石流模拟实验,按照溃决方式和相对剪切力将溃坝泥石流划分为局部型和整体型两类,并分析了这两类溃坝型泥石流的成因,揭示其在起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和水沙因子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小流量、小坡度下更容易形成局部溃坝型泥石流,否则更容易形成整体溃坝型泥石流,而且后者相对剪切驱动力大于前者,研究成果对于溃坝泥石流防治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提高泥石流防灾减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天宏 《陕西水利》2010,(6):100-100,140
针对泥石流形成的机理,主要从自然条件、水源及天山泥石流形成的固体物质条件进行研究,以揭示其流体特性、泥石流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泥石流发生的临界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为泥石流防治工程选择,结构验算等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泥石流的防治与预测,根据泥石流的形成特点,设计泥石流的启动装置,模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本试验设计了7组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土体厚度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以及泥石流启动与水流流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坡度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松散土体越厚,需要的水流流量越大,越不易产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汇流区和流通区沟道内覆盖有巨厚的滑坡、崩塌等松散物质.松散物质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启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形成后通过时会侵蚀松散堆积物,与沟床存在动态的物质交换,其规模沿程不断扩大,而且运动阻力特性不同于一般定床情况.为定量分析动床条件下泥石流阻力和一次降雨引发泥石流的冲出总量,本文首先以灾区6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泥石流阻力与输沙量和弗罗德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初步得到了泥石流动床阻力的估算方法.然后统计分析了北川和清平16条泥石流沟的基本数据,发现一次降雨引发泥石流的冲出总量与日降雨量和流域汇流面积存在较好的幂指数关系,得到了降雨控制型泥石流总量估算方法.研究结果对震后泥石流防灾减灾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预警系统由泥石流监野外测网络和监测预警平台构成.野外监测网络根据泥石流形成和运动特点,使用泥位计、雨量计、视频探头组成对泥石流沟谷进行实时监测.泥石流发生时,野外监测网络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控数据传输到监控中心,中心平台软件对数据分析后发出预警信息.监测预警平台软件采用基于WebGIS的平台和大型关系数据库开发完成,并集成了泥石流预警模型.该系统建成后将会提高当前泥石流预警的准确性,并可协助减轻泥石流灾害带来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2013年,隆德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境内发生了17处泥石流.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料,从沟坡比降、物源和水源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隆德县泥石流均分布于丘陵地貌区,坡度范围在20°~50°之间,相对高差在50~100m之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流域内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残坡积物,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降低,构成了泥石流的物源;降雨是隆德县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与降雨数据分析,可知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前期降雨的影响,属于前期降雨控制型泥石流.因此,可通过监测前期降雨,特别是间接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进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