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岩生、排油实验模拟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褐煤样品进行了生、排油模拟实验。通过对实验产物的系统分析得知,煤岩在演化过程中可以生成数量可观的煤成油,在Ro=1.25%处达到生油高峰,其生油量约为46kg/t;实验证明生成的部分煤成油可以从母体煤岩中运移出来,在Ro=1.50%处达排油高峰,此时排油量可达14kg/t。还对煤岩的排油能力与泥岩的排油能力进行了比较。对该煤岩残余油及排出油的组分分析表明,煤成油排出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组分分异现象”。煤成油应作为海拉尔盆地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三塘湖盆地侏罗系煤成油初次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差异演化导致显微组分“分期生油”和“早生早排”是煤成油得以有效聚集的先决条件之一的认识,在对成烃演化过程中三塘湖盆地株罗纪煤系有机物理性质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其煤成油的初次运移机理,有机岩的脱水作用与煤成油的排驱不存在较佳的时间耦合,依靠内在水分排出携带的水溶形式运移是不现实的,而在过压作用下有机岩中连续的“沥青网络”形成机制和较早的初次运移历史可能是产生三塘湖盆地株罗系煤成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  相似文献   

4.
柯克亚油气田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西南地区柯克亚油气田的油源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难点。原油(油环油)和凝析油物性分析以轻质油为主,为陆相泥岩生油的特征。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特征相近,且不同油组的油环油单体烃同位素一致,上、下油组的凝析油同位素特征也相似,证实皆同源于非煤质地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柯克亚上油组和下油组的油环油中陆相植物有机质对油气生成起主要贡献,甾、藿烷比值较高,反映出海相油的特征。三维荧光测试分析进一步推断柯克亚凝析油气田的次生油气藏上第三系中新统及下第三系油气是多源的,具体表现为以株罗系湖相泥岩为主源,一定量石炭系-下二叠统海相油气成分的混入。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滨北地区中浅层烃源岩有机质成油、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结合该区的古热史,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源岩中有机质成油、成气转化率,结果表明,滨北地区中浅层绝大部分的源岩热演程度较低,尚处于未成熟阶段,即使是演化程度较高的中央坳陷区,也是以生油为主,成气转化率较低.这预示着,滨北中央坳陷区是最主要的油气资源贡献区,并且对油资源贡献明显,对热成因天然气资源的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6.
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因法为主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过程中,一些关键参数选取具有不确定性,如生烃中的烃产率模拟、排烃中的排烃系数计算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聚集系数的选取等。随着实验设备水平的提高,烃产率实验模拟结果愈加可靠,应该采用生烃潜力法或压实排烃理论研究排烃系数。选取聚集系数则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运聚系数与地质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并通过层次...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塔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戏源岩煤、碳质泥岩和暗经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以及作为生油岩时的生油潜力评价标准,探讨了作为煤系不同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主要指标,指出氢指数是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油潜力的关键指标。通过与湖相烃夺评价标准的对比,指陋了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的特点,认为煤烃夺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难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地区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而沉积环境是影响标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深化致密油成藏机理,优选湖盆中部华池地区X96井展开全取芯的有机碳、热解、饱和烃色谱色质、干酪根镜检等分析及排烃、成藏等综合地质研究。重点利用这些分析测试资料对X96井长7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展开详细评价并探讨优质烃源岩在致密油成藏中的作用。X96井长7烃源岩包括油页岩、泥岩与粉砂质泥岩等3种类型,其中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平均15.8%),有机质组分以无定形体为主,有机质类型好(Ⅰ型为主),并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属于优质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生烃量大,强大的体积膨胀作用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排烃动力,排烃作用较强,造成油页岩相对较低的残留沥青“A”转化率、饱和烃/芳烃值与产率指数,排烃效率超过70%。区域上,油页岩稳定分布于长7底部,上覆大范围致密砂岩,源储直接接触。此类广覆式展布的优质烃源岩大范围、高强度的排烃作用为致密油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动力来源,对近源致密油的成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规律和塔里木盆地生排烃规律,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构造-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研究得出,塔里木盆地典型构造单元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的特征,并且起始成熟度和生烃期次不同。然后选取自然条件下演化至不同起始成熟度的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采用热压模拟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其二次生烃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的主控因素是起始成熟度,二次生烃产率随起始成熟度增加规律性减小;低成熟和中成熟烃源岩具有大量生排油气潜力,出现相对延迟的生油高峰,高成熟烃源岩没有大量生油和生气的能力;两次不连续生烃量与一次连续生烃量的差值也受起始成熟度控制,具有阶段性;起始成熟度在低成熟到成熟阶段时,二次不连续生烃过程会增加烃源岩的生烃量,使生烃潜力增加,而高成熟阶段以后,二次不连续生烃过程就会减少烃源岩的生烃量,使生烃潜力减小。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柯坪地区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进行性研究表明,烃源岩可分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四套主要源岩层系,其中二叠系烃源岩发育较好,有机质丰度也相对较高,但演化程度低,使其生油量受到了限制,石炭系发育厚度最大,但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其生油能力最低,奥陶系源岩岩虽然发育厚度较薄,但其中有机质丰度很高,有机质类型很好,又正处于生油高峰演化阶段,尤其是萨尔干组和印干组生油层是本区最优生油岩,因此奥陶系烃源岩是研究区内的最优生油层系,最下部的寒武系地层虽发育厚度较大,类型较好,但由于有机机质丰度低,成熟度过高,导致其生油量低于奥陶系源岩,但仍可生成数量可观的凝析油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11.
二连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有机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连盆地由50多个断陷组成,主要的烃源岩是下白垩统巴彦花群,从烃源岩的干酪根及热解等资料分析来看,生油岩母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是典型的混合型生油岩;而烃源岩的可溶性有机质鉴定结果发现含有大量的高等植物标志化合物,说明早白垩世断限湖泊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由于高等植物“腐泥化”的结果,并通过有机相综合分析,明确了断陷群不同相带的生烃潜力及成油特征,并指明断陷群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苏北盆地泰州组现今仍是一个新的勘探领域,根据苏北盆地海安凹陷泰州组原油的饱和烃和芳烃的馏分组成、分子地球化学参数等油源分析,显示泰州组原油来自泰二段烃源岩,系统阐述了泰州组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沉积环境、成油母质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源进行了讨论.两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甾烷相对丰富,萜烷以藿烷为主,甾烷以规则甾烷占绝对优势.泰州组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来源于菌藻类的低等生物,而高等植物则较少;有机质沉积环境整体为咸化、还原环境,但又有所差异,以富安断层为界,断层西北侧盐度高,还原性强,而断层东南侧盐度低,还原性弱;原油成熟度低,处于低熟-未熟阶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油源对比发现位于大港探区孔西潜山构造的孔古3井油源来自奥陶系烃源岩,进上步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奥陶系碳酸盐岩平均有机碳含量为0.14%,平均氯仿沥青“A”含量为0.11%,平均总烃含量57.6ppm,已达到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下限值,部分样品已以好-较好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指标;干酷根类型主要为Ⅱ1型、Ⅰ1型和Ⅱ2型;大部分样品有机质已处于高成熟~成熟演化阶段。大港探区下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分布广泛,这  相似文献   

14.
甘肃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勘探程度极低,基底埋深大,中、下侏罗统较厚,是一个生油潜力较好、储层致密的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为中国一个油气勘探新区。全面分析了五墩凹陷侏罗系致密油储集层的成藏地质条件,并对其勘探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墩凹陷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湖相泥岩、砂砾岩碎屑储集层构成了对致密油形成非常有利的源储共生关系;中侏罗统中间沟组—下侏罗统大山口组总有机碳平均为3.26%,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碎屑岩储集层以原生孔隙为主,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集层;五墩凹陷发育构造、岩性、地层及构造-岩性等圈闭类型;油气成藏受烃源岩与构造双重控制;中央洼陷带及其周边储集层发育的具有有利构造条件的圈闭是进一步进行致密油勘探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源岩排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我系煤源岩排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煤源岩在埋深500m左右同时进入排甲烷气、排重烃气门限,并于2000m左右进入排液态烃门限,在埋深为3500m左右达到排烃高峰。现今1m^3源岩排出的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量分别为64.72m3、3.82m3、34.97kg。煤源碉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四种相态排运油气,其中油溶相和游离相起决定作  相似文献   

16.
对渤海湾盆地部分重点钻孔揭露了C-P煤中的主要有机显微组分进行了热解-气相谱(PY-GC)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镜质体最大生烃率在380~420℃,大于450℃则急剧下降,其总生烃量可达547mg/g,总生油量可达85~94mg/g。角质体最大生烃率出现在420~450℃,总生油量达243.33mg/g,低或高于这个温度范围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确定源岩油相、气相、水溶相各种相态的初次运移界线是定量计算油气资源及油气评价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以川西北T_3X煤系地层为对象,首先通过对热模拟资料的重新整理,得到一个“理论褐煤”的各热模拟阶段中产物的全组分数据,并用PR状态方程计算出相图;第二,考虑到孔隙水的溶解作用,在静态上分别对煤层、泥岩成烃产物的相态进行了计算。计算表明,腐植型母质,其生成时的初始产物全为气相;煤系泥岩中,由于孔隙水大量存在,R_0小于1.14%以前烃体系是油相,之后才会出现气相;煤层始终难有油相存在;第三,在含煤层5%的剖面中,R_0小于0.95%以前只出现油相,大于此值之后具有气相。此外,通过Ⅰ型母质热模拟资料,据油气比大小,对某生烃初始产物相态界线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18.
在小型固定流化率反应装置上进行蜡油与渣油的催化裂化反应实验。考虑人工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系统的建模问题上具有优越性,经过网络结构和学习样本的确定、网络的训练、模型预测能力的考察,利用神经网络建立蜡油与渣油催化裂化气体烃产率模型,该模型直接气体烃产率与原料油的结构族组成和物性,气体+焦炭痃,汽油产率进行了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满意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促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的协同是现阶段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以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年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分析该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和特征,综合研判上、中、下游“三生”空间的功能定位,并运用土地利用模拟技术对沿线地区土地利用进行降尺度分段模拟。结果表明:过去30年的快速城镇化时期,引江济淮安徽段沿线地区“三生”空间演化剧烈,演化趋势不合理;模拟至2030年,该地区“三生”空间整体数量结构稳定,比例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下游生产空间比例、中游生活空间比例和上游生态空间比例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20.
陇东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热演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热分析、可溶有机质分析、干酪根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对与油藏有密切关系的延长组长8-长7段进行了热成熟度研究.烃源岩热解峰温、沥青和烃转化率、R0值、OEP值、C29ααα-20S/(20S 20R)甾烷参数值和C31αβ-22S/(22S 22R)藿烷参数值均指示,长8-长7段烃源岩整体处于大量生烃的成熟有机质演化阶段,并已达到生油高峰,具备有利的生排烃条件.尽管西峰地区不同井位的构造位置和现今地层埋深各不相同,但经历了相近的沉降与热演化历史,长8-长7段烃源岩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为全面揭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的生、排烃能力,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