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晚清七十年间文学的命名,自上个世纪以来几经反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前通常称之为"晚清文学",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称之为"近代文学",九十年代以来或称"近代文学"或称"晚清文学",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5年以来,又有以"晚清文学"代替"近代文学"的趋势.这一时段文学命名的变化,既有着复杂的时代政治发生变化的因素,同时又有着文学观念发生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不仅在文化上颇有卓越的成就,而且与晚清政治有较多的关联.在二十余年的幕僚生涯中,他担任着张之洞的翻译,负责礼宾工作;他对"清流派"、"洋务运动"等晚清政治历史事件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新知识群体的崛起,现代印刷业的进步,报刊语言和文体的成型,都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从"天下"到"万国"和"世界",由历史循环论到历史进化论,晚清报刊的时空转换和时空想象同时也催生了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形成.在办报办刊理念上,晚清报刊以"通上下内外之情"强国,以培育"国民精神"建立国家认同,以"改良思想"救国,以"正确、适宜"之独立言论报国,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晚清报刊不仅为民族主义的产生提供现实基础和观念前提,更为"想象中国"进行舆论造势,成为民族主义思潮勃兴的引擎和载体.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21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在京举行"打造千亿内部市场"专项推进会,正式提出打造千亿内部市场。这是战略重组后的中国五矿继总部职能改革后,在整合融合方面迈出的又一实质性步伐。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经理国文清在推进会上表示:打造千亿内部市场是新中国五矿站在重组后的新起点上,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并经过反复研究测算,推出的一项重大创新性经营举措,最能体现两大  相似文献   

5.
<礼记·王制>和<周礼>都是记载上古制度的儒家经典.在晚清今文经学运动中,<礼记·王制>的地位突然上升,被视为孔子为后世立法的素王所定之制,而<周礼>的地位相对下降,从而引起很多争论.在晚清今古文论争之前,清代学者已经对<王制>的作者和成书问题进行了许多考辨,为今文学家的"义理"发明奠定了基础.晚清今文学家以<王制>统率今文经学,定其为"素王之制",则受到俞樾的很大启发."<王制>为素王之制"说本身尽管未被接受,而清末民初其他学者对今文学家"<王制>说"的批评,则反映出将六经历史文献化的倾向.晚清今古文之争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近代经学的边缘化和史学走向中心.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流通和传播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其间所显现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接受问题,更涉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罗懋登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被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部二三流小说,但在明末清初却受到众多出版商的青睐.在清中后期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沉寂后,清末民初再次出现刊刻的高潮.这部小说的两次刊刻高潮,都与海防危机中的"郑和记忆"有密切关系,都伴随着"郑和记忆"的重构问题.罗懋登生活在明朝日益走向衰弱、海事危机不断的时代,他有感于国势的衰微,欲借郑和下西洋的故事来激励君臣,把重振国威的期望写入自己的小说.明末清初的书坊书商重视、读书界热衷于<西洋记>,也是在于通过对这部小说的特别关注,表达"民间伤今之弱,于是便感昔之盛",以重建被丢失的"郑和记忆".晚清的海事危机更为严峻,再度催发了整个社会对异域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对现实社会统治者的失望,国人再度在旧书中寻求辉煌的历史,寻找心灵的安慰,<西洋记>便再度出现刊刻高潮.<西洋记>在晚清的多次重刻和流传,也反映出国人海权意识的觉醒,还为20世纪初梁启超为代表的文化人重构"郑和记忆"作了重要的文化铺垫.  相似文献   

7.
晚清中国开始进人一个新的知识转型时期.在这个新知背景下,作为现代文学开端的晚清小说,直接承担了近代科学知识与理念传播的重任,并以小说笔法展开了对世界和主体的双重想象,其中尤以科幻小说为甚.王德威在<想象中国的方法>中谈到晚清科幻小说时曾给予极高的肯定.晚清科幻小说的这种"知识的叙述",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关于"用",即科技的想象和叙述;一是关于主体.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谭>,独立支撑着步人现代的中国人关于现代民族主体的新体验、新想象.这部小说的特点是采用了很多近乎于神魔奇幻式的想象.曾有学者认为对于灵魂和精神力量的夸张,有着与科技文明不太和谐的因素原因.笔者认为其局限与合理性都同晚清思想文化格局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发展,部分党员干部"松懈心理"开始出现、"短期认识"开始抬头、"创与不创一个样"的问题开始反复.个别基层党组织对深入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不够高、思路不够清、办法不够多,出现了徘徊现象.为此,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在解决好"五个问题"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著名史学家蔡尚思先生曾概略论及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在众多的清代诗人中,从"异于前代"的角度出发,独推于今声名黯黯的两个人--清初的李柏和清末的易顺鼎,可见蔡先生去取标准的不同流俗.一个文学家的文学史定位,固不能以他的"异"于前代或者"同"于前代的若干因素来确定,也不能仅以其技术操作的"巧"或"拙"来定高下,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第二自然的"文学史",毕竟是"人造"的历史,文学家声名的显隐、文学地位的高低,不完全取定于他本身的作品.好在易顺鼎去今未远,文献大抵可征,因而下述事实便无法视而不见:易氏在晚清诗坛,尽管毁誉不一,却声名藉藉,文评家与选家不曾冷落他.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朱次琦作为晚清南海鸿儒,其经学思想表现出强烈的致用性.在学术层面主要表现为尊宋斥汉、崇朱黜王、中实复孔、尊经重史的特点,这些特点均是围绕"经世致用"、"资治明道"这一主线而展开的,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也有值得辨正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